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贪吏重罚到今反腐败斗争的思考范文模板.docx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6936824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古代贪吏重罚到今反腐败斗争的思考范文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从古代贪吏重罚到今反腐败斗争的思考范文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古代贪吏重罚到今反腐败斗争的思考范文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古代贪吏重罚到今反腐败斗争的思考范文模板.docx(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古代贪吏重罚到今反腐败斗争的思考纵观中国发展历史,不管是哪一个朝代总会有贪官污吏存在,大名鼎鼎的和珅能够在皇帝眼皮底下收受贿赂,贪污数量让人瞠目结舌;十八大后我们看到从官员家中搜出的人民币装满整个房间,让看得人都惧怕。为什么历朝历代总有贪官污吏,总出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是后人复哀后人矣!”的现象。一是良知之心被蒙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良知,知道那些事可为、哪些事不能为,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良知被蒙蔽,那么他就不能做到格物致知,心会被环境带走。从十八大打掉的“老虎”和拍掉的“苍蝇”的忏悔录、忏悔信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事实,就是他们在为官之初,都是怀着一颗服务群众的心,谨守党纪法规,把组织安排的每一

2、件事都尽心竭力的做好,保持着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一种态度对待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周围环境的变化,为官之心也开始悄无声息的改变,不知不觉中良知已被所处的环境蒙蔽,刚开始收受他人贿赂、接受他人请客送礼可能还有恐惧不安之心,到后来来者不拒成为常态、习惯,再无不安惊恐之心。作风不实、生活腐化成为人生的一大乐趣,为民之心、为官之责的良知早已抛掷九霄云外,待到东窗事发后悔晚矣。“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这些古诗活生生刻画出贪心不足者的前后嘴脸,可作为提醒今人自省自律的典型。所以,保持良知,始终谨记“从来清白无遗祸,自古贪争有后殃”、遵守党纪法规,不随波逐流,做到警钟长鸣,才能犹如傲骨雪松屹

3、立于山峰之巅。二是敬畏之心已松弛。贪官污吏之所以能够肆无忌惮的收受贿赂,践踏他人之利益于不顾,在良知被蒙蔽后,敬畏之心也开始逐渐的消退,到后来敬畏之心荡然无存。敬畏之心消失,一个人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目光之下全是自己的底盘、都是自己说了算,不把群众放在眼里,膨胀的心越来越膨胀,以致最后跌倒万丈深渊、万劫不复。这警醒当今的公职人员要时刻对党纪国法、人民群众保持敬畏之心,不能有丝毫的松动,唯有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才能在公职之路上顺利前行,实现人生理想。三是侥幸之心在作祟。十八大后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如火如荼,打虎拍蝇让人民群众看到惩治腐败的力度和决心,也让贪官闻之色变,但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十九大后还有部分

4、党员干部被通报、被调查。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没有看到中央惩治腐败的力度吗?难道他们真的可以逃过纪委的法眼?最大的原因是他们始终存在一种侥幸的心里,总感觉不会查到自己,自己所做的都是极其隐秘,你不说我不说就没有人知道,可叹的是,世界上没有密不透风的墙,见不得光的事终究还是被暴露在阳光之下,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诸多的鲜活事例告诫我们,永远保持一颗有良知、有敬畏的心,少一点侥幸、多一份努力,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努力把组织交办的事项办好,把群众的事做好,在人生大道路上稳步远航。我们要谨记的是:不管处在什么年代、什么岗位,都要始终做一个有良知的人,在生活工作中保持一颗敬畏的心,要深刻汲取前人的教训警醒己身,不越轨行驶、不越轨用权,在既定的航道上航行到底、永不偏航。始终牢记“天不可欺,人不可欺,何处满藏些子;性分当尽,职分当尽,莫教欠缺分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