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雨水收集器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7891170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制雨水收集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制雨水收集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制雨水收集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制雨水收集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制雨水收集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制雨水收集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制雨水收集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制雨水收集器【篇一:窗外雨水回收器论文】窗外雨水回收器1引言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 基本条件之一。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问题已成为制 约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造成道路、建筑群等不透水面积的增大。 城市园林绿地是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其中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形成离不开水资源,而过分依赖自来水、 对天然降雨和再生水的利用较低、灌溉效率低、植物配置不合理等 因素造成的水资源匮乏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发挥。2雨水收集利用的概念及意义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针对因建筑屋顶、路

2、面硬化导致区域内径流量增 加而采取的对雨水进行就地收集、入渗、处理和利用的措施。主要 包括收集、储存和净化后的直接利用,利用各种人工或自然水体、 池塘、湿地或低洼地对雨水径流实施调蓄、净化和利用,改善城市 水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人工或自然渗透设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 地下水资源或进行有效利用。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虽然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 m3,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同时,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东南沿海城市水资源充足,西北内陆地区水资源缺乏。因此,缺水 地区应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水资源。其中,雨水是我们长 期忽略的一个重要

3、水资源。雨水收集利用可以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缓解水资源短缺、补偿水资源平衡、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负1=/荷、减少水体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 生态效益。对于时刻离不开水的城市建设来说,雨水是最好的补充, 人为的对雨水进行收集和利用对于发展节约型社会具有现实的重要 意义。3雨水利用技术对于雨水的利用技术可分为三个部分:雨水的收集、雨水的处理和 雨水的回用。我要制作的这个窗外雨水收集器就是雨水的收集,以 为了日常生活的基础清洁和对水质量要求不高的植物浇灌等4、窗外雨水收集器制作过程41制作缘由夏初的时候,一次感冒发烧很严重,到医院输液时,坐在窗户旁, 正好是个下雨天,看着

4、瓶中的药水一点一滴的进入我的身体,感觉 好多了。当我望向窗外的时候,看着雨也是一滴一滴的落下,就这 样溜走了,好可惜啊,现在雨真是比油还贵呢!突然想,能不能收 集起来干点啥呢?这不是和输液一样么?4.2设计草图附后面43准备材料挂钩若干,废旧自行车筐,一次性输液器(去掉针头)若干,矿泉水 瓶若干,刀、剪等。4.4制作过程 4.41将自行车筐进行切面处理,形成一个椭圆形面。4.42将矿泉水瓶底约瓶身三分之一处减去,并将瓶盖中间钻洞,以 插入注射器一端备用。(剪下的瓶底留着,以备装饰用。)4.43将剪去瓶底的矿泉水瓶进行二次修剪,剪成椭圆形面。4.4.4根据需要自行车车筐挖洞,将一次性输液管插入瓶

5、盖上,将挂 钩和防盗窗钩住即可。4.5简要说明 输液管上的开关可以控制雨水的流速,根据需要可以使用滴灌模式 浇花等。不用时可以讲所有的输液管绑在一起挂起来,还可以选择 其中的几个瓶子养花等。优点:制作简单。缺点:盛水少,容易遮挡室内光线。5结语显而易见,“雨水回收利用”是个一举多得的“金点子”。就目前情况 看,雨水利用在全国尚处在起步阶段。但随着我 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雨水利用会逐步发展起来。雨水利用不仅可以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也为水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 效途径。雨水创意收集会越来越多。郗洪杰研究论文及附件资料郗洪杰白龙小学【篇二:四年级科学】用牵牛花监测酸雨随着现代工业的飞速发展

6、,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污染物总量在急剧增 加,因大气污染而导致的酸雨现象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 酸雨离同学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但由于酸雨的监测需要特定的方法, 很多人并不能及时判断酸雨的发生。本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掌 握的知识技能探究一种简便、及时监测酸雨的生物监测方法,更直 观地了解酸雨及其危害;弓I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活动目标2 初步具备参和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能力,能设计实验方案,会使 用基本的实验仪器用具,能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记录分析;能及时 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研讨,改进实验。3 积极参和整个活动过程,主动思考、认真实践;关注身边的环境 问题。活动对象 小学高年级学

7、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开展。活动的重点难点 重点:调查、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的运用,实验方案的设计。难点: 对实验结果的讨论。活动主要内容及过程 一、学习酸雨相关知识,了解酸雨及其危害,为后面的实践活动提 供知识背景 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查阅文献的基本方法、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手段。尝试利用各种方式收集信息资料,通过对各种相关信息的分 析,对酸雨问题有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活动过程:为全面了解酸雨的危害,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或其他途 径寻找酸雨危害的实例,在班级内开展一次“酸雨危害警示展”手抄 报展示活动,召开班级或小组讨论会共同探究学习相关问题。以下题目可供参考:什么是酸雨?酸雨是

8、怎样形成的?酸雨有哪些危害?能举出几个实例吗?酸雨在世界及中国的发生情 况?我们所居住的地区发生过酸雨吗?怎样监测酸雨? 召开讨论会之前教师要准备大量的相关材料,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 参加讨论,同时鼓励同学们提出新问题,做到全班同学资料共享, 对酸雨及其危害有更全面的了解。二、实地监测,了解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或社区酸雨发生情况意图:弓I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在分组监测的过程中, 锻炼学生设计、操作、记录以及解决监测过程中突发问题等综合能 力。同学们已从资料中了解到,酸雨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中国的很多 地区存在着严重的酸雨现象。那么,我们居住的地区是否也存在酸 雨问题呢?同学们可以通过亲身实

9、践、实地监测,自己寻找答案。首先要准备监测所需要的材料用具:自制雨水收集器、ph试纸(测量范围:3854, 547.0)、吸 管、试管、玻璃棒、玻璃片,以及记录用的纸、笔等。调查酸雨发生情况最好能持续一个自然年度,以便收集的数据合理 可信。活动过程:1选取监测点。全班同学根据居住地区分成5-7个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监测点。监 测前要确定好每个小组组员在监测过程中的任务分工。选取监测点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有代表性。选取时要注意监测点的分布位置及周围环境, 每个监测点间距离在1公里以上,最终确定的几个监测点应当能够 代表所在城市或社区的基本情况,如选定监测点分别能代表居民小 区、商业区、工业区、

10、交通要道、大型绿地等几种典型社区环境。第二,要便于观察。教师可根据学生居住的远近帮助学生分组,每 组选定的监测点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既要便于学生随时观察又要 保证采样点不被人为破坏(如监测点应设在相对开阔的位置,有一 定高度,设置一块提示牌等)。选定监测点后绘制一张监测点分布图,详细记录每个监测点周围的 环境情况,如是否在居民小区内,周围是否有大型工厂,是否处于 交通干道附近等等。这些情况对进一步分析酸雨的发生原因很有帮 助。除记录外,如果能拍摄一些照片或者录像就更好了。2制作雨水收集器。用大可乐瓶等废旧物品自制雨水收集器。雨水收集器没有固定的样 式,同学们可以开阔思维、大胆设计,制作出独具特

11、色的作品。设 计时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避免降水落入后外溅、保证在降水 时段能收集到准确的降水量;二要避免枝叶等较大体积异物落入收 集器,避免雨水收集器不被污染。3 设计记录表设计好记录表,科学地记录相关数据,是学习研究必备的基本技能。 下面提供的记录表供参考,已经列出的这些记录项目都是最基本的。1=1记录表1:降水取样记录表监测点编号:监测地点:监测人:酸碱值,又称ph值,是化学上用以衡量液体酸碱性比值的表示符 号。这是丹麦的生化学家塞连山(18681939 )所提倡的,是显示溶液氢离子浓度的指数。使用高斯电极,利用“ph计”来加以计测。或者将2-3滴颜色来判定其浓度。人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化

12、学反应,其体液的酸碱性自然可用ph值进行衡量。ph指数以014的数字来 显示。中心的7为中性,数值愈大者为碱性,数植愈小者为酸性。固体:有一定体积和一定形状,质地比较坚硬的物体。在常温下,铁、岩石、木材、玻璃等都是固体。气体: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的物体。在常温下, 空气、氧气、沼气等都是气体。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在常温 下,油、水、酒、水银的都是液体。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就是看到天上有钩状的云,这两天就会下雨了.钩钩云气象上叫做钩卷云,它一般出现在暖锋 面和低压的前面,钩卷云出现,说明锋面或低压即将到来,是雨淋 淋的先兆。但是,雨后或冬季出

13、现的钩钩云,贝y会连续出现晴天或 霜冻,所以又有“钩钩云消散,晴天多干旱”,“冬钩云,晒起尘”的 谚语。空气中的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或是其他冷的物质时才会凝结成 水滴,你可以发现在打开冰箱时,会有白色的雾气从冰箱中出来, 那就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冰箱中的冷气凝结成了微小的水 滴,看上去就像是雾气。夏天的时候裸露在房间中的水管上常会布 满了水滴,这也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遇到冷水管凝结成了水滴雨是经过三个阶段而形成的。首先雨的“原料”即水蒸气通过风升空 后形成云,云又形成降雨降落到地面。第一阶段,移动:云在所处的位置受风的推动,即移动。一、对流雨当空气强烈受热时,湿热空气膨胀上升,空气中的水

14、汽冷却凝结形 成的降雨就叫做对流雨。赤道地区全年以对流雨为主,我们国家的对流雨多见于夏季的午后。二、地形雨地形雨是因潮湿的空气前进时,受到山地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升。 在上升过程中,空气中的水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多在高山的迎风 坡。三、锋面雨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它们中间的交界面叫锋面。在锋面上, 暖、湿、较轻的空气被抬升到冷、干、较重的空气上面去。在抬升 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叫锋面雨。多在我 国东部地区。四、台风雨台风、热带风暴及飓风所引起的大到暴雨。液体的热胀冷缩 一、教学目标: 1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 化叫做热胀冷缩。2许多液体

15、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二、重点: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三、难点:能自己设计实验器材,并运用相应的实验器材,使之能 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从而感受到发明创造是应需而生的。四、教具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温度计、冰水,热水、 红墨水、烧杯两只、插线板、电热壶1=)五、学具准备:试管、水柱观察瓶、半杯冰水、半杯温水、擦布、 小桶、饮料(最好是同类,小瓶的)等液体。六、预习要求:(1) 水在变热过程中的变化(2)液体的热胀冷缩(3)动手设计实验器 材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做了试验,观察到用气球皮密封的试管中的水在受热后, 体积会怎样变化?(生答“不明显”)你们想不想知道桌面的冷水和 热水对液体有什么影响吗?下面就通过实验来找出答案。我们先从 大家最熟悉的液体开始研究一这就是(水)(板书:水)(为了 清楚观察,我在水中滴入了红墨水)(二)新授课 教师演示:由于把这支试管放进热水中,看不到明显的现象。活动 一: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 1、师:(出示平底烧瓶)我换这个水柱观察瓶来实验,看看是否能 观察出变化。(放入热水中)(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2师:你们桌面上哪个实验器材和我这个很相似?(这就是你们改 良后的水柱观察瓶)。为了更好地观察那两杯冷水、热水对水柱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