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6093034 上传时间:2022-11-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度进行阐述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 中对班级授课制度作了详细的理论论述,并在其年轻时提出了”泛智教育”2) 学校的办学方向,水平,效益等方面工作的评价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标准和依据3) 英国人高尔登最早强调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高尔登4) 教育工作中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符合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每个人身 心发展都与别人不同,教育也不应完全相同5) 把课程用作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教育家是斯宾塞6) 布鲁纳以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 课程理论是结构主义课程论

2、7) “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一般发展”的思想是赞可夫提出来的 ,赞可夫在其所著的教学与发 展著作中提出了这一思想8) 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 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实践的教育家9)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华生说:”给我一打 儿童,把他们置于不同的环境,可以 将它们培养成不同的人10) 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教学过程各阶段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教 学过程的结构11) 学生文化补充和完善了学校文化,使其变得丰富多彩。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学生文化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补充,所以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12

3、) 教师提出问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 最后得出学结果的方法是发现学13) 教育目的所要回答的是教育最根本的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对 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的是教育目的14) 班级建设的内容包括班级建设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其中, 班级建设目标制定最为重要15) 20 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他提出了“做中学”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16) “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 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神学的)教育目的论17) 儿童主

4、体发展的源泉是(主体环境)。主体活动是推动主体发展的源泉18) 课程实施计划的展开过程是(组织教学活动)。19) 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课程是活动)。杜威认为课程应是 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儿童通过活动获得经验,学会独立解决问题,锻炼能力。20) 世界上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孔颖达)。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对诗经?小 雅作注时有: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 ,乃得以法制也的提法,这是对课程最早使用21)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 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的管理方法是(目标管理)22) 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是指德育的(途径)

5、23) “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 “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教育无目的论)24)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性,就会导致(遗传决定论)25)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的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一种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26) 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育的教学目标27) 教学实践中评价的激励功能可采用哪些方法达成:将课程分成小单元,及时激励;扩展 评价范围,各显长项;记录学生学业之外的突出表现,增加学生的成就感;注重学生发 展过程中的纵向评价28)

6、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客将课程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29) 教育民主化的内含包括:取消教育的等级制,特权制;实行机会均等的教育;均衡教育 资源;追求教育自由化30)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有:高尔登,霍尔,彪勒31) 下列各项属于个别差异性的是:性别差异;同年龄人群内部差异;同一个体身心不同构 成方面的差异;个体思维方式的差异32)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可以影响教 育的内容;影响教育的质量;影响教育方法和手段33) 学校组织和制度化的三种主要表达方式: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和体系;规章制 度;角色规范。环境文化属于学校的物

7、质文化,价值成分属于精神文化34) 学校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出现了剩余产品;有一部 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语言发展到文字状态35) 教学目标的特征有:具有可操作指标体系;体现学生学行为及其变化;具有灵活性36) 杜威的教育主张: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教育即生活;学校即教育;教育应以儿 童为中心;在做中学37)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是: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重视用运语言直观38) 教育目的制约的对象有: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 法的选择;教育效果的评价39)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

8、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40) 运用奖励和处分要注意的要求是:公平,正确,合情合理;发扬民主;注重宣传与教育41) 学生的学特点有: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42) 学校 精神文化的四种基本成分是: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43)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44) 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途径45) 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是介于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46) 班级管理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47) 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48) 教师职业是专门职业,教师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49)

9、课程论侧重于研究的是“教什么”,“怎么教”是教学论研究的问题50)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因此德育工作必须耐心细致,绝不可以时松时紧, 时宽时严,一定要从一而终51) 亚里士多德主张按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 全面发展52) 制度化教育对整个社会的深刻影响可以用“学历社会”来描述53) 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 ,称为测量的(效度).效度是指有效程度, 一个测验若能测出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则有效,否则无效54)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模式是(民主 管理)55) “导生制”的管理模式最早出

10、现在19 世纪初的(英国)56)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认识活动)57) 由于影响课程计划的因素有许多,因此,相对比较全面的评价模式是(CIPP评价模式),这种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进行综合评价,相对来说比较全面58) 卢梭的教育思想属于(自然主义教育思想)59)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享用性功能)60)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61) 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提出发展关键期的概念(不平衡性)62) 从整个学校文化来讲,学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是对学校文化的一种补充,所以 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63)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共同的价值取向有: 以个人自身的完

11、善与发展的需要作为 制定 教 育目的的根本依据;主张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与基本自由权;强调受教育者个性的存在价 值及其充分发展的重要性64) 教育目的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结果65)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教育目的有鲜明 的政治方向;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66) 泰勒原理所包含的主要原理是:学校应达到那些教育目标;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 些教育目标;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67)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有:遗传因素;环境;学校教育68) 贯彻启发性原则要求有 :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 ;发扬教学民主;

12、启发学独立思考,发展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69) 教育多元化的基本内容有 :培养目标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 价标准的多元化70)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71) 参观教学法可分为:准备性参观;并行性参观;总结性参观72) 皮亚杰认为个体认知发展经历的阶段有 :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 运算水平73)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主要有: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74)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75)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从它产生与兴起的历史背景看,主要与以下因素有

13、关:社会主义思潮; 国家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76) 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77)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78) 能对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发生影响的因素是(科学技术)79)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是(个体主观能动性)80) 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是(形式型策略)81)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知识和能力)的争论82) 教育者要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83) 教学中运用巩固性原则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在扩充改组和运 用中积

14、极巩固84)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有所联系;有所区别;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智育主要 通过教学来实施,教学是智育的基本途径85)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86) 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 (布鲁姆),布鲁姆因其对教育目标的分类而著名, 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分类也很有影响87) 学生最重要的权利是(受教育权)88) 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课程设置)89)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9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基本阶段)91)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复式教学)9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创新能力的培养)93)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 ,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

15、应注意: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学生机 会均等94)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知识和能力)的争论95)教育的双层文化属性是指:传递和深化文化;构成文化本体96)课外辅导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之一97)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教育才具有阶级性98)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99)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100)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关系是: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101)能对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发生影响的因素是(科学技术)102)品德是个体现象103)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104)在赫尔巴特的影响下传统教育形成了多中心的特点,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105)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平行管理1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