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教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27897521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陈胜、吴广起义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暴政,并掌握其与农民起义之间关系。掌握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 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和焚书坑儒视频,创设历史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训练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3)通过刘邦和项羽的对比分析 ,培养学生对史实的比较、分析能力以及得出结论的概 括、归纳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秦朝暴政不仅对当时的人民有影响 ,同时也对汉朝产生的深刻的影响

2、。通过对秦朝暴政 和项羽的认识,了解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 .秦的暴政及影响2 .秦朝的灭亡教教学难点】1 .秦的暴政及影响2 .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图示分析法等。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课前准备】学生秦二世的资料,并加以整理;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嬴政自称始皇帝,他希望自己建立的朝代能存在百世、万世,可是秦朝在秦二世就灭亡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秦朝的灭亡呢?今天就让我们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一起走进这段历史。2 .讲授新课:本课我们共学习三个板块:秦的暴政人

3、民怨农民起义烽烟起开创朝代速逝去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过渡: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皇帝,他的功绩不可抹灭,但是他又是一位极其残暴的帝王,他的残暴统治表现在什么方面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一:板块一:秦的暴政人民怨师:同学们,请看图片焚书坑儒。课件展示:焚书坑儒图片,见第5张PPT教师讲述:公元前 3年,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焚书”。第二年又在咸阳郊外活埋了一批反对他的儒生和方士。师:这是秦朝暴政在思想专制的表现。(一)秦朝的暴政1 .焚书坑儒(思想专制)学生: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1)原因:(2)烧毁的书籍:课件播放视频:焚书坑儒见第7张PPT。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问题。教师明

4、确:(1)原因:秦始皇想通过焚书坑儒在文化思想领域加强专制统治。(2)烧毁的书籍:秦始皇烧掉了把民间收藏的记述六国历史的书籍、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教师组织学生思考:怎样看待“焚书坑儒”?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明确:“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焚书坑儒”加强了思想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师:秦始皇的暴政还体现在残酷和剥削以及严酷的刑罚。课件展示材料:至于始皇 ,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秦朝时,常年有200万以上的民众被迫去筑长城、修宫 殿、开道路、 建陵墓。 为营造这座 陵墓 , 先后征发数十万人。请根据材料找出秦负担沉重的表现。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总结:赋税

5、沉重、徭役、兵役沉重。课件展示材料:秦朝时, 走在街上你会有的人脸上刺有字 , 有的人没有鼻子, 有的人只有一只脚在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课件展示图片:铁桎、铁钳, 见第 11 张 PPT。教师补充:图片上的铁桎、铁钳是考古工作者于1973 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旁石料加工场遗址发掘的。它是当年拘系加工石料、修筑陵墓的“刑徒”们用的。这两件文物反映了秦时修筑骊山陵墓刑徒的悲惨境遇。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总结:刑罚苛严。师:秦始皇死后, 胡亥夺位 , 更加的昏庸残暴。学生活动:讲述秦二世的故事。故事:秦始皇出游南方时病死, 胡亥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 杀死兄弟姐妹2

6、0 余人 , 并逼死长兄扶苏而当上二世皇帝。即位后 , 赵高掌实权 , 秦二世实行残暴的统治, 杀死朝中许多大臣 , 引起了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教师总结:秦二世的昏庸残暴引起了秦末农民起义。秦二世的昏庸残暴, 加速秦朝的灭亡。过渡:秦二世的昏庸残暴, 是引发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 让我们进入板块二:板块二:农民起义烽烟起(二)陈胜、吴广起义1. 直接和根本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了解到陈胜、吴广本是秦军队中的小官 , 但是因天气原因误了军期 , 无奈之下 , 揭竿而起。教师明确:直接原因是遇雨误期。师:引发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教师补充: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2. 时间和地

7、点 :师: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的地点是什么?生:公元前209 年;大泽乡。课件展示:陈胜、吴广起义的大泽乡起义, 见第 14 张 PPT。教师补充:陈胜、吴广率众起义, 陈胜振臂高呼:“王侯将相 , 宁有种乎?”号召大家起来推翻秦朝的统治。3. 经过:课件展示: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的动态课件, 见第 15 张 PPT。师:大泽乡起义占领陈,建张楚政权戏之战吴广遇害陈胜牺牲。师: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 , 但意义是深远的。4. 意义:师:陈胜、吴广起义有什么重要意义呢?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有的同学认为:“假如陈胜、吴广在秦前往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

8、, 秦末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了。”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学生互相讨论。教师明确:不同意;陈胜、吴广起义仅仅是全国起义的先锋军而已 , 当时秦朝暴政已在全国范围内累积大量民怨, 即使陈胜、吴广不起义 , 也会有其他地方的起义军揭竿而起。过渡: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 , 但是农民起义并没有停止, 项羽和刘邦领导的起义军逐渐强大起来。让我们学习板块三:板块三:开创朝代速逝去(三)项羽、刘邦起义师:项羽和秦军发生了一场决定秦朝命运的战役, 这场战役的时间、作战双方和特点是什么?1. 巨鹿之战的时间、作战双方、特点:生:公元前207 年;项羽与秦朝章邯;以少胜多。课件展示:巨鹿之战的形势图 , 见第

9、 19 张 PPT。教师补充:公元前207 年 , 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围攻赵地起义军于巨鹿, 项羽的起义军前往解救。项羽不畏强敌 , 引兵渡漳河后 , 破釜沉舟 , 在巨鹿同秦军展开大战;经九次激战 , 大败秦军。秦将章邯率20 余万秦军投降, 从此秦军主力被歼灭。师: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将帅的风采。课件展示:巨鹿之战中的项羽 , 见第 20 张 PPT。师:秦军主力被歼灭, 从此便无力抵抗。师:巨鹿之战加速了秦朝的灭亡。2. 秦朝的灭亡:师:秦朝灭亡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生:公元前207年, 刘邦从武关进入关中 , 逼近咸阳。秦王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师:强大的秦朝在农民

10、起义军的打击下, 存在十几年的时间就灭亡了。教师组织学生议一议: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学生相互讨论。教师明确:(1)功绩:完成了统一,结束了诸侯割剧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 和社会生产的发展。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在全国推行郡制度。统一了货币,度量衡和文字,开创了幅员 辽阔的秦帝国,促进了民族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2)过错:秦始皇的统治也很残暴,大兴土木,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是百姓痛苦不堪。焚书坑彳钳制了思想 ,摧残了文化,其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3.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秦的暴政 ,正是由于秦的暴政引发了陈胜、吴

11、广起义,项羽、刘邦起义;知道了官逼民反的道理。师:接下来让我们检验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吧,让我们进行练习环节。练习:1 .右图中最突出的两人是()A.陈胜吴广 B. 刘邦项羽 C.陈胜刘邦 D.项羽吴广大泽多起义答案:A2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知识分子的不满 B .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C.秦的统一,违背历史发展潮流D .秦的暴政答案:D3 .下列战役中,决定着秦朝失败命运的战役是()A.垓下之战B.河套之战C.巨鹿之战 D.马陵之战答案:C4 .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于 ()A.繁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罚 D

12、.可怕的殉葬答案:A5 .列举: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建立的政权名称。答案:公元前209年、大泽乡、张楚。6 .列举:巨鹿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特点。答案:公元前207年、项羽和章邯、以少胜多。4.布置作业:(1)制作农民起义的图表(时间、领导人)(2)做同步练习【板书设计】1. 思想专制:焚书坑儒秦的暴政 2. 剥削农民的方式:赋税、徭役、兵役繁重3 . 3.刑罚苛严4 .秦二世的昏庸残暴1.陈胜、吴广起r直接和间接原因2 . 时间、领导人3 3.起义的经过4 .意义1.巨鹿之战时间、交战双方、特点项羽、刘邦起义2.秦朝灭亡【教学反思】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三个板块:(一)秦的暴政人民怨、(二)农民起义烽烟起、(三)开创朝代速逝去。每个板块都使用大量的历史图片资料,创设问题情 境,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采用了小组讨论和学生上台讲故事 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能 力。不足方面:部分学生在分组活动 中,积极性还没有完全调动起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努力。学生对秦朝的暴政表现还不能完全理解,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经常让他们多参与活动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课堂效率。1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