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课程考试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专业课 所属教研室:英语教研室 总学时:总学时 36 学分数:2考核对象:英语专业本科生执笔者:郭翠莲编写日期:2010年3月1日一、课程性质与考试目的:1、 课程性质:《跨文化交际》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必修课程要求学生通过这 门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对跨文化交际及其相关问 题的分析能力,提高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往的技能为检查学生对此门课的知识结构及其交际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制定本考试大 纲本大纲的考核对象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及学 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在修完本课程时需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理论知识及交际 技能2、 考试目的:本课程的考试目的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联系实际情况,即对课 内教材和教师的授课内容的掌握与联系实际情况等3、 成绩的比例分布:本课程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考核成绩比例 分布如下:平时成绩占20%,主要由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表现等给出成绩 期中成绩占30%,主要由学生的跨文化实践调查报告等,以小组加个人成绩 的方式体现,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以上作为形成性评价成绩的依据 终结性评价依据是期末考试成绩,是以笔试或开卷考的方式进行考核,其成 绩占50%二、考试内容及要求: 在本考试大纲中,只对期末考试的笔试或开卷考内容及要求做说明1、考试内容:第一部分 (第 1单元到第 3单元)(1)、课程内容本部分主要介绍跨文化交际、文化与交际、文化多样化和文化差异,中西方 绿色理念等2)、学习要求掌握跨文化交际、文化与交际的定义,理解文化的多样性,为培养文化意识 与文化敏感性奠定基础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领会: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形式、特点、发展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复杂性; 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文化的定义、特点;交际的构成要素、特点及过程; 人类文化价值观的五个方面运用:用跨文化的视角分析和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交际中的文化范畴; 语言、文化交际三者之间的关系;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不同文化 对“友情”的不同理解;不同文化的家庭价值观念;文化差异导致的不同价值 观;高低语境文化第二部分(第4单元到第7单元)(1) 、课程内容本部分主要介绍文化与语言、文化与言语及非言语交际、文化与时空等的关 系2) 、学习要求掌握语言和文化的定义,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认识到不同的文化对思维 方式的影响可以从人们的言行与交流得到反映或体现,培养文化意识与文化敏感 性。
语言与语言之间及时有其共性,但难有对等意义,因此翻译必须要考虑文化 因素而非简单地对译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领会:文化交际的定义、形式、特点以及发展;文化的定义、特点;交际 的构成元素;“YES”和“NO”的文化差异;人类文化价值观的五个方面;萨皮 尔—沃尔夫假说;言语交际的主要内容;日常言语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打的 文化差异;不同文化的言语交际模式差异;恭维语的跨文化对比;非言语交际的 功能;运用: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在语言上的体现;同一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 意义差异;理解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非言语交际的文化差异;中西文化在时间 与空间观念上的主要差异;第三部分 (第 8单元到第 10 单元)(1)、课程内容 本部分主要介绍跨文化观念和理解、文化冲撞和适应,以及跨文化能力习得2)、学习要求了解人们从熟悉的文化环境进入不熟悉的文化环境中所出现的文化休克现 象和文化适应过程,从而加强跨文化交际训练;掌握增强跨文化理解的基本步骤; 形成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自我意识,了解文化冲突以及自我应对文化冲突的能 力;有意识地培养自我的跨文化意识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3)、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领会:文化与认知的关系;克服民族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运用:文化冲突以及自我应对文化冲突的能;培养自我的跨文化意识和发 展跨文化交际能力2、考核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思维分析能力, 并运用所学理论和概念解决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等。
笔试或开卷考以教材内容 及课堂教学内容为依据而命题,目的在于测试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 的掌握同时,要根据所学理论测试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通过使用正确的英语 测试学生掌握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三、考试方式及试题类型:1、 考试方法:笔试或开卷考2、 考试时间: 期末试卷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3、 题目类型:期末试卷题型及分值比例如下:(1)、选择题(10%)(2)、判断题(10%)(3)、问答题(20%)(4)、案例分析题(20%)(5)、阅读理解题(20%)(6)、综合写作(20%)四、教材及参考书:教材:许力生,《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普 通高等教育“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 材)参考书:CHEN Shen, The Teaching of Cultur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DAVIS L., Doing Culture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NISBETT,R.E., The Geography of Thought The Free Press, 2003.SAMOVAR, Larry A., Richard E. Por ter and Lisa A. SanfiniCommunica ting bet ween Cul tures. Belmon,t CA: Wadswor th. 3rd edi tion,1998.SNOW D., Encounters with Westerne^s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许力生,《跨文化交流入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杨德峰,《汉语与文化交际》,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张蓓、郑文园,Cross-Cultural Awareness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庄恩平,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__ Readings and Ca^se上 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4,批准: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