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26937400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前教育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试题附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教育学期末复习提要 内容: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幼教)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课程重点,难点,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现将该课程的期末复习要点提示如下:第一章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一、重点名词: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二、一般了解:1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及其两个年龄阶段的划分.2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的学前教育思想.P53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及其主要代表著作。4卢梭、欧文的有关学前教育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著作.P85福禄贝尔对学前教育学的贡献及其代表作。P106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基本观点.三、重点问题:1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领先性,家庭是儿童出生后第一个生活环境

2、,抚育者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长久性,家庭的保育和教育将伴随学前儿童成长的全过程;单独性,家长与儿童处于一对一或二对一的施教状态,个别地、单独地施教为家庭教育的普遍特征;随意性,家庭教育多受抚育者的意愿及能力水平影响教育儿童,目标性、计划性较少;随机性,抚育者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2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群体性,社会开设面向众多学龄前儿童的、有教育性的设施,儿童可获得与小伙伴接触、交往的机会;目标性,各类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依据其创办的条件与宗旨,均有一定的教育发展目标;计划性,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各目标的实现,有计划地落实在参予活动的儿童个体中;多样性,学前社会教育机构有较正规的形式,接纳的儿童

3、相对固定,可助儿童获得较全面的发展。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观点;学前教育向低年龄延伸(含优生、胎教、婴幼儿教育);在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中,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注意儿童年龄特点与个性特征,因人施教,引导儿童个性健康发展;注意兴趣诱发、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多种活动形式相结合;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提倡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及表现、创造;发展社会学前教育,正规化的和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并举;重视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密切合作。第二章学前教育的社会因素分析一、重点名词:1文化2文化选择3文化变迁二、一般了解:1影响学前教育

4、发展的因素。2物质环境与学前教育的关系。3政治与教育的关系。4日本学前教育新要领.P365文化与教育的关系.6我国文化传统对教育的影响.7文化水平对教育的影响.8人口状况对学前教育的影响。9社会基本群体的特点.10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类型。11家庭的社会功能.三、重点问题:1精神环境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学前儿童由于知识经验浅薄,认识具有表面性、片面性和情绪性.因而极易接受精神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环境包括: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表率;家庭生活气氛;居住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与生活情调;社会环境中的道德水准与文明程度;托儿所、幼儿园中的园风;直接教育者的品德修养等.2经济与学前教育的关系,生产力水平决定学前

5、教育的形态,生产力决定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决定学前教育内容与手段的变革,学前教育者目标的变迁。我国的生产关系决定了学前教育的大众化、平衡化、非特殊化方向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内部人际关系是民主、平等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变革。3政治与学前教育的关系:政府权力机关及职能部门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是发展学前教育的决定条件;不同社会制度下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政治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4我国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良好习惯和体育活动兴趣,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培养语言、动手能力,发展智力;培养良好的品德、行为、

6、习惯、性格;萌发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5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精髓,应在学前教育内容中反映出来;根据家庭与区域环境的文化水平状况设计学前教育,组织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应关注文化信息的传播,不断收入新文化,丰富教育,改善教育;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根据国情、乡情和儿童水平来选择文化;不断改革学前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文化的不断变迁。6我国人口与学前教育:我国人口多,增长快,又将面临第三次人口高峰,预计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人口增长对学前教育的发展且较大的冲击;适应独生子女多的人口特点,促成优生-优育优教的良性循环;着力研究农村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形式,发展适应农

7、村的学前教育。7家庭教育的特点和作用:特点: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基础性和长期持续性;家庭生活和教育文化在一起;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具有广泛性与深刻性。作用:潜移默化;实施家庭教育是父母应尽的社会责任;家庭教育为人的终身教育、全程教育奠定了基础。第三章现代社会与学前教育一、重点名词:1教育2传统教育二、一般了解:1现代社会的特点。2传统教育的利弊.3学前教育地位提升的原因。三、重点问题:1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教育依附于宗教和政治、受宗教控制和受占统治地位的政治集团的控制,转化为相对独立;教育由等级地位转向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2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特征:更新了教育的概念;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紧密交

8、叉、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教育决策、教育规划和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致化;教育研究方法的科学化;现代教育是开放的教育。3如何实施科学化的学前教育:要实施胎教;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生存环境;依据大脑功能的发展的规律施教;坚持儿童发展的全面化和个性化,避免不适当的早期定向化培养;依据儿童发展的特点,巧妙地使用教育方法。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优质的幼儿园教育;幼儿园需从依靠型的管理转向经营型,发展自主、经营观念,学会开辟财源,理好财政;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以一流的教师、一流的环境、一流的管理为目标,在创优竞争中去赢得信誉,吸引生源;以城市和乡村社会为依托,走社会化

9、多种类、多形式并存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第四章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一、一般了解:1关于影响儿童发展因素争论的主要观点。2“天性难移”的两种观点。3“性相近、习相远”的两种观点。P694遗传环境交互作用论。5前苏联教育学家关于教育与发展的观点.二、重点问题:1关于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儿童发展的全面观,一方面儿童发展是指身体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过程,另一方面的发展是指儿童通过掌握社会经验,形成心理特征和能力;儿童发展的规律性变化发展速度快,其特征依一定的顺序表现,年龄越小,同一年龄儿童的生理与心理有着较为普遍的特点;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儿童发展有着共同的普遍的规律性,它是以年龄特征表现的,但在同一年龄

10、组中,各个儿童又以不同的个人特征表现着。2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环境(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教育在个体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第五章学前教育的新观念一、重点名词:1儿童观二、一般了解:1正确理解超前教育.2对儿童学习活动的新认识。P1023对师生关系的新认识.三、重点了解1古代的儿童观:以成人为本位,儿童对成人具有依附关系,儿童没有作为人的权利;儿童是国家末省来的兵源和劳动者,是家族香火的“延续”,是光宗耀祖的“希望”;儿童“无知无能”,具有教育“可塑性”;以男性为中心,男尊女卑,女童的地位极其低下。2近代的儿童观:儿童作为一个

11、独立个体具有具价值和权益;儿童具有天赋力量,具有可发展的潜能;女子的地位有所改善,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依日存在。3现代的儿童观: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一切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4现代学前教育新观念:现代胎教的兴起;超前教育观念与超常儿童的培养;儿童发展本身开始作为教育的目标;全面发展教育

12、实质就是因材施教;对学前教育过程有了新的认识.5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趋势:现代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的多样化趋势;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多元化;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样化和社会化;学前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第六章 学前各年龄儿童的心理一、一般了解:11岁和2岁儿童的心理特征.23岁儿童的心理特征.34儿童的心理特征.45岁儿童的心理特征.二、重点问题:11岁和2岁儿童如何在游戏中教和学: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游戏;练习运动的游戏;认识物品的游戏;练习创造的游戏;练习概念的语言游戏。2对3岁儿童的有效教育:在游戏中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发展儿童的人际交注能力;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正确对待儿童

13、的“反抗行为”。34岁儿童的教育要点:引导儿童观察生活;培养儿童的同情心;发展儿童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游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4对五六岁儿童教育的特点:采用游戏的方法发展儿童诸方面能力;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儿童懂得更多的事理;提供条件让儿童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减少担心,让儿童多做些运动;做好幼小衔接。第七章托儿所的保育与教育一、重点名词1托儿所二、一般了解:1托儿所的性质.2托儿所的建筑物要求。3托儿所用具与玩具要求。4托儿所的环境布置。5托儿所的保教要领。三、重点问题:1托儿所的保育教育任务:保障小儿健康;培养小儿饮食、睡眠以及与人交往等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发展小儿模仿、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14、发展智力;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给小儿以适宜的艺术形式的陶冶,萌发小儿初步的美的情趣。2托儿所的集体保教原则:从小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以培养小儿良好的身体素质、行为习惯素质和智能素质为目标,贯彻以保为主、保教并重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根据小儿高级神经活动兴奋强于抑制的特点安排活动;教育内容既要适应小儿心理与体格的发展特点,又要适当提前;适应小儿个别差异,尊重小儿个性,给予较充分的活动自由;成人要做小儿的良好榜样;革新抚养方式,重视小儿独立性的培养;根据小儿的不同年龄需要,合理安排生活制度;为小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托儿所应与家庭密切联系,取得家长的参与配合。3评析文章:从教材P小儿游戏的指导和P2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