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26894579 上传时间:2024-02-0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及说课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秦国丽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掌握其判定方法和性质;2、通过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探究,向学生渗透分类、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观察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研究及运用教学设计:(一)基本概念1、观察:(组织学生,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2、归纳:(引导学生完成)(1)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2)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3)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3、概念:(指导学生完成)由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

2、数,得出以下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1)相交: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2)相切: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3)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研究与理解:直线与圆有唯一公共点的含义是“有且仅有”,这与直线与圆有一个公共点的含义不同直线和圆除了上述三种位置关系外,有第四种关系吗?即一条直线和圆的公共点能否多于两个?为什么?(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数量特征1、迁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点P在O内dr2、归纳概括:如果O的半径为r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那么(1)直线l和O相交dr

3、(三)应用例1、在RtABC中,C=90,AC=3cm,BC=4cm,以C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与AB有何种位置关系?为什么?(1)r=2cm;(2)r=2.4cm;(3)r=3cm学生自主完成,老师指导学生规范解题过程解:(图形略)过C点作CDAB于D,在RtABC中,C=90,AB=,ABCD=ACBC,(cm),(1)当r =2cm时 CDr,圆C与AB相离;(2)当r=2.4cm时,CD=r,圆C与AB相切;(3)当r=3cm时,CDr,圆C与AB相交练习P105,1、2(四)小结:1、知识:(指导学生归纳)2、能力:观察、归纳、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五)作业:探究活动问

4、题:如图,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厘米,O的半径为r厘米,当圆心O从点A出发,沿着线路AB一BC一CA运动,回到点A时,O随着点O的运动而移动在O移动过程中,从切点的个数来考虑,相切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写出不同情况下,r的取值范围及相应的切点个数略解:由正三角形的边长为6厘米,可得它一边上的高为9厘米当O的半径r9厘米时,O在移动中与ABC的边共相切三次,即切点个数为3当0r9时,O在移动中与ABC的边共相切六次。板书设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说课稿秦国丽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圆的教学在平面几何中乃至整个中学教学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又比较广泛,它是初中几何的综合

5、运用,又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在今后的解题及几何证明中,将起到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的基础及本课的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的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a、知道直线和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b、根据定义来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会根据直线和圆相切的定义画出已知圆的切线。c、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位置。2)能力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图、列表、分析、对比,能找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揭示直线和圆的关系。此外,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培养学生运动变

6、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归纳的思想的认识。3)情感目标:在解决问题中,教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以观察素材入手,像一轮红日从海平面升起的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学过的知识,把它们抽象出几何图形,再表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便于学生用运动的观点观察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利于学生把实际的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也便于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公共点的变化。3.教材的重点难点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是重点,本课的难点是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二、学情分析根据初三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都非常强,并且在初一,初二基础上初三

7、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力,归纳力和根据他们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中结合问题结合本节课适合学生的学习材料注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真正理解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面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作铺垫的一节课。通过直线与圆的相对运动,揭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对研究过程的反思,进一步强化对分类和化归思想的认识。三、教法设计(1)教师通过电脑演示,组织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并引导学生把“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研究的方法迁移过来,指导学生归纳、概括;(2)在教学中,以“形”归纳“数”, 以“数”判断“形”为主线,开展在教师组织下,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式教学。四、

8、学法指导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学生质疑这一环节充分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习惯,做到不懂就问。学生小结,让学生自己归纳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归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程序根据本课学校正在倡导的“导、学、练”教学模式,我设计本节课由“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学生自学展示-巩固练习- -学生小结”四个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由复习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然后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圆和直线,引入本课探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先复习和本课有关的知识,再通过学生的动手画

9、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自学,讨论,展示: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指导下,先自学,然后分组讨论,完成自学提示中的问题。最后把各组所学习讨论的结果展示给大家。教师在学生自学,讨论、展示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能通过作图、讲解等方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展示给同学们。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学、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都投入到学生活动中来。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完成所选的六个练习题,后分组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给每组所做题目进行指导的同时,在学生讲题时,也要做重点强调。设计目的是为了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课堂小结: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进

10、一步深化。探究活动: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6厘米,O的半径为r厘米,当圆心O从点A出发,沿着线路AB一BC一CA运动,回到点A时,O随着点O的运动而移动在O移动过程中,从切点的个数来考虑,相切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写出不同情况下,r的取值范围及相应的切点个数。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也有不足这久:表现在,时间把握不是很好,在复习和导课这一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而在学生练习展示环节则显得时间不够用。还有就是在对学生的指导上不全面,在学生展示中出现问题,个别没有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