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组织行为学-小抄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26109275 上传时间:2023-02-0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组织行为学-小抄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小抄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小抄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小抄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自考组织行为学-小抄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考组织行为学-小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组织行为学-小抄(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组织:就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得活动。3,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响规律性的科学。3,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法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的方法。 4,案例研究法:这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明的方法。5,知觉:是在感觉的根

2、底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6,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7,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8,群体结构:指的是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上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9,事业生涯:就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开展道路。10,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

3、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事业生涯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职工本人与组织的共同努力和合作。11,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12,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13,上行沟通:一方面是指在下行沟通的同时,下级人员以回馈的形式对下行沟通的信息做出反响;另一方面是指下级人员将自己对组织管理、工作和其它信息向上级反映的过程。 14,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15,关系分析:指把莫里诺的社会测量的内容加以扩充并加上主观判断工程以分析人际关系的方法。16,威胁:是对将

4、要做出对对方不利的事情的一种语言表达,是迫使对方容许自己要求或进行合作的一种手段。17,竞争:指的是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18,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19,效益:是收益与投入费用之比,是实战活动的客观结果,而领导有效性是效益的深刻内涵。效益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分。20,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21,个性性格结构:是指具备不同个性性格的领导者在领导班子中的组成配合情况或结构比例。22,集权型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然后布置下属执行的管理方式。23,管理信息:是反映领导活动和

5、领导对象的特征及其开展变化情况的各种消息、情报、数据、数据等的统称。 24,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式、模型的特征编制出的实施决策的步骤顺序,它是科学决策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 25,动机: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动机是引起某种行动,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26,鼓励:首先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心理上的驱动力,含有及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使人发奋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27,需要层次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的,他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生理、平安、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并由低到高形成阶梯。该理论强调需要对鼓励的

6、重要关系;强调需要是分层次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强调高层次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次需要广泛,而且实现的难度愈益增大,鼓励力量增强。 28,企业形象:是指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的全部行为从总体上给社会和消费者所留下的总印象。29,事业部制:是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30,超事业部制:即“部门执行制,适用于规模超大型化的组织,是在原事业部上面再增加一层管理机构的形式。 31,价值观: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局部。32,工作生活

7、质量:就是指一定组织内的成员通过他们在组织里所担负的工作的经历和成就,来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33,家族主义:就是把家庭的伦理道德观念移植到组织中去,其所有管理活动和组织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组织的利益,保持组织的协调,尽一切力量推动组织的开展。34,文化:从狭义上看,是在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根底上发生和开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35,强文化:是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得到组织成员的广泛而深刻的认同。 36,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37,面谈法:是指研究人员通

8、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38,问卷调查法: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题答复的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答复的调查、研究方法。39,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征的知觉。40,事业生涯设计:是指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开展道路,做出设想和方案的过程。 41,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42,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43,人际关系:人

9、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44,群体压力:实际上是个体的一种心理感受,不同的个体在同一群体中所感受到的心理压力是不同的。 45,效率:是指资源的有效配置,即各种资源或投入恰当结合的程度。换句话说,效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或劳动的效果与劳动量的比率。 46,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47,放任型领导方式:是指管理者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不加干预,下级爱干什么,想干什么,都可以,是完全自由的管理方式。48,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假设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正确方案。49,领导素质:一般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

10、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0,鼓励机制:是为到达鼓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那么、道德标准、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鼓励措施的总和。 51,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52,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那么、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53,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的开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的总和。 54,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是一个

11、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以人力的投入开始,通过依次地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才的产生为止。55,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56,冲突:是一种过程,它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57,主导性原理:是指高层次需要不仅内容比低层次需要广泛,而且实现的难度愈益增大,鼓励力量增强。 58,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制定决策的根本程序和制度。 59,价值观体系:是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

12、在人们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60,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61,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62,测验的信度:是测量反响被测者特征的真实程度,即可靠性。63,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分工和互助是合作的两种主要形式。64,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做出正确的决定。65,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了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66,群体思维:是群众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众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送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 67,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到达事业生

13、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68,领导工作作风: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拟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69,正是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70,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71,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72,非参与观察法:是指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观察的方法。73,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原因。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

14、一特性为依据,而无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74,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即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做出的反响。75,组织的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76,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作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响。77,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力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78,知识结构:是指领导班子成员在知识上的构成。现代领导集体的知识结构的构成,应该注重不同知识要素和有侧重的知识组合。1,人的行为具有什么特点?答:1具有适应性,即人的行

15、为反响既符合环境的要求又要满足本身的需要。2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会做出多种多样的行为反应。3具有动态性,人的行为会随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开展变化。4具有可控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各是什么?答: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响规律性。人的心理和行为都有规律且二者紧密相连,组织行为学把二者作为统一体来研究,心理指导行为,行为反响心理;心理是人行为的内隐活动,行为是人心理的外显

16、表现。2研究范围:组织行为学只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3组织行为学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原理。4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根本目的是,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根底上,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根底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3.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表现是什么?答:主要表现为,组织行为学是个知识系统,它综合的研究组织中的个体、群体和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的开展规律,以及它们和社会环境的关系。4.说明组织涵义的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