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册复习资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7162021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语文上册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三语文上册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初三语文上册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初三语文上册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初三语文上册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语文上册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语文上册复习资料(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语文上册复习资料一拼音莽莽(mng)妖娆(ro)折腰(zh)风骚(so)田圃(p)禁锢(g)留滞(zh)喑哑(yn)蓑衣(su)襁褓(qing)(bo) 静谧(m) 颤抖(chn)昏晕(yn)栖息(q) 沉浸(jn) 旁骛(w)解剖(pu)佝偻(gu)(lu)亵渎(xi) 骈进(pin)强聒不舍(gu)诅咒(z) 陨落(yn) 灵柩(ji)深邃(su)睿智(ru) 恪尽职守(k) 舐犊之情(sh)廓然无累(ku)颓废(tu) 扶掖(y)忐忑(tn)(t)一抔黄土(pu) 怒不可遏() 阴晦(hu)猹(ch)獾(hun)五行缺土(xng) 脚踝(hui)潮汛(xn)颧骨(qun)愕然() 嗤

2、笑(ch)瑟缩(s)作揖(y)惘然(wng) 恣睢(z)(su)嬉闹(x)觅食(m)胆怯(qi) 纯粹(cu)拮据(j)栈桥(zhn)阔绰(chu) 煞白(sh)发窘(jing)抽噎(y)棱角分明(lng) 模样(m)模式(m)根深蒂固(d)孜孜不倦(z) 汲取(j)锲而不舍(qi)藻饰(zo)狡黠(xi) 诘难(ji)咀嚼(ju)味同嚼蜡(jio)吹毛求疵(c) 玄虚(xun)省悟(xng)脊梁(j)诓骗(kung) 嗔怒(chn)逞辩(chng)怄气(u)面面相觑(q) 疱官(po)恃才放旷(sh)谮害(zn)麾下(hu) 绰刀(cho)相公(xing)腼腆(tin)星宿(xi) 桑梓(z

3、)腻烦(n)怔怔(zhng)辍耕(chu) 鸿鹄(h)间令(jin)社稷(j)免冠徒跣(xin) 休祲(jn)缟素(go)度德量力(du)存恤(x) 帝室之胄(zhu)箪食壶浆(dn)崩殂(c)陟罚臧否(zh) 夙夜(s)舴艋(z)二、词语红装素裹一代天骄润如油膏温声细语 敬业乐群断章取义不二法门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黎民百姓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 重蹈覆辙涕泗横流自知之明气吞斗牛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歇斯底里十拿九稳 斩钉截铁从容不迫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不言而喻锲而不舍轻而易举持之以恒 格物致知袖手旁观高谈阔论全神贯注 吹毛求疵不求甚解 滥加粗暴 咬文嚼字 狂妄自大因小失大豁然贯通开卷有益 怀古伤今

4、为民请命面面相觑恃才放旷 对答如流 唯唯连声 茶饭无心 挖心搜胆三、判断下列词句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恰当,对的打“”,错的打“”。1因为时间有限,他读那些大部头的名著总是喜欢断章取义,只了解作品的大致内容。( x )2这批无恶不作的法官,他们媚上欺下,俯伏于国王之前,凌驾于人民之上。( )3面对这伙胆大妄为的犯罪分子,警察恼羞成怒,决定狠狠出击。( x )4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5古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荡气回肠的爱国精神,我们要重蹈覆辙,将其发扬光大。( x )6山区的孩子们想读书却没有校舍,没有书本,他们与我们真是无与伦比啊!(x )7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

5、天边滚了过来,过了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 )8银杏树根深蒂固,抗风力很强,是扩大绿化面积,治理山河的优良树种。( x )9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10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11同学们两人一组开始做实验,老师在教室走来走去,袖手旁观。( x )12张老师批改作文非常认真,他常常吹毛求疵地指出我作文中的错别字。( x )13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14青年人就应该恃才放旷,不拘泥于前人的旧说,勇于创新,勇于改革。( x )四、诗词名句积累(一)填写上句或

6、下句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3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7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8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9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10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1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13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15鸡声茅店月,人际板桥霜。 16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17无意苦争养,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

7、故。 18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19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20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21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23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4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2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6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27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9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3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31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3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3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34只要

8、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二)理解性默写1渔家傲一词中表达戍边将士忧国思乡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2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作者借历史典故抒发自己卫国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破阵子中描写抗金部队军容声威、阅兵练武场面的诗句是: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4望江南中情景交融,表达女子思念情绪的诗句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5武陵春中叙述词人哀伤的原因和程度的诗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6观刈麦中描写农民在烈日下田间艰辛劳动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7李清照醉花阴中形容人极度悲伤、愁苦的千古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9、人比黄花瘦。8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这句语意相仿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9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10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11沁园春 雪中直接赞美当今英雄人物、抒写伟大抱负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2同写雪景,各具特色。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化静为动、其实气势奔放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联想美妙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3读下面的语句,任选其中五句,根据你的理解把想到的诗句

10、填写在下面横线上。李白的云帆点缀了沧浪之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辛弃疾的醉眼迷离了刀光剑影: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范仲淹的泪光朦胧了苍颜白发: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陆游的梦乡回荡着铁骑铮铮: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苏轼的华发张扬了少年意气:老夫聊发少年狂。五、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陈涉少(年轻)(2)尝与人佣耕(曾经)(3)辍耕之垄上(去,往)(4)苟富贵(如果)(5)陈涉太息曰(长叹) (6)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7)度已失期(估计)(8)等死(同样) (9)楚人怜之(爱戴)(10)或以为亡(逃跑)(11)念鬼(考虑) (12)又间令吴广(私自,偷

11、着)(13)旦日(第二天)(14)吴广素爱人(一向) (15)尉果笞广(用鞭、杖或竹板打)(16)并杀两尉(一齐)(1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难道)(18)比至陈(等到)(19)将军身被坚执锐(亲自;铁甲;武器) (20)安陵君其许寡人(答应) (21)大王加惠(给予恩惠)(22)弗敢易(不)(23)请广于君(扩充)(24)而君逆寡人者(违抗)(25)岂直五百里哉(哪里仅仅)(26)秦王怫然怒(盛怒的样子)(27)以头抢地耳(撞)(28)休祲降于天(吉凶的征兆)(29)天下缟素(穿丧服)(30)秦王色挠(屈服)(31)长跪而谢之曰(直身而跪;道歉)(32)寡人谕矣(明白)(33)徒以有先生也(只

12、因为)(34)亮躬耕垄亩(亲自)(35)谓为信然(确实这样)(36)将军宜枉驾顾之(拜访)(37)由是先主遂诣亮(拜访)(38)凡三住(总共) (39)汉室倾颓(崩溃、衰败)(40)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大概;资助、给予) (41)将军既帝室之胄(后代) (4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时) (43)诚宜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44)不宜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4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因此;选拔;给予) (46)夙夜忧叹(早晚) (47)深入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48)以彰其咎(表明、宣扬) (49)临表涕零(眼泪落干)六、文言归纳(一)一词多义数:(1)数有功 (2)卒数万人 (3)珠可历历数也数:(1)shu,多次;(2)sh,几;(3)sh,计算;乃:(1)陈胜、吴广乃谋曰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乃行卜 (4)乃入据陈乃:(1)于是,就;(2)是;(3)于是,就;(4)才;然:(1)然足下卜之鬼乎 (2)吴广以为然 (3)秦王怫然怒 (4)谓为信然(5)若听茶声然然:(1)然而;(2)对的,正确;(3)的样子;(4)这样;(5)的样子;以:(1)扶苏以数谏故 (2)固以怪之矣 (3)以激怒其众 (4)祭以尉首(5)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6)以君为长者 (7)徒以有先生也(8)以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