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原子教学说课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7309736 上传时间:2023-05-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子原子教学说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子原子教学说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子原子教学说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子原子教学说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子原子教学说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子原子教学说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原子教学说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子和原子说课稿小五中学隋明成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分子和原子,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大板块来给大家阐述我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课题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由宏观的世界转向微观的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能够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理解,它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题内容计划安排两课时,本节课完成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2.学情分析(

2、1)知识水平: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对物质的理解是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开始的。在前二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对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对物质的内在变化及其原因却很少接触,学生通过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学习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了一定的理解。而且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加之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了很多与本课相关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是本课的关键 。分子和原子一节,通过模拟原子运动、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将文字、图像、声音综合起来。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不同的感观,不同的侧面使学生加深对事物的理解。(2)智力水平: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好

3、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时期,认知水平和水平都比较高。这为本课题的学习提供了智力支持。3.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情况,特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理解分子的特点。(3)能使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学习使用日常现象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解释日常现象。(2)学习使用分析、归纳和模型化等方法提升抽象思维水平、想象力和分析推理水平。(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2)渗透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态

4、度、科学方法的教育。4.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2)能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难点:提升学生抽象思维水平、想象力和分析推理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将利用多媒体技术、探究活动和评价反馈等方式对重、难点实行突破。二、教法分析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指出“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协助者和引导者,理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协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情景创设:创设一个与本节内容相关且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通过问题的解决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新课。(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分组实行实验探究,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

5、微粒构成的观点。(3)活动探究:组织学生完成几个活动,归纳、总结分子的三个特点。(4)评价反馈:设置课堂练习,即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评价。三、学法分析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认知规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 实验讨论法和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四、教学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设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情境,强调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因为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微观概念,对分子和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容表象,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实行教

6、学。这节课我将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教学:创设情景新知探究课堂小结巩固提升课后练习。具体过程如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这样的现象:放学回家后一踏进家门,“哇!今天吃炸鱼”, 这是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生活场景,从情景入手,抓住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提出问题:明明没有看到桌子上的菜,却能隔很远就能闻到,为什么?通过提问将学生引入一个问题情景当中,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这样做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当学生给出答案后,进而追问:你知道香味四溢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吗?由追问将问题继续深化,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自然过渡到本节的主要内容探究物质的构成。(二)新

7、知探究引导:物质表现出来的很多特征,都与物质的微观结构是相关系的。通过引导明确宏观想象与微观构成之间存有着必然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宏观现象的分析,推测物质可能的微观组成。1.此时指导学生分组实行实验探究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教材中安排的探究实验操作有点复杂,用时较长,且不利于照顾学生的差异。所以对探究实验实行了调整设计了三个操作更为简便的探究实验,节约操作时间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展开讨论。同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多媒体展示实验内容及主要操作步骤):(1)品红在冷水、热水中的扩散(2)氨水使烧杯内的酚酞变色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物质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会导致出现这样的实验现

8、象。要求小组内实行讨论,然后汇报结论。通过讨论,学生获得的探究结果不一定与事实相符,这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苯分子和硅原子照片。让学生感受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有。假设前面学生的探究结果与事实出入有较大出入,这时能够让学生继续思考。最终确立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结论。板书一、物质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在确立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观点的基础上,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子的特点。我设计了三个小活动引导学生对分子的三个特点实行探究。同时利用活动突破本节的难点。2.活动一:刚刚给大家展示的苯分子和硅原子图片在普通的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它是利用分辨率更高,放大倍率更大的电子隧道扫描显

9、微镜拍摄到照片。这说明分子大还是小?介绍两幅图片的来历,引出分子很小的特点。为了能更直观的感受分子的小,继续引导学生活动。分子到底有多小呢?现在假设一个任务: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数一数一滴水中的分子。假设每人每秒中数1个,计算一下需要多长时间能数完?(利用计算结果,加深学生对分子很小的印象)板书分子的特点1.分子很小2.活动二:分析实验(1)品红在冷水、热水中的扩散(2)氨水使烧杯内酚酞变色从氨水使烧杯内酚酞变色,品红在冷、热水中扩散,由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水到渠成的引出分子是持续运动的特点。板书2.分子是持续运动的从生活中真实的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体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10、,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动三: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补充两个小实验:1体积的水和1体积酒精混合后为什么不是得到2体积溶液?利用1升黄豆和1升小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的生活实验,启发学生思维,得出:“分子间有间隔的”结论。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然后吸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试一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到: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气体物质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水温升高,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了,温度下降水蒸气凝成雪花或冰雹。利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热胀冷缩的现象。板书3、分子之

11、间是有间隔的。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相关分子的这些特点,在八年级物理第十单元中已经出现过,直接引用就能够了。补充这个实验目的是提示学生各学科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要学会整合各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三)课堂小结5. 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总结后多媒体展示板书设计)通过让学生自己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意识和水平。同时,也能够反映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突出本节的重点。(四)巩固提升6.引导: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下面请同学们使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以下生活现象。 (多媒体展示)(1) 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2)香水、汽油为什么要密封保存?(3)25c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cm3的钢瓶中。建构注意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建构意义,即能够使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设计练习的目的,第一,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反馈。第二,是让学生在解释指正再解释的过程中巩固提升对分子特点的理解,进一步对难点实行突破。(五)课后练习1、P51习题1(1);2(2)、(6)五、板书设计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二、分子的特点1、分子很小2、分子是持续运动的3、分子间是有间隔的板书设计表达的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展示让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更清晰的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