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27154369 上传时间:2022-12-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颖四上第五单元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世界遗产教材解读:本组选用了三篇描写国内世界遗产的文章,并配有精美图片,是引领学生理解国内的“世界遗产”的一扇窗。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调向我们描绘了远近两个视角的长城样貌,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颐和园以作者的游览顺序为线索,带我们参观了这所皇家园林的秀丽风貌。秦兵马俑号称世第八大奇迹,它究竟是如何一副模样?教学目的:1.掌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激发民族自豪感。2.在听,说,读,写,查,等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3.激发摸索国内“世界遗产”的爱好,培养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与习惯。教学建议:1.课前要学生收集与课文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2.将理解课文内容,结识事物,增长见

2、闻,品味语言,领悟措施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情景。3.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根据课文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形式,因材施教。教学时间:1113学时。其中,精读课文45学时,略读课文1学时,口语交际1学时,习作2学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1学时,“展示台”1学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内容17 长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结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对的读写“回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2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理解长城高大结实、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爱好。教学重点、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结实,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体现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课件、长城有关资料收集课前预习:1预习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对的,读通顺。2初步理解课文的重要内容。教学学时二学时第一学时目的1结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对的读写“回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2对的、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3理解长城高大结实、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一、理解预习状况1.课件出示单元导读,指

4、名读。2.思考:通过这段文字,你懂得了什么? (预设:从内容上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名胜古迹的文章,提示我们在阅读中注意揣摩作者的体现措施,以及想象文中体现的情景)3.欣赏组图,定格长城。4.读课题。二、浏览全文,梳理顺序1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测顺序。2浏览全文,梳理顺序过渡:其实作者在简介这些内容的时候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的?你发现了吗?(1)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测顺序。(2)读后交流,梳理文章脉络。(板书:“从远到近”,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写了她想到的,板书“从看到想”)三、重点感悟,加深体验(一)感悟长城的雄伟气魄。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感受长城雄伟的气

5、势。2通过品读 “蜿蜒回旋”等重点词语,借助形象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出长城在崇山峻岭间蜿蜒回旋、绵延万里的壮美景象。3指引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体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二)感受长城的高大结实,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1默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构造特点。2感受长城的高大结实,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三)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1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诵读涵泳中静心感悟。2品读重点词句,展开联想,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苦。3指引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读中体会中华民族勤快勇敢、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读中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四、回归整体,抒发情感1画面欣

6、赏:长城风光。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远看长城,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读出我们的惊叹(指名读;齐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修筑长城很艰难)你从哪里看出了很难? 尽管困难重重,长城还是修筑成功了,那是一种如何的劳动啊,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闭上眼睛听教师读这段话,边听边想。第二学时教学目的:1.对的书写13个生字,重点指引“嘉、隔、慧”3个字。2. 展示、交流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爱好。 教学流程 二次备课一、回读全文二、指引书写生字1引导学生观测规定会写的字。重点指引“嘉、隔、慧”三个字的书写。2练习书写13

7、个生字,教师提示对的的书写姿势并及时展示学生的字,进行评价、指点。三、拓展延伸展示、交流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资料。四、小练笔:赞美长城。板书设计:17 长城由远到近由看到想高大结实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18 颐和园教学目的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品味课文有没的语言。3. 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4. 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措施。5. 产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难点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2. 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学习过渡句。难点:产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法学法小组合伙

8、法、讨论法、展示法教学学时2学时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教学目的: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11个生字;练习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国内首都北京西郊,有一种世界出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出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找作者的足迹,一同来包揽颐和园的美景。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并画上本课的生字新词。2.读一读生字新词,并把具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三、学习生字1.课件出示具有生字的词语,学生读词语,教师订正易错字音。2.运用多种措施记字。3.理解词语神情气爽:形容人头脑苏醒,精

9、神爽快。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姿态不一:样子各不相似。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表面有琉璃烧制成的瓦。形状象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鲜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远跳:往远处看。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葱翠:青翠茂密。4.形近字辨析四、再读课文1.在熟读词语的基本上再读课文,将课文读对的、读流利。2.思考:课文按顺序简介了颐和园的哪几种景区?3.按“总分总”的构造方式把全文分为三段,简述理由。(1)默读课文,看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2)看书

10、上的插图或出示风光图片从感性领略颐和园几处景观的美景。(3)从课文中找出可以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她们在课文中的作用。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饶过大殿,就来到了有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读句子,体会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些句子清晰的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以协助我们给课文分段。(4)划分段落,标出起止。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抄写稳重描写景物的好词佳句。教师运用白板

11、板书课题,强调“颐”字中间是个“口”,注意与“卧”字左半部的区别。游记此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第二学时教学目的:1.图文对照,学习课文一至三段和第五段,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措施。3.产生审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点来写具体的。教学难点:凭借课文内容,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一、欣赏美图,激趣导入1.学生配乐欣赏颐和园图片。 2. 说说颐和园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

12、段。二、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一)学习“长廊”部分。1.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说说长廊给你留下了如何的印象?2.理解长廊的长。(1)对比句子:这条长廊很长,提成诸多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提成273间。3.再读体会长廊的美和浓浓的文化气息。每一间的横槛上均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似。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涉及“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似的。”这阐明了什么?(阐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国内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阐明了什么?(阐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

13、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阐明了长廊两旁鲜花长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情气爽”的:“威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阐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目前我们面前了。(二)学习“万寿山”部分。过渡: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昂首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1.读第三自然段。2.说说最吸引你的地方,并找出她们的特点。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三)学习“登上万寿山看昆明湖”部分。过渡: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向下望:颐和园的景

14、色大半收在眼底。葱翠的树丛;黄色、绿色的琉璃瓦屋顶;朱红的宫墙构成了一幅古色香的风景画。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3. 看图理解情境,想象碧绿的湖水像晶莹剔透的碧玉。4. 联系上下文,还能从哪里看出湖水的静?5. 配乐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和谐之美。(四)学习“昆明湖”部分。1、指名朗读第四段。思考,回答问题:(1)作者从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2)十七孔桥是如何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样多狮子姿态不一,各不相似。)(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姿态不一,这阐明了什么?(狮子“姿态不一”的特点,充足显示了国内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2、教师指引学生有感情的朗读。(1)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调的变化,感情的解决来加以体现。(2)学生模仿练习。(3)指名朗读、齐读。3、完毕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中的第(3)小题。(1)出示句子,读句子。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