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6093052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设计者:张利军 单位(学校):安阳县辛村镇第二中学课程名称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一) 授课班级初一(3)班课时数1讲授1实验习题讨论教科书书 名编 著 者出 版 社版 别初中七年级历史第一册(上)齐吉祥马执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版参考书初中七年级历史教学用书(上)马执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2版依据标准1、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2、讲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教学目标阐述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

2、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动手能力;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骄傲与自豪。2、还应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教学难点1、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2、内容多而零散,不易掌握;专门的科学和哲学知识不易理解。教学对象分析该班学生基础比较好,学习的主动性很高,思维比较活跃,反应敏捷,善于提问,但注

3、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自主学习的能力较差。教学过程设计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导入新课: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问世?带着这些问题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一:祖冲之和圆周率 让学生自学本目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以及120页“自由阅读卡神奇的小棍”,并思考回答:(1) 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什么叫做圆周率?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2) 祖冲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3) 祖冲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学生展示: 祖冲之是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

5、点以后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就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祖冲之计算圆周率利用前人创造的“割圆术”。祖冲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但不盲从,敢于创新。刻苦钻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教师点拨:(1)祖冲之为什么要推算圆周率?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只要涉及到圆的问题,都要运用圆周率。应用于数学、天文学、历法、机械制造等各领域

6、, (2)“割圆术”是怎么回事? 请同学们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把小刀,我们看到,铅笔是边形的,我们用小刀均匀地在铅笔的每一个棱上削掉一块儿,使它变成边形,用这个办法再削我们观察到随着铅笔边数的增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边数越多,他的周长越逼近圆的周长,面积越逼近圆的面积,圆周率的数值就越精确。如果按照割圆术计算,要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精确的圆周率值,教学过程设计这就需要对位数字以上的大数进行上百次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祖冲之付出了艰苦的劳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学方面,除了数学以外,农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杰出的代表。探究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

7、 让学生自学本目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贾思勰种植农作物、贾思勰画像等,思考回答: “齐民”和“要术”的含义是什么?齐民要术属于哪一门科学?“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的含义为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属于农业科学。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翻阅大量古代农业文献资料,熟悉农谚、歌谣。他不辞辛劳,四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还亲自种植农作物。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把理论和实践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由此,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答案一:读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

8、不要死读书。要学以致用。答案二:经验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它才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这部书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影响怎样?历史地位怎样?有指导作用。直到北宋年间政府仍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农业发展情况:(1) 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就已经领先于世界种植哪三种农作物? (水稻、粟、蔬菜)(2) 我国汉朝农耕技术又有怎样的发展?(西汉的耕犁已经安装犁壁耕地,使用耧车播种,掌握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而

9、且大规模治理黄河和兴修水利等) 前面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和农学成就,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地理学也很有特色。郦道元的水经注成为地理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详细内容。探究三:郦道元和水经注教师介绍:大约在汉魏的时候,我国出现一部以全国水道为纲的地理著作水经。郦道元认为书中记载过于简单,不能详尽地把祖国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情况描述下来。于是,他选择水经作底本,采用作注的形式,撰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这部巨著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受到后世地理学家的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家、文学家所重视。 让学生自学本目内容,思考回答:水经注的性质、内容、文字特色是

10、什么? 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内容以注录全国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特色是教学过程设计文字优美,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水经注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译成白话为: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声音,那样哀婉,久久不绝。打鱼的人唱歌道:巴东三峡巫峡最长,猿叫三声就使人泪沾衣裳。 三、走进历史 感悟历史1、让学生体会祖冲之“算筹”之法,体会圆周率计算方法之艰巨。 2、你认为祖冲之、贾思勰和郦道元为什么能在科学技术的道路上获得成功? 通过讨论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并体会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在科学研究中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的科学精神。 3、请结合魏晋南北朝的

11、历史特点,探索魏晋时期大量农学和地理学著作产生的原因。学生讨论,教师可作提示:民族大迁徙,特别是大量少数民族迁入中原,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必须借助相应的地理知识才能尽快了解新的生活环境,同时,他们进入中原以后必须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由游牧转向农耕,这也就使得农业科学技术成为内迁各族人民的首要需求。既与前边的图示教学法相呼应,又让学生在社会大背景之下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四、师生小结、反思巩固教师提供列表,学生展示完成:(也可引导学生独立制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科技成就简表,使学生学习制作图表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图表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人物朝代称谓主要贡献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著缀术贾思勰北朝(北魏和东魏)农学家著齐民要术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著水经注-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