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建设高素质新闻人才队伍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26935226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全市建设高素质新闻人才队伍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在全市建设高素质新闻人才队伍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建设高素质新闻人才队伍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材料(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舆论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新闻舆论工作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武器。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发挥好党和人民喉舌作用关键在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人才队伍,能够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在媒体融合发展时代背景下,如何建设高素质新闻人才队伍,切实履行好新时代赋予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这个问题需要重点加

2、以关注和思考,下面,我谈几点浅见:第一,要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涵养政治品格,增强党性修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从来不是单纯的业务工作,讲政治是第一位的。没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就无法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融媒体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媒体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新闻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涵养政治品格放在首位,做到在意识形态斗争中始终头脑清醒、方向正确、立场坚定,传播党的理念、主张、方针、政策,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公众,凝心聚力,汇聚起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在具体实践中,

3、要以涵养新闻单位新闻工作者的政治品格为抓手,持续开展各类理论学习活动,包括且不限于集体学习、专题讲座、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学习研讨交流等方式,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的过程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自觉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使忠诚核心始终成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最鲜明的政治底色;深刻理解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新闻事业作为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必须无条件接受党的领导,必须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宣传党的主张,做到积极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精准传播主流舆论声音;深刻感悟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媒体,就是要增强党性修养

4、,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到明辨是非、保持政治定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做到更好地传达党的意志、更好地联系群众、更好地引导舆论。第二,要加强工作能力建设,培育复合人才,激发队伍活力。当今,融媒体技术迎来了深刻变革,融媒体逐步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流形式,报、网、端、微、屏等多种载体和H5应用、短视频、直播等融媒产品成为主流,多维度的传播媒介和多元化的传播方式对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融媒体时代,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要积极应用融媒体技术,加大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具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生活热度的新闻精品,从而增强新闻媒

5、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这也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视频拍摄、素材抓取、视频制作、文字重组以及新媒体运营等多种复合能力,成为多技能复合型新闻人才。培育复合型人才需要多角度发力,要坚持内部挖潜,一方面营造优质成长环境,积极开展各类新闻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活动,帮助现有新闻人才队伍了解融媒业界前沿动态,更新新闻理念思维,鼓励积极开展自学,成为既是专业领域的“专家”,又是知识丰富的“杂家”,在新闻业务开展过程中实现“专家”与“杂家”的自由转换,创造出更多优秀新闻作品;另一方面明确实绩导向,优化考核机制,加强奖惩管理,实行一批激励举措,比如打破身份壁垒、任用一批年轻优秀的非在编人员担任核心采

6、编岗位的业务负责人,优化考核机制、加大对创新项目和优秀运营人才奖励力度等等。还要积极引入活水,通过开展专项招录、优化绩效分配等多种人才激励手段,积极引入引进素质优良、富有活力的短缺优秀人才。第三,要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塑造过硬作风,恪守职业操守。党的新闻工作者肩负着以正确的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凝聚人心力量的职责,必须塑造过硬的新闻工作作风,展现优良的新闻职业道德。作风过硬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也是搞好新闻宣传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真正俯下身、沉下心,深入了解社情民意,不断增进与基层一线的实际联系,让新闻作品“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要永

7、葆人民情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不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努力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主要体现在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理念、态度、责任及纪律上。党的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秉承为公众新闻事业服务的职业理想,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将严谨、专业、创新的工作态度融入新闻创作中;另一方面,要彰显新闻真实、客观、公正的精神实质,使新闻报道在具备新颖性的同时,能够引领正确舆论方向,用心用情用力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佳作,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自觉承

8、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发言完毕,谢谢大家!各位专家,同志们: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事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能够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奠定坚实群众基础、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这里,我讲几点意见,以供大家参考。一、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合力(一)构建纵横交错的治理网格。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力量,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的治理网格。以横向到边促进部门之间整体协同和多边联动,以纵

9、向到底推动权力、人员、资金和技术下沉,以纵横交错填补治理的空白区,形成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让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部署能够落实落地。坚持党建引领,构建纵横交错治理网格,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创新之举,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支持和保障。(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强调结果公平,更强调的是机会公平,特别是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机会和权益。在党的领导下,政府通过合理加大对偏远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逐步建立与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民族的人民能

10、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既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一招,也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三)党建引领促进多元共治。以党的领导整合市场主体、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多元主体广泛参与基层治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通过资源统筹、集成使用及全局综观,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内耗。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在努力促成多主体深度有序参与的基础上建立各种更具包容性的规范,倡导各治理主体遵守并履行契约。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优化治理结构、整合多方力量,应对、化解矛盾纠纷,在充分尊重个人权益的基础上协调社会关系、凝聚社会力量。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推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

11、领域,从多个维度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二、以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活力(一)以民主协商为基础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将基层民主协商作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以强有力的措施拓展基层民主协商的渠道,并对协商主体、主题、内容、形式、结果发布以及落实措施等进行规范,建章立制。开辟线上协商网络空间和线下协商实体空间,为民主协商提供基本场域,让广大群众“有地方说话”。广泛链接资源保障协商结果落地落实,形成完整闭环,让广大群众“说了不白说”。以建设规范化协商制度和搭建协商平台赋权增能,达成行动主体之间广泛接受的共识,互惠合作,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二)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

12、人民群众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主体,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是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始终的关键环节。通过搭建载体平台,针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开展各类协商活动,吸引群众参与。通过培育专业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发动基层社区中热心公共事务的居民骨干带动群众普遍参与。通过链接共同体的各类资源,拓展群众参与的范围、内容,以民主协商、合作共治强化人民群众的家园意识、提升努力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意识。(三)大力推进“五民工作法”。大力推进“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评”的“五民工作法”,营造人人知晓、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基层治理的良好氛围。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过程,不是简单的利益聚合,而是各

13、利益主体理性权衡各种利弊,通过横向交流、互动合作逐步明晰目标、理顺思路、找到方法,实现各个行为主体治理的多边共赢。通过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真正做到将居民动员起来、让组织运转起来、让人才凝聚起来,并以此为基础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三、以法治建设保障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公平正义(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体制潜能,避免在社会治理中散兵作战,避免各职能部门出现“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的现象,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总体效能。政府要严格按照法律赋予的权力和职责行使行政权力,整合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项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指挥平台,构建简约高效的扁平化管理模式,更好地发挥政府职

14、能,以“政府有为”推动“市场有效”,激发社会创造活力,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赋权增能。(二)加强法治社会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建设法治社会的理念。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基层自治、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培育人民群众的契约精神。加强社会领域的立法,以良法促善治。特别是要制定和完善各类社会组织的自律规范、行业规程,尽早出台规范社会组织管理的实体性法规,依法发挥社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三)培育人民法治理念。倡导基层广泛制定“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以短期激励培养长期习惯,以外部约束催生内生动力,引导人民群众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

15、者、坚定捍卫者。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质,引导全体社会成员依法维护权利、履行义务,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力量。四、以科技、人才、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一)以科学技术促进治理方式智能化。坚持科技支撑,特别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逐步消除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建立起既涵盖各个治理主体又能实时更新的基础数据库,打破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并通过信息注入、关联互动、交互分析进行数据整合,以数据作为基层社会治理前端预测、合理干预、有效监管、科学评估的重要依据,确保数据安全,推动治

16、理方式智能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技基础。(二)以人才培养推动治理队伍专业化。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因其工作对象是个体的“人”而充满了复杂性和变数,这就对社会治理者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除了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专业能力,成为所在领域的行家里手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一线社会治理工作者的专业化培养。要提高基层工作者的岗位薪酬,确保其身份待遇,明确其工作边界,在此基础上,增强他们的专业化理念和意识,让这些“社会医生”能够在专业服务上深耕细作,获得职业尊严。要加快引进社会治理的专业人才,并对引进的人才进行精细化分工,让“好钢都用到刀刃上”。(三)以创新驱动引领治理能力现代化。现代化国家需要现代化的治理能力,而创新驱动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以创新驱动引领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创新理论与治理理论的有机结合,要求聚焦法治政府、互联网政府等创新型国家治理方式,进一步促进公民参与社会治理,在政策、组织、人才、资金、平台等多方面共同作用下,推动创新驱动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进入良性循环。持续推进公民网络参与,保障广大人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