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线安全保护方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27690215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管线安全保护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安全保护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安全保护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安全保护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综合管线安全保护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综合管线安全保护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管线安全保护方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管线安全保护方案从地下管线调查中得知,区间内共有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热力、煤气等地下管线。为保护管线在施工中的安全,避免被破坏,管线单位和施工单位应积极沟通,互相协调配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地下管线,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施工准备阶段采取的措施1、开工前建设单位组织相关管线单位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参加管线综合调度交底会。管线责任单位将管线的性质、走向、埋深、管径以及管线的变化情况尽量向施工单位交底清楚;并对施工现场派出监护人员。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在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要从现状管线保护角度考虑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从方案上保证管线安全。2、施工单位取得管线资料

2、后,对照现场与图纸资料互相校核验证。建立健全管线安全保证体系,项目部设专职安全员,作业队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挑选技术水平过硬的机械操作人员,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施工技术交底。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奖惩措施,责任落实到人。3、现场管线详细调查,可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挖探坑:这是长期以来市政施工企业探明地下管线的主要方法,探坑采用人工开挖,开挖时应采用铁锨薄层轻挖,不宜使用羊镐、钢钎等尖锐工具。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探坑的间距,通过两处以上探坑暴露的管线情况来推断大致走向和埋深等信息。采用管线探测仪探测:在对管线的勘测中,采用科学的手段人工开挖结合现代测绘技术、仪器,在旧路开挖前进行全面探

3、测,与现有管线图纸资料对照复核,以获得地下管线的准确信息。与专业管线单位监护人员进行交流,请他们介绍一下管线的分布情况,施工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对工程的安全、进度十分有利。根据经验,仔细观察,合理判断分支管线的埋设位置和种类。重点观察部位:大路口处四周集中穿路管线,沿线单位处支管接入情况,一般从检查井盖位置可以看出管线的大致走向。4、绘制管线分布图。对调查出的管线叠加绘制在同一张平面分布图上,注明管线的埋设方式,张贴在办公室显要位置,组织施工管理人员交底学习,随时提醒相关人员注意管线安全。5、现场做好警示标志。对已查明的管线,在施工现场应做好醒目的警示标志,方法是沿管道走向插小红旗,旗杆上设置方

4、向标和标志牌,标志牌上注明名称、管径、根数、埋深等信息,小红旗之间洒白色石灰连成线,提示施工人员和机械操作人员注意保护管线安全。对于埋设较浅,受到重压会有危险的管线,还应采用设置警戒线的方式禁止一切重型机械通过。6、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需联系各产权单位人员,确定施工范围内各管线的节点、阀门等,并自备应急物资阀门专用扳手等,确保出现事故后可以尽快处理。二、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1、机械开挖沟槽、路槽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并通知各产权单位现场配合。在已探明的管线结构上、下、左、右分别为1米、1米、2米、2米范围内禁止机械作业,避免因管线两侧土体受到挤压而损坏管线。管道位置采用人工薄层轻挖,管线暴露后应

5、采取临时保护和加固措施,随时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2、对开槽中发现的没有标明的管线,或虽有竣工资料,但管线的位置、走向与实际不符合时,要及时会同有关单位召开专门的会议,制定专门的保护方案。3、机械操作人员必须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小心操作,挖掘动作不宜太大,防止盲目施工,施工机械行进路线应避开已标明的管线位置。4、管线遇到障碍物时,为了避让障碍会突然抬高,或者走向突左突右、很不规则的现象。因此施工人员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依据某探坑处发现的管线位置、高程而想当然地认为全线如此。5、开挖作业时根据土层的变化来推测管线位置,根据经验:土层显示为原状土则比较安全,若显示为回填土或采用其它材料回填而成

6、则应小心管线。6、根据专业管线的常用包管材料来判断管道位置和种类。燃气管道常用石粉包管,并在管顶30cm处设置警示带;供水管道常用水泥石屑包管;电力直埋管常用混凝土包管。所以路槽开挖时,当突然挖出以上材料时应小心地下管线。7、地下管线中的通信、排水管线穿过新建管线临时迁改至基坑外绕道通过。给水、燃气、热力、自来水管线穿过新建管线或结构基础的,采用型钢或钢管架支撑固定。三、发生管线安全事故应采取的措施1、项目部设安全领导小组,负责施工过程可能造成的管线事故的处理。2、当发生挖断管线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对现场周边进行控制,封闭现场,疏散人员并立即通过电话通知项目部相关管理部门(见附件一:主要应急

7、人员联系电话),应急指挥部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现场隐患的处置(情况紧急时还应立即通过火警“119”、公安指挥中心“110”请求支援),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3、对已着火的电力管线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消防措施(1)用黄泥、湿草袋及相应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并对现场隔离警戒。(2)在进行电力管线连接恢复时,作业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等,以保证在操作过程中人员的安全。4、管线(沟)破坏应急措施(1)地面沉降、变形引起管线、管沟开裂,迅速报告管线产权单位进行抢修,针对管沟位置注浆加固,必要时高压注浆上抬管沟。(2)监测组通知项目经理部、驻地监理,停止施工,采取在拱顶打设长3米间距300m

8、m小导管局部注浆加固地层。(3)用洛阳铲进行探测管线位置及其它情况。(4)加密监测频率:3次/d,当管线隧道、管沟沉降值稳定后继续施工。5、水管线开裂应急措施掌握施工范围内各条上给管线的闸井位置,遇到管道破裂时,立即关闭相关水闸,用水泵进行抽排水,并报告相关产权单位进行抢修。(1)当监测到的累计沉降值接近10mm且无渗漏水a、监测组通知项目经理部应急领导小组并停止施工。b、用洛阳铲进行探测管线情况,有无漏水现象,对管线沉降处进行加固。C、加密监测频率:3次/d,当管线变形稳定后方可继续施工。(2) 当出现管线沉降大于10mm,或出现微小渗漏水a、停止施工,立即上报监理、设计、业主,同时上报管线

9、产权单位,关闭两端阀门,对管线进行抢修。b、探测管线基础形式,在管线座基处打设32L=3m注浆小导管,水平间距0.5m,压注双液浆。(3) 当管线出现较大渗漏a、停止施工,立即上报监理、设计、业主、交通管理部门,同时上报管线产权单位,对管线进行抢修。管线产权单位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修,经理部立即组织抢险物资、机械、人员配合专业队伍进行抢修。b、对沉降异常或塌陷区的道路上进行围护、交通疏散。c、对衬砌背后做补注浆加固;同时24小时不间断地对结构和地表的变形情况进行观测。6、雨水(污水)管应急措施当监测到的累计沉降值大于10mm小于20mm时,采取在管线周围打设32长3米间距300

10、mm小导管局部注浆加固地层。当监测到的累计沉降值大于20mm时,停止施工。迅速报告管线主管单位对其进行抢修。(1)管道淤堵、冒水应急措施当污水管道出现淤堵、冒水情况时,相关人员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调查事故现场情况并制定抢险方案,用疏通车疏通管道或通过抽排等相应措施迅速解决。(2)管线断裂应急措施a、管道封堵、抽排立即组织抢险队,根据现场调查的情况,迅速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在事发地点上游首先确定第一道封堵位置,第一处封堵位置要与事故现场或抢险作业面隔出至少两至三个井段;同时在其上游设置水泵,将管道内上游来水抽升至周边其他排水系统,为管道封堵创造条件。根据断面尺寸和管道型式,同时在两至三个检查井内采

11、取球形堵漏器和建筑材料结合的多点封堵方式,将水流迅速截断。同时对第一道封堵点下游的支线管道进行封堵和排水。上游检查井封堵完成且基本无水流时,在离事故现场或抢险作业面最近的检查井内进行再次封堵,将管道下游完全封死,以保证抢险作业面内施工人员的安全。在封堵的同时,根据管道内来水量,布置充足的抽升设备进行全力抽排,以保证上游用户的正常排水,同时派专人对上、下游管线进行随时监控,将情况及时向现场指挥部反映,以便随时调整抽升设备的数量和能力。排水出路选择就近的可排放的设施。为防止事故现场下游管道内的水倒灌,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在下游检查井进行封堵。b、恢复事故管道及现场调查管线破坏情况,制定合理的恢复方案,

12、进行排水管线的恢复工作。当管线出现破裂、断裂、掌子面涌水、涌泥时,立即执行以下程序:停止施工,迅速与管线主管单位取得联系,对水进行堵截、导流,并报告监理、设计、业主、交通部门。沉降异常或塌陷区的道路进行围护及交通疏散,对该区段实施地层加固,打设32长3米的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配合管线主管单位制定、执行相应措施。排除事故现场的积水,并进行现场清理和基础处理。恢复管道或方沟,并采取加固措施,回填基坑。恢复其它专业管线、恢复路基及路面、恢复交通、拆除上游临时封堵。撤出临时排水装备,管道恢复排水功能。继续观察管道运行状况和道路结构状况,确认无再次发生事故的可能的情况下,抢险人员和装备撤离现场,恢复正

13、常巡查养护。7、燃气管应急措施发生事故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应当立即向项目部负责人报告,通知燃气单位。项目部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应立即组织现场隔离工作,严禁在施工区域内逗留。8、可能对区域内外人群安全构成威胁时,必须对与事故救援无关的人员进行疏散。9、事故发生后,应立即上报应急指挥部。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部位(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以采取的应急措施等。10、应急信息的对外传递由应急指挥部按照规定的“上报程序”执行。11、事故的预防由业务主管部门按照事故、事件、不符和控制程序的要求,做好日常工作的检查、纠正落实。#附件一:主要应急人员联系电话附件二:各管线产权单位人员联系电话#附件三:应急处置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