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2689458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优秀) 读完了创业史,我也终于知道,这个情节出现在小 说的第5 章,可以说,这一情节,应该是创业史这部小 说写的最精彩的章节之一了。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 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 (优秀 )陕西是个盛产现代作家的地方,柳青、陈忠实、路遥、贾平凹,个个都是声名远播的 大作家,这几个作家当中,早年我最先读过路遥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这两部小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 我最欣赏路遥了。最近,在一本杂志上读了路遥多年前写的一篇文章,里 面提到了,他最喜欢的作品是柳青的创业史,就因为路 遥的这一句话,我就决定要好好读一读创业史了。其实,在涉

2、及人生道路选择的时候,我们都会提到这样 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 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就出自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读完这本书, 我知道了,这句话出现在这部小说的第 15 章,背景是,喜 欢梁生宝(小说的主角)的改霞,准备离开蛤蟆滩,投身到大 城市西安的工厂里,这样的一个选择,使得这两个情投意合 的恋人最终没能结合到一起。好多年前的初中语文里,也有一篇梁生宝卖稻种的 文章,那时候知道,这篇文章选自柳青的长篇小说创业史, 文章中对梁生宝去郭县卖稻种,在火车站过夜,省吃俭用的 描写,让人过目难忘。读完了创业史,我也终于知道, 这个情节出现在小说的第 5章,可以说

3、,这一情节,应该是 创业史这部小说写的最精彩的章节之一了。我是用了一个多月的零散时间,才断续读完这部 35万5 千字的长篇小说的。作家柳青原名刘蕴华,陕西吴堡人,1936 年发表处女作 待车,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小 时候,我看过这部小说的连环画 ),代表作就是我刚读过的 创业史第一部。创业史第一部的故事,始于 1953 年的春天,止于 这一年的冬天,写合作化的互助组时期,蛤蟆滩的形形色色 的人物和社会情况,小说塑造了梁三老汉、郭世富、郭振山、 改霞、素芳、王二直杠、高增福、栓柱、欢喜、任老四、姚 士杰、孙水嘴等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读完这部小说,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说景物描写非

4、常出 色,这种细腻的景物描写随处可见。作家用细腻的笔触,深 情地讴歌赞美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写景的同时,不忘为烘托 人物服务的宗旨,比如,在第 21 章,素芳被自己的堂姑父 诱奸的时候,作家写道:“这时候,母马继续曳着磨子,很认真很严肃地在走着。榆树、椿树和楸树枝头的小鸟们,继续在歌唱着。在这崇高 的世界上,二十三岁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来 第二次打击。她的堂姑父,无论在神气上还是动作上,一下 子变成另外一种人,他怎么还不如在场的禽兽呢?”这一场景描写,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让人读后深受 感染和教育。总之,读完柳青的创业史,真的是受益匪浅,同时 也终于了却读这部伟大作品的愿望了。 创业

5、史读书笔记摘抄 (优秀)创业史,是作家柳青的长篇小说,这部巨著蕴藏着作者 14年农村生活的丰厚积累, 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 想情感的转变。小说通过我国西北地区一个小村落蛤蟆滩的生活演变, 广阔地概括了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的社会矛盾冲突, 着重表现了在这场变私有制为公有制的革命中,社会的、思 想的和心理的变化过程。小说一开始叙述了梁家老汉一家三 代创家立业的悲惨历史。这部历史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走的 历史道路的典型概括。其意在表明,在私有制的基础上,农 民要真正致富,即使拼上毕生精力也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走 党指引的社会主义道路,农民才会有自己的光明前途。然而“创业

6、难”通向社会主义道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小说的正文围绕着梁生宝互助组的建立,完整的概括了农业 合作化运动中所遇到的复杂斗争,作者把这场斗争的主要对 立面体现为中农郭世富,这个农村坚持个体经济的代表人物 凭借个人优厚的经济力量,公开跟农业集体化反抗 ;反动富 农姚世杰,这个狠毒的阶级敌人站在郭世富得背后,施展阴 谋诡计破坏互助组,还有党内的自发势力郭振山,作为土地 改革后的新中农,热衷于个人发家致富。暗中抵制合作化运 动。他们相互之间也有矛盾,但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意 向上,却结成同盟。正是在这场斗争中,梁生宝互助组在党 的领导下,依靠教育和团结农民群众,取得了节节胜利,显 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

7、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梁生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社会主 义新人的形象。他小时讨过饭,长大熬过长工,解放前在荒 山野岭当过“地下农民”,跟继父一道饱尝了创家立业的辛 酸,并从父辈那里继承了勤劳、朴实、坚韧不拔的劳动者的 优秀品质。这个年轻的预备党员,在党的教育下,一旦认识 到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就决心走一条与父辈不同的创社会主 义大业的道路。正当“老资格”的党员郭振山在革命的征途 上退了坡的时候,他勇敢地担负起带领庄稼人走互助合作道 路的重担,成为一个积极、聪明、公道、能干的领袖人物。 然而小说并没有把他写成“锋芒毕露咄咄逼人的角色”。他 谦逊、纯朴、老实、厚道、善于思考,从不以领导者

8、自居, 更不指手划脚、夸夸其谈,表面上甚至还有些面嫩口拙,爱 情生活上更是缺少勇气和机智。但是,听党的话,热爱社会 主义,富有牺牲精神,是他的最可宝贵的思想品质。小说抓 住他的性格中这一最主要特点。着重描绘了他为党的事业奋 斗的坚实有力的行动。互助组初期,当庄稼人都把羡慕的目 光投向富裕中农郭世富时,他跑到郭县买回稻种,在互助组 内搞稻麦两熟。这件事比郭世富楼房架梁仪式更能牵动庄稼 人的心,人们一下子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粮食增产措施上来了 此一举使郭世富深为不安,他想:“没想到让他小子跑到咱 前头去了!”“活跃借贷”时,富裕中农不愿再把粮食借给困 难户度春荒,连有能力的郭振山都束手无策了,他却组织

9、人 们进山割竹,解决了困难户的粮食和互助组的肥料问题。显 然这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然而正是这些看起来似乎很“平 凡”的行动,在蛤蟆滩庄稼人的心底掀起重重波澜,使他们 看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同时,小说还通过“买稻种的路 上”、“和增福夜谈”等章节“对梁生宝的内心世界作了深入 细致的揭示,展现了他的崇高的心灵美。他决心把自已的一 切部献给党的事业,“他觉得只有这样做,才活得带劲儿, 才活得有味”。他认为“照党的指示,给群众办事,受苦就 是享乐”。作者创造这个农村新人形象,自然有其坚实的现实根基 尽管作者为了体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学理想,有意对人物 作了净化的处理,略去了这个年轻农民身上不可避免的

10、小生 产者的思想意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形象的可信性。但是, 这个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勇于进取、坚忍不拔和无私的奉 献精神,以及严于律己和注重求实的作风,确实曾经有力地 吸引了许多读者。尤其是作者对陕西农民所特有的精神气质 行动方式、感情状态以至语言习惯的精细把握,更有助于他 使这一形象保持着感人的魅力。创业史读书笔记摘抄 (优秀)并不是每个作家都敢以写作长篇史诗为文学抱负,更不是每个作家都能以完成煌煌巨 著为此生作结。陕西作家群却不乏胸怀如此大志的作家,黄 土作家群更是集结了一批发愤著书、至死不渝的作家。这种 追求与气度,当首推柳青为写完创业史而洒下的汗、为 写不完创业史而流下的泪。而同样以农

11、村乡土为写作资 源、以现实主义为写作手法的陕西作家王汶石,处在与柳青 相近的年代、相似的环境,占据他创作主体的却是中、短篇 小说,长篇仅有二十余万字的小说黑凤(1963 年)出版。 以此对比,用这种追求与气度浇灌日常写作并且结出硕果, 黄土文学流派成员何止需要魄力,更需要毅力与耐力。诚如众多文学评论者所概括的那样,作家前期的中、短 篇及至小型长篇创作,往往都是在做后期长篇巨制的铺垫工 作。柳青本人对此也发表过类似的看法:“作家所有的作品, 从广义上来说,都是为他后来的作品做准备思想上的准 备,艺术上的准备。”从不曾离开过“生活的学校”、并不断进修于“政治的 学校”和“艺术的学校”中,彼时柳青对

12、于创业史的构 思可谓“蓄谋已久”包括由生活过程中作者自己思想感 情发生变化和创作过程中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发生变化这 两部分所构成的完整的构思过程,因此他做出了分四部写的 长远规划。在认定作品的主题越单纯越好的基础上,柳青将 前两部的主题设定为农民如何放弃私有制、接受公有制,而 将后两部的主题预定为农民如何习惯公有制、捍卫公有制, 前后一致围绕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正如柳青所言,每一部作品都是对一个作家的考验:不 单单在考验他劳动的坚韧性,也在考验他的生活基础、文学 才能和思想修养。而柳青的经验就是自我克制与忍耐,还有 坚持工作。正是以每日反复锤炼、不过千八百字的谨严态度, 柳青硬是

13、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十余万字的创业史第一 部(初稿),又用十余年的精力改定了十二万字的创业史 第二部的上卷,后在延河连载了下卷的前四章。作品前 后四部,笔触所聚焦的下堡村已从几个互助生产组发展到一 个初级合作社,再将出现另一初级社作为竞争对象,而后二 合一联合为高级合作社。这一变迁历程,从个体层面来讲, 涉及人们思想的、感情的变化过渡 ;从整体局面而言,也遍 及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变化过程。这不能不说 具备史诗的品格为了探索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生活 道路,揭示新旧事物的矛盾、反映新旧力量的斗争,以新事 物获得肯定从而否定旧事物、新力量获得胜利从而击败旧力 量,来最终表现社会主义制度的

14、优越性。柳青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党员作家,他忠诚于党的文学事 业,由衷热爱基层工作,并在多种场合坦言自己的忠诚之心 和热爱之情。他在为时代所鼓舞、感奋于新生活的同时,怀 此宏愿在胸,便致力用文学语言将它广布于世,可仔细思量, 这何其艰巨!然而,柳青凭着无比的热情“一个对人冷 淡无情和对社会事业漠不关心的人,无论他怎么善于观察人 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作家”承受住了“文革”期间的身 心摧残,并在病体垂危的状态下为创业史第一部的再版 和第二部(上、下卷)的出版、连载做了最后的努力,随之带 着毕生心血未尽的遗恨与世长辞。“如果这后十年不是这样 历史地不幸,那他创业史的三四部是完全可以写完的。” 作品以乡谚“创业难”开启小说天地,作家竟因“创业 难”告别艺术世界。终究无人续此鸿篇,空有生者临文 嗟叹!柳青的个人遗憾与文坛的群体痛惜掣动着陕西作家的 创作神经,此种敏感以黄土作家尤甚路遥只怕不能在被 疾病拖累至死前为至爱的作品收尾,陈忠实惟恐没法用长篇 向迫近“知天命”年岁的自己交待。正是他们与生命赛跑、 甚至和死神较量的勇气,才用一部部舍生忘死著就的史诗一 笔笔为黄土文学流派涂抹上了生命无限的浑圆金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