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教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27687748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窦娥冤》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窦娥冤》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窦娥冤》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窦娥冤》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窦娥冤》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窦娥冤》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窦娥冤》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窦娥冤(关汉卿)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作者关汉卿。 2、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戏曲的初步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朗读,自学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二、教学重点:了解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疏通文意,掌握剧情三、 教学难点:元杂剧的基础文化知识四、课时安排:四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社会上流行一句口头禅:“真是比窦娥还冤哪!”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什么程度?什么使她受冤?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品味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二)文学文化常识:1、中国古典戏剧概述: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华

2、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在世界剧坛上也占有独特的位置,她与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剧”。中国古典戏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宋元南戏、元代杂剧、明清传奇、清代花部等四种基本形式。2、元代杂剧和关汉卿元曲分散曲和元杂剧。散曲分小令(一宫调一曲子)和套曲(一宫调数曲子);杂剧由散曲“科”“白”构成;散曲只有唱而杂剧是“唱演”。(1)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结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

3、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4、京剧主要是有四个行当:生、旦、净、丑。生行中有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旦行中有青衣(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净行中有正净(重唱功)、架子花(重工架)、武二花、摔打花、油花;丑行中有文丑、武丑等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每一宫调各有它所属的曲牌,常用曲牌就有五百只以上。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戏剧角色背着舞台上其他人物

5、对着观众说的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2)了解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及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墙头马上。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

6、年,关汉卿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有“中国的莎士比亚”之称。十大古典悲剧: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高则诚琵琶记、冯梦龙精忠旗、孟称舜娇红记、李玉精忠谱、洪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方成培雷峰塔(三)初步感知课文:对照落实前面讲的元杂剧知识。重点落实找出戏剧语言、角色、宫调、曲牌的表现样式。(学生找后)明确:括号里面的小字是科介,括号外的小字是宾白,不带括号的大字是唱词。【正宫】是宫调,如【端正好】、【滚绣球】等是曲牌名。本文第三折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本文出现的角色有卜儿(蔡婆)、冲末(窦天章)、正旦(窦娥)、净(赛卢医)、副净(张驴儿)、孛老(张父)、外末(监斩官) 第二

7、课时【预习检测】(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嗟()怨罪愆()衔()冤亢()旱刽()子手提()防湛湛()阡陌()偃()旗鼓三通()苌()弘盗跖()2解释加粗的词语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不提防遭刑宪()错勘()贤愚枉()作天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官吏每()无心正法断送()出古陌荒阡兀的()不是我媳妇儿(二)合作学习: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快速浏览课文,为窦娥制作一张简要的年谱,包括发生的主要事件和生活状况(不幸遭遇)三岁:七岁:17岁:约18岁:20岁:小结:由此可见,窦娥的一生,是的一生。明确:1.三岁丧母;2、父

8、女分离;3、与夫成亲;4、丧夫打击;5、流氓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悲惨的一生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窦娥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分别是:_、_、_。这其中运用的四个典故分别是_、_、_、_。(以上均限四字语回答。)这四个典故所涉及的四个人物分别是_、_、_、_。(四)浏览课文,概括故事情节。楔子部分的情节: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第一折的情节:庸医赛卢医欠蔡婆十两银子,心生歹意要勒死蔡婆却被张驴儿父子俩撞破,张驴儿乘机逼蔡婆婆媳俩分别嫁给他们父子俩,蔡婆无奈之下答应了,回家后遭到生性刚烈的窦娥的责骂与反对,只好先

9、让张驴儿父子在家中住下。(开端)第二折的情节:张驴儿为达目的心生恶意,找赛卢医讨了毒药欲毒死蔡婆,阴差阳错被他父亲喝了,张驴儿顺势栽赃窦娥,逼她私了,嫁与自己为妻,被刚烈的窦娥断然拒绝,于是,两人对簿公堂,却不料碰上桃杌这个昏官,偏听张驴儿一面之词,窦娥为保蔡婆被屈打成招判了死刑。(发展)第三折的情节:在被押往法场的路上,窦娥激愤之下指天骂地,并在行刑前许下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以示冤屈,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应验。(高潮)(五)教师补充第四折的情节: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结局)课堂小结:(六)学生

10、质疑:(熟悉课文内容,重点是课文中的字词意义,学案上的基础知识和讲解) 第三课时(分析第三折)(一)品读精彩段落,分析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1、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第一层是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大意是窦娥指斥天地鬼神。第二层是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告别婆婆。第三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2.朗读端正好滚绣球,并思考问题指导朗读,正宫调高亢激越。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确:对天地鬼神的指斥,实际上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与抗议,

11、对当时社会法制和统治秩序的否定。总之直抒胸臆高亢激越酣畅淋漓地表达了主人公的满腔怨恨,体现了抒情性。找出本段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对比以及对偶句、反问句、词语反复等的运用,不仅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这两个曲牌的唱腔高亢激越,音乐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和谐统一,自有一种强烈的感人力量。再读滚绣球。要读出窦娥的情感来。这一部分让我们看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特点?明确:有反抗精神。(这种反抗精神是在外界迫害下激发出来并迅速高涨的,是人物性格合理的发展。3、分析【倘秀才】至【鲍老儿】思考:这一部分里窦娥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体现了窦娥

12、性格中的哪一面?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明确:提出坚决走后街。从“左侧右偏”“前合后偃”两句可见窦娥在赴刑场途中所受的苦难,可她还要提出坚决走后街,舍近而求远。为什么呢?因为窦娥的婆婆住在前街,怕婆婆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然而,她的婆婆还是迎面赶来了。从她的诉说里我们知道她是为了婆婆免造拷打,屈招药死了公公。临刑之际嘱托后事,悲痛之极,还劝慰婆婆不要烦恼哭泣,替婆婆设身处地地考虑,一片孝心。表达效果:充分展示了善良的一面,与反抗映衬,使形象更鲜明丰满;为下文窦娥感情的总爆发,蓄积气势,极言善良更能突出怨情不浅,原本如此善良,却又如此冤屈,更能引起人们的同情,震撼力悲剧感大大加强了。(鲁迅说:悲

13、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作者把悲剧主人公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展示给观众,然后又使观众看到它的毁灭。这体现了悲剧的特点,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思考:窦娥的这一性格特点在前两折中有没有体现?明确:她听说要对婆婆用刑,不忍心婆婆受苦,而屈打成招。4、分析第三部分:分析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说明她所希望的是什么?这体现了窦娥身上的什么精神?明确:世人看到自己的冤屈;强烈的反抗精神。 第四课时(一)读“三桩誓愿”部分,理解课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三桩誓愿:血洒白练:不落红尘。六月飞雪:洁白不染。亢旱三年:惩罚世道。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的情节?明确:窦娥在临刑时发下三桩奇愿,从内容上看,一愿比一愿深刻而强烈。这不仅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而且在感天动地,让人们都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三桩奇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它着力表现主人公与社会恶势力“争到头,斗到底”的至死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