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条小陶罐》教学反思2页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6570552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泥条小陶罐》教学反思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泥条小陶罐》教学反思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泥条小陶罐》教学反思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泥条小陶罐》教学反思2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泥条小陶罐教学反思依据美术学科特色专题“联系生活设计应用,营造浓厚的创造欲课堂”,使学习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我从兴趣入手,探索与实践和欣赏、想象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全课程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我根据教学内容把课堂设计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是先以游戏的形式开始进行搓泥条的练习,看谁搓的泥条粗细最均匀。学生们用泥条盘出蜗牛、棒棒糖、花朵等各类图案,通过练习为第二堂课的盘筑陶罐而打下扎实的基础。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通过视频让学生用视觉感受泥条盘筑陶罐的整个制作过程,激发学习兴趣,在制作过程中融

2、入有趣的实践操作,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我又通过媒体展示一组组泥条陶罐,请学生欣赏、观察、比较,分析出泥条陶罐的形状与特点,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大胆想象与丰富的色彩结合的方法来突破本课的难点,使学生在玩玩乐乐中了解陶罐的变化、发散其思维、积累了感性的创作素材,为他们打开了想像的翅膀。从而设计一个或多个新颖、生动富有想象的泥条小陶罐。接下来的课堂基本就在孩子们的探究比赛创新制作互相赏析交流经验的过程中顺利开展下来。根据前苏联沙塔洛夫等合作教育倡导者提出的“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是朋友关系、合作关系”的观点,我采用了二人一组讨论、创作,教师、学生互评作业等方法进行教学,有助于增进学生间的感情,相互交流

3、、学习,互为补充,更利于学生创作。教学效果很好,学生优秀作品也最出彩。总之,本课以构建“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媒体互动”为原则,通过让学生“动”眼观察欣赏,“动”口交流产生新知,“动”脑思考与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活”起来“动”起来,使美术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喜欢生活美术教育。另外,我还感受到,教师不能被原来的教案“牵着鼻子走”,要是对教材有了新的感悟和灵感,不妨大胆的进行尝试,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推陈出新,才会上出新感觉,得到新效果。存在的不足: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够到位。如:在学生搓泥条时易断,断后应怎样连接?还有泥条缠绕瓶子的第一圈应怎样连接,虽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教师也给了讲解,但是力度不够,乃至于学生刚进行创作时缠绕不上。对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当关注细节。201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