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仁粕降解发酵效果好棕榈粕是棕榈仁脱壳榨油后的副产品,形状、颜色与菜子粕相似,气味略 有巧克力气味,棕榈仁粕视其脱壳程度和加工工艺,品质相差很大(以棉粕工艺 相似)使用棕榈仁粕替代部分玉米,最直接的表现是:饲养效果不变,但饲料 成本大幅降低,畜产品在同行中的竞争力明显提高而其目前比玉米每吨便宜 400元左右,随着我国北方地区及华北地区的玉米价格涨势过猛,畜产品价格长 期低迷,一些大中型饲料企业必须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才能生存,所以,在目前 的形势下,使用棕榈仁粕替代部分玉米便成了首选产品直接饲喂的缺点 棕榈仁粕价格低廉,无霉性和副作用,如果直接饲喂,缺点是对单胃动物来 说,能量和粗蛋白的利用率较低,同时也没有详细的转化指标可供参考另外, 因其粗纤维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差,雏鸡和小猪不宜适用棕榈仁粕特别适用 于反刍动物如牛、羊、马、鹿等的饲料,而且也可用于家畜如猪、鸡的饲料当 中,但要掌握添加比例建议添加比例(按1:1替代玉米)如下: 蛋鸡:3%~7% 肉鸡:1%〜5%猪:3%~9%鸭:3%〜7%反刍动物:15%〜30%,用棕榈 仁粕代替蛋鸡日粮中部分玉米、麸皮、麻饼,产蛋率较原配方日粮提高 1.23%, 蛋重提高0.16%,每只鸡降低日耗粮 1.98%。
1、降解发酵棕榈仁粕的优点因棕榈仁粕含粗纤维较高的因素,因此在用于单胃动物养殖上使用量不高、 营养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情况但如果将棕榈仁粕进行降解和发酵后饲喂单胃动 物,则完全改变存在的弊端,不仅消化吸收率大幅度提高、适口性改善、使用 量提高2-3倍,降低成本立竿见影,经济效益显著接下来给大家详细介绍棕榈 仁粕的降解发酵与饲喂技术棕榈仁粕的营养成分见下表:表1棕榈仁粕物理特征和营养成分饲料成分含量参考文献干物质/%94Sundu 等,2005c粗蛋白质/%14 〜21Sundu 等,2005c; Nwokolo总能/ (Mcal/kg)4.998等,1976; Onwudike, 1986消化能/ (Mcal/kg)2-3Sundu 等,2005c代谢能/ (Mcal/kg)1.7-2.5编者注粗纤维/%21 〜23编者注脂类/%8〜17Sundu 等,2005c; Sue, 2001灰分/%3〜6Sundu 等,2005c; Sue, 2001容重(未校正)/ (g/cm3)0.67Sundu 等,2005c; Sue,2001容重(0・5mm) / (g/cm3)0.57Sundu 等,2005c持水力(1mm) / (g 水/g饲料)2.82Sundu 等,2005c持水力(0・5mm) / (g 水/g饲料)2.93Sundu 等,2005cSundu 等,2005c表 2 棕榈仁粕氨基酸含量及其利用率氨基酸含量/%利用率/%(B)0〜3周肉鸡需要量(NRC,1994)(A)(B)(C)精氨酸2.182.682.4093.21.25胱氨酸0.20———(胱氨酸+蛋氨酸)0.90甘氨酸0.820.910.8463.3(甘氨酸+丝氨酸)1・25组氨酸0.290.410.3490.10.35异亮氨酸0.620.600.6186.10.80亮氨酸1.111.231.1488.51.20赖氨酸0.590.690.6190.01・10蛋氨酸0.300.470.3491.0(胱氨酸+蛋氨酸)0.90苯丙氨酸0.730.820.7490.5(苯丙氨酸+酪氨酸)1.34苏氨酸0.550.660.6086.50.80酪氨酸0.380.580.4785.0(苯丙氨酸+酪氨酸)1・34丝氨酸0.690.900.7788.7(甘氨酸+丝氨酸)1・25缬氨酸0.930.430.8068.40.90色氨酸0.17—0.19—0.20注:(A) Yeong, 1983;(B) Nwokolo 等,1976;(C) Hutagalung, 1982。
1、 棕榈仁粕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棕榈仁粕的粗蛋白质含量为14%〜21% (表1),这个水平远不能满足雏 鸡日粮营养需求,但对于配制成年鸡的低蛋白日粮就足够了棕榈仁粕的氨基 酸含量也较低,但是它的氨基酸利用率较高,除缬氨酸和甘氨酸外,大部分氨 基酸消化率高于85% (表2) 在使用棕榈仁粕时,需要注意蛋氨酸和赖氨酸 这两种必需氨基酸,因为棕榈仁粕只能分别满足雏鸡这两种氨基酸需要量的 30%和 50%棕榈仁粕的缬氨酸水平和利用率也低,所以在将棕榈仁粕作为基 础日粮时还需添加其他来源的缬氨酸然而,棕榈仁粕却是极好的精氨酸来源, 其精氨酸含量为 2.68%,且利用率为 93.2% (Nwokolo 等,1976)Chamruspollert 等(2002)报道,动物对精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 3 者的营养需要是相互关联 的棕榈仁粕具有高水平的精氨酸与低水平的赖氨酸,两者之比高达 3.7〜3.9, 因此在使用棕榈仁粕时也要考虑添加合成赖氨酸或者使用高赖氨酸的饲料原料 来平衡这两种氨基酸如果这两种氨基酸不平衡,鸡的生长性能会降低Balnave 等(1999)发现,温度32°C以下饲养鸡3〜7周,饲料中精氨酸与赖氨酸之比为 1.03 时效果更好。
蛋氨酸需要量随精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Chamruspollert 等, 2004),这也证实了在大量添加棕榈仁粕时,需要特别注意蛋氨酸和赖氨 酸的量2、 棕榈仁粕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棕榈粕的代谢能和消化能主要来源于其所含有的脂肪成分,这与棕榈粕的碳 水化合物主要为非淀粉多糖有关,粗饲料降解剂发酵剂中含有数种非淀粉多糖 酶,如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半乳葡甘露聚糖酶、果胶酶……等, 使用粗饲料降解剂发酵棕榈粕,完全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棕榈粕的可利用能量值; 关于这一点在马来西亚多年的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使用粗饲料降解剂发酵处理 后的棕榈粕,以一定的比例(10〜40%)添加于肉猪,肉鸡日粮中(适当平衡 赖氨酸和蛋氨酸),试验表明,日增重与对照全价饲料组没有差别,并可显著 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Knudsen (1997)详细报道了棕榈仁粕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总碳水化合物(木 质素除外)含量约 50%,其中只有 2.4%是小分子碳水化合物, 1.1%是淀粉, 而剩下的42%以非淀粉多糖(NSPs)形式存在,也就是说,棕榈仁粕的81%的 碳水化合物以非淀粉多糖形式存在而非淀粉多糖又主要以不溶性的非纤维素 多糖为主,这些不溶的非纤维素多糖占干物质的 33.6%。
可溶性非纤维素多糖 主要由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而不溶性非纤维素多糖中主要含甘露糖和葡萄糖(Knudsen, 1997)由于参杂有棕榈壳,棕榈仁粕木质素含量很高(13.6%) 大量的木质素使棕榈仁粕呈纤维状和沙砾状概略养分分析显示,棕榈仁粕49% 的干物质是以无氮浸出物形式存在( Sue, 2001;Sundu 等, 2004a)有研究发现棕榈仁粕非淀粉多糖中 78%是直链甘露聚糖(含有很少量的半 乳糖)、12%的纤维素、3%的葡萄糖醛酸木聚糖和 3%的阿拉伯木聚糖(Dusterhoft等,1992)Daud和Jarvis (1992)也报道,棕榈仁粕中还含有 少量的半乳甘露聚糖,棕榈仁粕中的半乳甘露聚糖可能是可溶性非纤维素多糖 的一小部分棕榈仁粕中的甘露聚糖是具有P支链的甘露糖的聚合物,它占总 干物质的 39%( Daud 和 Jarvis, 1992;Dusterhoft 等, 1992;Knudsen, 1997)一般情况下,可将卩-甘露聚糖分为4个子家族,分别为纯甘露聚糖、半乳 甘露聚糖、葡甘露聚糖、半乳葡甘露聚糖纯甘露聚糖是纯甘露糖的聚合物或 者其中甘露糖至少占总分子量的 95%以上。
半乳甘露聚糖、葡甘露聚糖和半乳 葡甘露聚糖则在它们的支链中分别含半乳糖、葡萄糖以及同时含有半乳糖和葡 萄糖(Aspinal, 1970)棕榈仁粕中大部分甘露聚糖都非常坚固,高度结晶而 且不溶于水(Aspinal,1970),然而,Dusterhoft等(1992)发现约66%的棕 榈仁粕中的甘露聚糖能够在经碱和氯化钠的一系列处理后溶解棕榈仁粕的半 乳糖含量很少,甘露糖与半乳糖之比为 20( Knudsen, 1997)棕榈仁粕的代谢能值变化范围较宽,从 6.19MJ/kg(Chin, 2002)到 9.46MJ/kg(Sundu 等, 2005c),这可能由于油的抽提不同造成不同棕榈仁粕的 油份含量各异,较高的代谢能值可能是由于榨油后残存于棕榈仁粕中的油量较 高(SeeO'Mara 等, 1999)试验中使用的鸡的生长阶段不同可能也会影响棕榈仁粕代谢能的测定值若将棕榈仁粕饲喂给 3周龄和6周龄的肉鸡,我们发现棕榈仁粕的代谢能分别为7.87MJ/kg和9・46MJ/kg,这种变化可能是因为大龄 肉鸡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更强,也能摄取更多的纤维性饲料(Sundu 等,)03、 棕榈粕发酵降解的必要性从以上营养价值表和营养特点分析来看,棕榈粕具有极大的发酵可塑性, 例如其粗纤维含量高达 18%左右,消化能和代谢能适中,可以通过发酵提高可 利用能量,转化粗纤维成为可利用的能量,其次,棕榈粕的非淀粉多糖含量占 碳水化合物的 80%以上,可以通过粗饲料降解剂的发酵处理,降低非淀粉多糖 的含量,提高其能量利用率,相应提高消化能和代谢能,特别是发酵这些非淀 粉多糖可产生大量功能性低聚寡糖,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
使用粗饲料降解剂发酵棕榈粕具有极大的优势,即粗饲料降解剂中正好含 有大量的非淀粉多糖酶,而棕榈粕中 40%之多的成分就是非淀粉多糖,这给粗 饲料降解剂发挥其功能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发酵后产大幅度提高其营养价值同时发酵会产生其他一些常规作用,如提高消化吸收率,繁殖增加益生菌, 产生维生素,产生功能小肽等4、 棕榈粕经粗饲料降解剂发酵后的功能成分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棕榈粕降解后产生的低聚寡糖,如低分子的甘露寡糖, 它是由粗饲料降解剂发酵过程中,分解甘露聚糖后的低分子产物,还有葡半乳 寡糖等,这些小分子寡糖可以有效地提高动物的抗病力,其机制是:(1)它抢先 与致病菌(具有1 型菌毛的细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霍乱弧菌等)结合, 阻断致病菌菌毛与肠上皮受体发生粘附作用,从而防止该致病菌在肠道定植, 消除了其致病作用;(2)作为免疫调节剂,刺激宿主产生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抗 病能力;(3)不给致病菌提供营养,使其饥饿而不能生存;(4)对霉菌毒素具有很 强的吸附作用,从而可大大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和毒害作用其他功能成分还有低分子小肽物质,也具有极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对于现 代猪病高发的现实情况,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同时,发酵还产生了常规发酵中应该有的如:益生菌、有机酸如乳酸、维 生素、香味物质、未知生长因子等功能物质,但主要的还是以低聚寡糖、小肽、 益生菌等是特点。
5、 棕榈粕的发酵处理方法400公斤棕榈粕、50公斤玉米粉(或薯干粉或麦粉、次粉等能量饲料)、加 入一包粗饲料降解剂,加入 360—400公斤清水,加水量的多少以手捏一把,有 水从手指间印出来为准,用力压实密封好进行发酵处理,发酵时间夏天 2 天, 冬天5天以上,即可使用,平时保存,可密封不动,即可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