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注释赏析及一些知识点练习题.doc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87KB
约15页
文档ID:426355245
醉翁亭记原文译文注释赏析及一些知识点练习题.doc_第1页
1/15

醉翁亭记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

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注释】环:环绕皆:副词,都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其:代词,它,指滁州城壑:山谷尤:格外,特别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山:名词作状语,沿看山路漏潺:流水声而:表承接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洁可以酿酒,故名回:回环,曲折环绕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然. .的样子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作:建造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曰:叫做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乎:相当于 ‘于’ 得:领会寓:寄托。

林霏:树林中的露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开:消散,敞开暝:昏暗晦:阴暗 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芳:香花发:开放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这里名词作动词,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负者:背着东西的人休于树:在树下休息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临: 近,这里是……旁的意思渔:捕鱼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琅琊山醉翁亭下洌: 水(酒)清山肴:野味野蔌:野菜蔌,菜蔬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陈:摆放,摆设酣:尽情地喝酒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非丝非竹:不在于琴弦管箫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丛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归:回家已而:不久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

翳:遮蔽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乐0:意动用法,以.为乐乐@:快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谓:为,是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被贬知滁州滁州(在今安徽省),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地方偏僻,人少事简作者渡黄河,泛汴水,戴罪流徙,心中难免苦闷惆怅然而滁州虽地僻事简,但民俗淳厚,加之山高水清,地势险峻,给作者悠游山水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作者又为政以宽,把“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当作自己的责任(《丰乐亭记》),加上当时年岁丰稔因此,作者携酒往游,纵情山水,常常酣然大醉,索性自号“醉翁”,遂在此情况下,创作了《醉翁亭》赏析】《醉翁亭记》写得格调清丽富有诗情画意这篇散文写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是写亭;第二部分,重点是写游而贯穿全篇的却是一个“乐”字为了领悟这醉翁之意,就让我们来共同观赏一下醉翁亭的山水之美吧文章一开头是“环滁皆山也”这浓荫蔽日;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水落石出四季变幻,奇景叠山欣赏醉翁亭的山景,乐趣是无穷无尽的观赏醉翁亭变幻的山景,固然其乐无穷,但在醉翁亭观看人们行游,并在那里宴饮,更是别有一番乐趣。

背着东西的,边走边唱;走累了的,在树下休息,怡然自得人们前呼后应,老人小孩,往来不绝这里有静有动,有声有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滁人游乐图接着又写到肥鱼泉酒、山肴野蔌的太守宴,以及夹杂在众人一片欢乐之中的“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太守醉态在极写欢乐中,把太守复杂的心境,也微妙地表达出来了最后作者从禽鸟之乐,宾客之乐及太守之乐的不同内容和感情的对比中,推论出“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了,能与民同乐;醒了,能写《醉翁亭记》一文的,就是太守欧阳修笔墨简练含蓄,寓意深远《醉翁亭记》确是一篇风格清新、摇曳生姿、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讴歌,对建设和平安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本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全文描写醉翁亭秀丽的环境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和游人的山水之乐、游宴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抒发了他贬谪后的抑郁心情作者对滁州优美山水风景的议歌,对建设和平农定与民同乐的理想社会的努力和向往,尤其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这对宋仁宗时代的昏暗政治,无疑在客观上是一种揭露,这些自然都闪烁着思想光芒。

尤其是这篇文章的语声,准确鲜明生动优美,句式整齐而有变化,全文重复运用……者.…也”的判断句句式,并且连用二十一个“也”字,增强文章特有的韵律这篇文章中而比较多,所以需要区别每个而的含义 以下是而的用法大家可以自行区分(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①军惊而坏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②三月而后成.【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练习题】1.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 B、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C、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 D、锦鳞游泳 滁人游也2.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夫”读为“fū”)B.野芳发而幽香 (芳。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