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雄鹰——蒙古族歌舞(教学设计)一、教学构思:(一)、教材分析:本课节选自艺术教材七年级(上)第六单元《我到民间去采风》这一单元主要介绍民族歌舞民歌与舞蹈都是文化的象征,蕴涵着一种生命的力量,教材设置中提到了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民族民间歌舞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民族歌舞内容极其广泛,各民族用自已的勤劳与智慧,共同创造了我国的灿烂文化新课标提出中学艺术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具体的艺术门类和作品,掌握基本技能,并进行思想教育,而且要调动学生的表现和创造能力,发掘他们的艺术潜力在此基础上教学设计中考虑使学生从了解单个民族(如蒙古族)的民族风俗,歌舞特点出发,带动他们参与一系列艺术活动,去理解民族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更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情感,不但能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更能使学生通过学习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深刻的认识二)、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授课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尤其涉及到多种艺术类型的综合时不易理解,讲课时主要以通俗易懂的范例,通过听、看、说、做、想、使学生从了解认知达到理解认知三)、教学流程设计:本课将通过对蒙古族歌舞的了解学习,体会歌舞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民间歌舞与生活的关系。
1、民歌蒙古族的民歌常见长调和短调两种形式,表现出浓郁的草原生活气息如何掌握歌曲的特点,这是一个难点,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设计以下步骤,使学生从外到内自我体会听—听:长调《牧歌》 ↓说—说:用自已的语言说出歌曲特点↓唱—唱:短调《嘎达梅林》↓想—想:在自已的歌声中体会歌曲特点通过欣赏和自已的学唱,使学生体会蒙古族长调高亢悠长,短调叙事抒情的特点,更能掌握这一特点2、舞蹈蒙古族舞蹈动作开阔有力,犹如雄鹰展翅高飞如何使学生了解它的特点,找出它的特色动作,很重要设计以下步骤,更要求学生参与活动,深切体会舞蹈特点:看—看:舞蹈《蒙古人》 ↓说—说:你所看到的特色动作↓学—学:硬肩,硬腕,勒马手 ↓想—想:在自已的舞蹈中体会蒙古族舞蹈特点从看到学到想,使学生走向一个从了解到理解的过程,对舞蹈动作的参与,更加深动作特点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3、乐器——马头琴(音色圆润柔和)这一步简单了解蒙古族乐器(与二胡作对比),欣赏乐曲加深草原雄鹰的音乐特点4、通过蒙古族歌舞的了解,使学生能更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更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热爱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欣赏《爱我中华》VCD画面,再次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二、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蒙古族歌舞的学习,体会歌舞所表达的情感,了解民间歌舞与生活的关系2、通过参与舞蹈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运用舞蹈形式表达自已的情感3、通过歌舞的了解,使学生更热爱我国的民族文化,再次突出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蒙古族的民歌(短调—《嘎达梅林》)2、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硬肩,硬腕,勒马手)(三)、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 在《草原英雄小姐妹》的快乐歌声中走入课堂2、复习欣赏: 通过民族风情图片的欣赏,说出该民族的民俗特点 3、新课导入: 由体育明星巴特尔,流行歌手腾格尔导入到草原雄鹰 A:雄鹰的歌 1、 欣赏蒙古族长调歌曲《牧歌》——旋律高亢开阔,节奏悠长,徐缓自由,情绪热情奔放,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体现出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象主要流行于牧区,牧人的歌声传遍草原2、 学唱蒙古族短调民歌《嘎达梅林》——节奏律动鲜明,结构句法清晰,以抒情叙事为主主要流行于半农半牧区或农业区培养学生用圆润、连贯的声音唱歌及正确地理解歌曲内容B:雄鹰的舞A、硬肩B、硬腕C、勒马手跟随音乐伴奏跳一跳,用以上动作表现出来,总结舞蹈特点——动作有力,舞姿矫健奔放,体现出蒙古民族的豪迈与强劲。
C:初步了解蒙古族乐器——马头琴(音色圆润淳厚)马头琴(与二胡作简单对比) 马头琴 二胡琴箱 两端蒙马皮(蟒皮) 一端蒙蛇皮或蟒皮正梯形 六角形或圆形琴弦 二弦(马尾弦—尼龙弦)二弦(丝弦—钢丝弦) 琴弓 马尾琴弓 马尾琴弓 看一组马头琴图片,欣赏马头琴独奏片段《天堂》4、巩固新课:(师生及生生交流)民歌——长调 短调 舞蹈——硬肩,硬腕,勒马手 乐器——马头琴 请同学归纳总结本课内容,相互交流及分别表演5、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蒙古族的歌舞,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我们更应该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多了解我们的祖国,五十六个民族应发出共同的呼声,最后组织欣赏《爱我中华》VCD画面,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共同学习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6、布置作业: 网站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