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5 植被与土壤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7823397 上传时间:2022-08-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5 植被与土壤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考点5 植被与土壤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考点5 植被与土壤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考点5 植被与土壤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考点5 植被与土壤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5 植被与土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5 植被与土壤(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新高考】考点 5 植被与土壤【答题技巧】1. 地形、水文、土壤要素对植被的影响(1)地形 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 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 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邙日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 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2)水文根据植被状况分析水源条件;植被生长好的地区,水源条件好。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 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3)土壤 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可判断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等。如茶树生长

2、地区的土壤为酸性。2. 气候对植被的影响要素对植被的影响热量 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不均匀,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不均匀,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光照 影响着喜光、喜阴植物的成长,喜光植物向阳侧生长好; 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冷杉生长在阴坡; 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都尽量向上生长,以争取到更多的阳光水分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少,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荒 漠;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降水量不同,植被也截然不同,如安第斯山 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漠和草原;天山北坡 有森林,南坡则

3、没有3.不同地形的土壤特点地形土壤特点山谷河流发育,多下渗,土层厚,多有机质,土壤肥沃山脊坡度大,成土母质迁移快,土层薄迎风坡多降水,含水量大;土层厚,土质黏重高海拔太阳辐射强,低温,地下水位高,冻土广布山前冲积扇泥沙淤积,土层深厚且肥沃,矿物等养分含量高平坦地形土层深厚,气候、生物条件稳定,外力侵蚀速率慢【习题】1炭屑是生物体不完全燃烧产生的黑色无机化合物,在搬运过程中因沉积作用而被保存于地下,它 能够记录历史上的着火事件。草本植物燃烧所产生的炭屑多为长条形,木本植物燃烧所产生的炭屑 多为近圆形。粒径越大的炭屑,往往搬运距离越短。某团队自西向东在柴达木盆地不同湖泊设置采 样点,采集并提取湖滨

4、沉积物中的炭屑并进行统计(如下图)。柴达木盆地的木本植物以耐旱的低矮 灌木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为增强不同采样点之间的可比性,采样点的选取应注意避开()A. 凹岸B.凸岸C.滩坝D.河流入湖口(2)DCD采样点炭屑浓度较低,可能是因为() 人类活动较少周边荒漠较多局地气候湿润风力侵蚀较强A. B.C.D.(3)大于1 OOum炭屑浓度自西向东的总体变化反映出该地区历史时期自西向东曾表现出() 木本植物的燃烧量增加 草本植物的燃烧量增加 植被中森林占比增加C.D. 草本植物面积增加A. B.2与北方园林的散点布局不同,岭南园林内的建筑往往连房广厦,布局紧密。佛山市顺德区的清晖 园位居岭南

5、四大名园之首,呈西南一东北走向,其南庭为前庭,园内的山、石、水、树与建筑形成 了适应岭南气候的独特布局。据此完成下题。(1) 植物是构成园林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种植在清晖园的植被类型主要是()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常绿针叶林(2) 为适应当地气候,清晖园园内的整体布局应该是()A.前低后高,前疏后密B.前高后低,前密后疏C.前高后低,前疏后密D.前低后高,前密后疏(3) 与其他岭南园林一样,清晖园内的建筑也呈现出布局紧密,集中分布的特点。形成这样的布局的原因不包括()A.缓解洪涝B.抵御台风C.躲避高温D.抵御寒潮3. 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山体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南北

6、长约220千米,东西宽约20千米40 千米,主峰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贺兰山为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条件,植物资源丰富。下I UORf I1400-1 JOO- 2 QOCJr 2 iW- 26M- 2 SO*- JdM- J iOD- 3 4理一订仙 I JOO L6Q0 t KOO 2000 2 200 2 40421603 Odfi J200 3 -100 J 604j郎拖X图为贺兰山东坡某一研究区域各海拔段上的植物种类数目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题。too心SCO(1) 研究区域海拔1400米以下和2400米以上的植物种类较少,形成这一现象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土壤、冰川B.干旱、

7、低温C.地质、水文D.生物、海拔(2) 该区域海拔2800米3100米是冻融作用带与流水作用带的分界线,其分布大致与()A. 高山草甸带上限相一致B. 山地草原带下限相一致C. 年平均气温0C等温线吻合D.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吻合(3)贺兰山植物资源丰富,其主要原因是该山地()A.气候的过渡性强B.温暖湿润期较长C.构造发育,地壳活跃D.南北跨度大,海拔高4. 云南哀牢山地处22 N25 N,山体垂直高差大,气候复杂,其中热带和温带蕨类植物混生,从山麓到山顶均有分布,且随高度变化比重呈明显的过渡性。下图示意哀牢山不同海拔热带和温带蕨 类植物所占比重的变化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上In.

8、3 d5)d T ODO 1 500 空 口06丟帥 3 000 3 5(K) 海撇講A.山麓热带蕨类植物占绝对优势C.热带蕨类植物比重与高度呈负相关B. 山顶温带蕨类植物占绝对优势D.温带蕨类植物比重与高度呈正相关(2)热带和温带蕨类植物比重随海拔的变化速度是()A.快一快一慢B.慢一慢一,快C.慢一,快一慢D.快一慢一快(3)导致热带和温带蕨类植物过渡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 土壤5为研究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特性的差异,某科研团队在贵州一喀斯特实验样地(样地内降水、温 度等气候因素大致相当)进行了生态实验研究。下图为不同植被群落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抗蚀 指数的实验结果。

9、据此完成下面三题。(1)热带和温带蕨类植物()土堰层氏下同雜柚雅善F 珈电机质甘融土壤風抚不同植啟辞落的土填扰蚀揩数(1)实验结果表明()A. 阔叶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B. 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C. 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大D. 三种植被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2)1020cm 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的原因可能是()A.针叶林土层降水量小,有机质淋失少B针叶林土层温度高,有机质分解快C. 针叶林生物量流动最大,下部土层枯落物分解转化多D. 针叶林土层表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淋溶向下淀积量大(3)在喀斯特地区,如果以防治土壤侵蚀为目的

10、,应考虑种植的树种为()A.灌丛B.针叶林C.阔叶林D.混交林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森林大火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对冻土的水热影响显著,会加速冻土退化。1971年,阿拉斯加北部的黑云杉林遭遇重度林火,林火毁灭了61平方千米的林地,导致土壤表层 有机质层被烧毁。有机质层类似热绝缘体,对下覆冻土具有隔热作用。林火之后,重度火烧地的植 被与冻土经历了一系列演化过程(下图)。童度火迹地草木一:灌木:幼针叶林:u矮灌木:;iII枯枝落珂层岛状永冻土- I永凉ji0111256252650年粉(林火后)(1) 简述重度林火导致冻土退化的机制。(2) 分析重度林火后,草本植被最先恢复的原

11、因。(3) 阐释新永冻土夹层出现再到消亡的过程。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D;(2)A;(3)C解析:(1)河流入湖口的沉积物多数来自河流搬运,无法反应湖泊本身的特点,因此应该尽量避 开河流入湖口。故选D。(2) DCD 采样点炭屑浓度较低,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人口密度较低,人为火源或人为致火概率较低; 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周边荒漠较多,植被覆盖率低,可燃物较少,正确,故选A。(3) 读图可知,大于1 OOum的炭屑浓度自西向东整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长条形炭屑的整体增幅较 明显,且除TSH采样点的长条形炭屑与近圆形炭屑的浓度相近之外,其他采样点中的长条形炭屑浓 度均高于近圆形炭屑浓度,结合材料中炭屑

12、粒径与搬运距离的关系可以推知该地区历史时期自西向 东整体曾表现出草本植物的燃烧量与面积均增加的趋势。故正确,选C。2答案:(1)B;(2)A;(3)A解析:(1)植物是构成园林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佛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属于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所以,种植在清晖园的植被类型主要是常绿阔叶林,B正确,ACD错误。(2) 阳光总体是从南边照射过来,清晖园呈西南东北走向,为适应当地气候,清晖园园内的整体 布局应该是前低后高,前疏后密,有利于充分利用阳光,以及受温暖湿润的夏季东南季风的影响。 A正确,BCD错误。(3) 与其他岭南园林一样,清晖园内的建筑也呈现出布局紧密,集中分布的特点。形成这样的

13、布局 的原因不包括缓解洪涝,集中分布更不利于防洪,D正确。但布局紧密,集中分布相互依靠,相互 遮阴等,有利于躲避高温、抵御寒潮和抵御台风,A正确,BCD错误。3答案:(1)B;(2)C;(3)D解析:(1)根据“贺兰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可知,贺兰山位于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海拔较低 地带因缺少地形抬升,降水较少,植物种类较少;海拔2400米以上的地带,因海拔增高,气温降 低,更多植物的生长被限制,种类减少。选项B正确。(2) 冻融发生在冬季平均气温0C以下,夏季平均气温0C以上地带;流水作用发生在年平均气温高 于0C的地带。故海拔280米3100米是冻融作用带与流水作用带的分界线,其分布大致与

14、年平均 气温0C等温线吻合。选项C正确。(3) 结合材料可知,贺兰山南北跨度大、海拔高,为植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条件因此具有丰富 的植物资源。选项D正确。4.答案:(1)B;(2)C;(3)A 解析:(1)从图中数据可知,山麓地带热带和温带蕨类植物比重相当;山顶地带温带蕨类植物约 占 80%,占绝对优势;热带和温带族类植物所占比重在不同高度上变化趋势不同。(2)在山麓和山,热带和温带蕨类植物比重变化相对平稳,在山腰处比重变化明显,整体呈现慢 一快一慢状态。(3)随着海拔升高,热带蕨类植物减少,温带蕨类植物增多,主导因素是热量。5. 答案:(1)A;(2)D;(3)C解析:(1)读图可知,阔叶

15、林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度增加下降最显著,灌丛土层有机质含量随深 度增加变化幅度最小,A项正确、B项错误;读图可知,针叶林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变化幅度 较阔叶林小,C项错误;针叶林和灌丛土层抗蚀能力随深度增加均有所增强,而阔叶林土层抗蚀能 力随深度增加减弱,D项错误。(2) 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枯枝落叶分解速度较慢,从而导致土壤表层的有机层较 厚,表层土壤有机质积累多;加之土质疏松,降水到达地表后下渗量大,地表径流下渗时,有机质 淋溶向下淀积量大,最终导致1020cm 土层中针叶林有机质含量最高,D项正确。(3) 读图可知,阔叶林表层土壤抗蚀指数最高,抗侵蚀能力最强,因此,在喀斯特地区种植阔叶 林树种可以达到防治土壤侵蚀的目的,C项正确。6. 答案:(1)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