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综合保税区公开招考5名聘用职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7)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27151498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9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综合保税区公开招考5名聘用职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7)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山东省潍坊综合保税区公开招考5名聘用职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7)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山东省潍坊综合保税区公开招考5名聘用职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7)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山东省潍坊综合保税区公开招考5名聘用职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7)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山东省潍坊综合保税区公开招考5名聘用职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7)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综合保税区公开招考5名聘用职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综合保税区公开招考5名聘用职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7)(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综合保税区公开招考5名聘用职员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公文写作合计统分人得分一.单选题(共100题)1.在下行文中提出执行要求时,要使受文者不折不扣执行文件,应写作_A: 参照执行B: 遵照执行C: 参酌执行D: 按照执行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在下行文或规章条文中,提出执行要求时,要使受文者不折不扣执行文件或规章条文,应作遵照执行。2.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_。A: 真理变成现实B: 谬误转化成真理C: 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 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参考答

2、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实践,原因在于实践可以检验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否正确,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同时又能把正确的理论直接变成现实。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人对一定问题的判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就越大”,这句话指的是_。A: 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B: 没有超时间、超历史的绝对的自由C: 自由是必然的根据D: 必然是自由的限度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即必然性的认识愈深刻、精确,他的改造世界的实践就愈自觉、主动,因而也就愈自由。因此,人对一定问题的判

3、断越是自由,这个判断的内容所具有的必然性越大。而“包含必然性越大的判断,就越是自由的判断”与这句话是同样的意思。4.女孩甲(8岁)与小男孩乙(12岁)放学后常结伴回家。一日,甲对乙讲:“听说我们回家途中的王家昨日买了一条狗,我们能否绕道回家?”乙答:“不要怕!被狗咬了我负责。”后甲和乙路经王家同时被狗咬伤住院。该案赔偿责任应如何承担?_A: 甲和乙明知有恶犬而不绕道.应自行承担责任B: 乙自行承担责任。乙的家长和王家共同赔偿甲的损失C: 王家承担全部赔偿责任D: 甲、乙和王家均有过错,共同分担责任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C【解析】侵权责任法第78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

4、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害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本题中,甲乙受到损害都是由于王家的狗造成,因此王家应当承担民事责任,除非受害人甲乙故意或重大过失。而本题中不能认为甲乙及其监护人对所受伤害有故意或重大过失。也不能认为乙及其监护人对甲所受损害有过错。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5.填人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一个人的心理只要是健康的,他就有自知之明,就有可能_ 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存在的价值,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_ 的评价。A: 透彻 恰如其分B: 如实 不偏不倚C: 客观 条分缕析D: 准确 鞭辟入里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解析】:分

5、析句子可知,本题中的“就有可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都能做出的评价”是对句中“自知之明”的对应解释。“自知之明”意为透彻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多指缺点)。“如实”、“客观”都不能用来形容了解自己的程度,排除B、C。第二空所填的词语应含有评价得很到位的意思。“恰如其分”指说话办事恰当稳妥,无过或不及,且常与“评价”搭配,符合句意。故正确答案为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6.与去年6月相比,增幅最大的指数是:_A: 竣工面积分类指数B: 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C: 资金来源分类指数D: 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竣工面积分类指数增幅为7.42点,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

6、指数增幅为3.73点,资金来源分类指数增幅为4.68点,土地开发面积分类指数增幅为-2.60点,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7.奥运会时,有个贴子说:奏国歌时,西班牙队没有一个开口的,因而很不爱国。以此推论,乔丹领军的梦之队是最爱国的。他们领奖时,队员都身披美国国旗。然而真相是,西班牙国歌压根没歌词。美国国家队赞助商是锐步,而乔丹的赞助商是耐克,因发誓效忠耐克,他们便用国旗遮住锐步的标识领奖。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_A: 讹传与事实B: 事实胜于雄辩C: 表象与真相D: 爱国不在形式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正确答案是C考点标题选择题解析据提问知此题是标题选择题,难度很高。材料前部分讲的是

7、根据表面现象得出的结论,后部分讲的是真相是什么。通过转折词“然而”连接两部分,表明表现所见和事实真相形成鲜明对比。C项最准确全面地概括了材料,所以C正确。项“讹传”是指与事实、事件等不相符的传闻,材料前面提到的情况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传闻,故不能用“讹传”;材料只是客观的叙述了表象和真相,并没有在他们之间做出对比,所以B项错误;材料主体词为“真相”“表象”,作为标题应突出主体词,所以D选项不选。综上,正确答案为C。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名言告诉人们的哲理是_。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量变会引起质变B: 没有质变,就不会有量变,质变优于量变C: 没有质量互变,

8、就没有事物的发展D: 没有量就没有质,质是量的积累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解析: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量变和质变,在事物内部矛盾的作用下,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当量变达到一定的界限时,量变就转化为质变,事物的性质发生了变化,旧质事物就变成了新质事物。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并非所有的量变都能达到质变,必须要注重量的积累。题中积跬步、积小流就是量的积累,至千里、成江海是量变向质变的转变。B项说法错误,C项与题目无关,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_A: AB: BC: CD: D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

9、:每组图形中相同小图形的数量分别为2、3、4,且第一组第一个图形中含有曲线,第二、三个图形都只有直线:第二组第一个图形中只有直线,第二、三个图形都只含有曲线,由此选择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0.与欧美拼音文字主要靠听觉分析不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主要靠视觉会意,这在某种 程度上决定了东西方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借 助文字的丰富意蕴与读者的视觉会意,时间的逝去,空间的转换,景物的变化,心事的喟叹,尽在寥寥几字之中。与诗经同一时期的希腊史诗则多为鸿篇巨制,这说明_。A: 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影响文化发展与传承B: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10、一脉相承C: 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迁D: 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文化的内在要求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与欧美拼音文字主要靠听觉分析不同,汉字作为象形文字,主要靠视觉会意,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东西方两种文化思维的不同走向”可知,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影响文化发展与 传承。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基本要求是_。A: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B: 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C: 以人为本 统筹兼顾D: 发展 统筹兼顾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要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

11、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正确答案为A。本题所属考点-科学发展观12.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下面的5道题。中国古代诗词的“借景抒情”现象似乎向我们昭示,中华民族非常地热爱自然,到处都充斥着吟咏自然的诗篇,诗人抒情总要先拿自然物象说事儿,即使言说的是其自身的命运与心境。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去掉了“借景”环节之后中国古典诗词的情形,离开“借景”,诗人们恐怕要“失语”,即使写出来,读者亦恐嫌其直白突兀。自然审美经验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至少是情感生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大自然真的像看起来那么重要吗?如果大自然真的如此重要,那么诗人为何描摹自然后,迅速转入了对人事人情的描述与倾诉?古典诗

12、词为何最后均以人情抒发做结?少数以景语作结者,亦只以之为抒情妙招“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呢?这些事实似乎说明,自然审美在古代中国其实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审美形态,中国古人并不承认大自然独立的审美价值,因此,也就不存在独立地感知、理解和体验自然对象自身特性与价值的问题。在这里,天地自然之美并不是一种可以独立于人类自身兴趣之外的价值形态。人们欣赏自然,并不表示人们很在意天地自然之美本身,只是说明它具有可以激发人类自我表现灵感的价值功能,自然美的价值不在自然对象自身,而在于它可以作为人类自我抒发的触媒与工具。人们无法想象一种“抒情”目的之外的自然审美。于是,“借景抒情”现象就成了我们深入反思中华自然审美传统

13、的一个绝好个案:一方面,它是研究中华古典自然审美的典型材料,足以证明中华古典自然审美的成就,体现自然审美在古代中国的重要地位、普遍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又很遗憾地发现:其实,古人对自然事物又很不在意,关注它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自我表现。独立、深入地描述、考察自然对象自身特性、价值的篇章较少。诗人以关注、描摹自然始,最后则均以人事、人情做结,主观抒情的“有我”之境最终取代了描景写物的“无我”之境。这似乎说明,古典时代,自然审美其实只是艺术创造的附庸、自我表达的工具而已。真正独立、自觉的自然审美欣赏,应当是以对自然对象、现象、环境自身表里之感知、理解和体验为核心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欣赏者当然可以有情感

14、体验活动,但是,他们所关注的,当是人类对自然万物命运的关注、体验、同情与思考,而不能代之以对人类自身命运的感怀,那样的话,主题便被无意中置换了。不幸的是,这种自然审美“暗渡陈仓”的现象在古典自然审美经验中,往往被视为理所当然,甚至不得不然。可是,如果我们能立足于自然审美本身就会意识到,这实际上反映了自然审美意识的自觉程度,涉及自然审美的核心问题,涉及自然审美的恰当性问题。第一段主要谈论_。A: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非常热爱自然B: 古代诗词中借景抒情现象很普遍C: 自然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的源泉D: 古人积累了丰富的自然审美经验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第一段主要阐明“借景抒情”在中

15、国古代诗词中无处不在,由此引出自然审美经验对中国人的情感生活几乎是不可或缺的。A、C两项无中生有,排除;D项迷惑性比较大。通读全文可发现,作者主要围绕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借景抒情”来阐述古人的自然审美经验。故文章首段先介绍古代诗词中借景抒情现象非常普遍比较合理。故本题答案为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3.差别比例税率是指一种税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税率,不同纳税人按不同比例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累进税率是指随着征税对象的数额由低到高逐级累进,所使用的税率也随之逐级提高的税率。下列各项中所提到的税率,属于差别比例税率的是_A: 对于某企业来说,需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还需缴纳5%的营业税B: 我国个人所得税中对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