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精练(含解析)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426902238 上传时间:2024-03-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精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精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精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精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精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精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精练(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同步精练(含解析)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R) 论语(Ln) 熹微(x) 授予(shu) B实践(jin) 接触(zh) 中庸(yng) 埋没(m) C瞭望(lio) 荣誉(y) 彷徨(fng) 鉴定(jin) D盲目(mng) 栽种(zi) 肇事(zho) 细致(zh) 2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中国学生 自然科学 传统教育 社会环境 B抽象思维 轻视实验 探讨自己 没有准备 C做研究 作主张 出主意 显微镜 D经书里说 盲目接受 栽种竹子 袖手旁观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 A这是他的家务事,别人只能袖手旁观。 B对于他所犯的错误,班主任和家长都找他谈话了,他还是不知所措。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要做好各种准备。 D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4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数据显示,贵州目前已建成公路桥梁约2.1万座,几乎 当令世界全部桥型,因而贵州有“桥梁博物馆的美誉, 如此,在世界前100名离地最高、跨度最大的桥中,就有40多座在贵州。_,贵州桥梁的世界地位_。 A囊括 尽管 但是 不言而喻 B包含 即使 那么 当之无愧 C囊括 不仅 所以 显而易见 D包含 不但 而且 理所

3、应当 5“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格物一词的含义是() A合格的事物 B推究事物的道理 C探讨自己 D追求最高理想 6下列对课文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出中心论点“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B作者举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来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C文章在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后,分析了科学上的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并指出当今大多数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 D全文在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和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之后,揭示了格物致知精神与实验精神的一致性。 二、填空题 7文学常识填空。 (1)丁肇中,美籍华裔物

4、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 学奖。 (2)“四书指的是 中庸 孟子,“五经”指的是 。 8对现代汉语中的近义词,我们不但要能辨析其不同意义,还要会运用它们。请你辨析下面句子中括号里的近义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 (探寻 探讨 探询 探问)自己。 (2)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 (探索 探察 探究 探求),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3)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 (实验 实践 实习 试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4)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 (领会 领略 领悟 领取)的。

5、 三、语言表达 9学完本文后,有人认为“格物致知是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也有人不以为然,请你参与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1) 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想。 (2) 请从下面的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点。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为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所以改名陶行知。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手表时,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观看了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的全过程。 当晚,他在钟表店买了修表工具,和几名学生一起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成功。 当时,他和学生们都感到非常高兴。 四、综合性学习 10综合性学习。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

6、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为增强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班委会决定召开“创新成才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励志名言 请你提供两句倡导“创新”或“成才的名言或诗句作为宣传标语。 (2)【活动二】“格物致知”大家讲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串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你有过“格物致知”的经历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3)【活动三】从我做起 请仔细观察王丽同学向大家展示的这幅图,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文,完成下面小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我非常荣幸地接受

7、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适当也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

8、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理论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的观点,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儒家传统的看法认为天下有不变的真理,而真理是“圣人”从内心领悟的。圣人知道真理以后,就传给一般人。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

9、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这种观点,经验告诉我们,是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先让我谈谈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科学进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

10、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很少数的人关键性的发现。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作主张、出主意

11、。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惟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意义

12、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1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提出论题“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B文章在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端后,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并指出当今的中国学生依然轻视实验精神。 C文章在最后一段得出结论:我们需要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并培养实验精神。 D全文在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和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之后,揭示了格物致知精神与实验精神的一致

13、性。 12你从本文所说的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中,看到传统的中国教育存在什么弊端? 13选文第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4联系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你认为这篇文章论述的问题有什么现实意义? 15拓展阅读 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的演讲 尊敬的瑞典学院各位院士,女士们、先生们: 通过电视或者网络,我想在座的各位,对遥远的高密东北乡,已经有了或多或少的了解。你们也许看到了我的九十岁的老父亲,看到了我的哥哥姐姐、我的妻子女儿和我的一岁零四个月的外孙子。但有一个我此刻最想念的人,我的母亲,你们永远无法看到了。我获奖后,很多人分享了我的光荣,但我的母亲却无法分享了。 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的,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 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