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师人物汇编整理(含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45.36KB
约11页
文档ID:425652973
教师人物汇编整理(含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知识)_第1页
1/11

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孟子、卢梭、罗杰斯、马斯洛、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康德、萨特、马利坦、洛克、奈勒(存在主义)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涂尔干、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神话起源论:朱熹 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心理起源论:孟禄 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学派 :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拉伊文化教育学:狄尔泰、斯普朗格、李(利)特批判教育学:鲍尔斯、金蒂斯、布厄迪尔、阿普尔、吉鲁制度教育学:乌里、洛布罗启发式教学:孔子归纳法:培根 “泛智”主义:夸美纽斯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鲁纳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 范例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 实用主义教学:杜威、克伯屈“教育心理学化”口号:裴斯泰洛齐 “自然与自由教育” :卢梭 集体教育、平行教育原则:马卡连柯“一般发展” :赞科夫,提出了五条教学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指导实际、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 全面和谐发展:苏霍姆林斯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 :皮亚杰 “终身教育” :保罗?朗格朗综合课程主张:怀特海内发论:孟子、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是遗传决定论鼻祖、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 、格塞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外铄论:荀子、洛克“白板说”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继承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第一部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耶克斯利终身教育概念化和体系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标志是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理论体系最终形成的标志《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 儒家思想学派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系统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西方最早使用“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的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在 18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其弟子席勒和莱因把教学四阶段改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五个阶段其发展取向有哲学取向(我国和苏联盛行)和心理取向(美国盛行)两种典型的课程理论:知识中心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课程论) :以斯宾塞、赫尔巴特、布鲁纳为代表主张学校教育以学科分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技能为目标代表理论:要素主义(巴格莱) 、永恒主义(赫钦斯) 、范例方式课程论(瓦根舍因) 、发展主义课程论(赞科夫) 、结构主义课程论(布卢姆)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社会主义改造课程理论) :以布拉梅尔德为代表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代表理论:经验主义课程理论(杜威) 、存在主义课程论(奈勒)行为取向课程理论:课程目标理论包括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泰勒) 、教育目标分类(布卢姆)教学理论主要流派:行为主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认知主义(布鲁纳的认知结构教学理论。

教学目标就是发展学生智力;教学过程四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教学方法:发现法)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教学目标:培养变化开放的、灵活的和适应性强的人;教学过程:确定帮助的情景— 探索问题 — 形成见识 — 计划和抉择— 整合;强调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促进者、服务者、 帮助者, 而不是指导者角色;教学理念:意义学习的四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2.学习是自我发起的3.学习是渗透性的 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 / 抛锚式教学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 .孔子:学、思、行的统一过程2 .昆体良:模仿、理论、练习三段学习法3 .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4 .席勒、莱因:准备、提示、联想、系统、方法五个阶段5 .杜威:困难(发现疑难) 、问题(提出问题) 、假设(作出假设) 、验证(推断假设) 、结论(检验假设,获得结论)6 .凯洛夫:引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知新教材、形成观念和概念、知识的巩固与复习、知识的运用与形成技能技巧、技能技巧的检查夸美纽斯主张“循序渐进地学习” 、朱熹提出循序渐进教育原则、乌申斯基、布鲁纳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班级授课制:兴起于乌克兰兄弟会学校,我国始于1862 年京师同文馆班级授课制理论阐述: 16 世纪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艾拉斯莫斯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先进行研究并确定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理论(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凯洛夫提出课的类型和结构理论,使班级授课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导生制”又称贝尔 — 兰卡斯特制(教师教年龄大的学生,由佼佼者去教年龄小的)“道尔顿制” ,美国柏克赫斯特创建的(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培养学习创造力)当代国外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1 .分组教学2 .特朗普制(灵活的课程表,大班上课占40%,小班讨论占20%,个人独立研究40%)3 .小队教学德育模式的概念:最早由理查德?哈什提出德育模式: 1 :认知模式(皮亚杰、科尔伯格) ,认为德育关键是发展儿童认知判断的能力2 :体谅模式,形成于20 世纪 70 年代,代表人物是彼得?麦克费尔把道德情感置于中心3 :社会模仿模式(社会学习模式),代表人物是班杜拉第一部论述心理现象的著作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1879 年冯特在莱比锡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用实验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是心理科学独立的标志,冯特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

心理学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 (冯特奠基, 其弟子铁钦纳发展) ,构造心理学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内省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强调心理学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不尊重心理学的应用机能主义心理学(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和詹姆斯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华生,提出著名的“刺激一反应” S— R行为主义公式引发了心理学史上“行 为主义革命” 20 世纪 20 年代 — 50 年代,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格式塔心理学,德语中 Gestatlt (格式塔)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也称完形心理学派,创始人有韦特海默、夸夫卡和苛勒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精神分析心理学(又称弗洛伊德主义)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理论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现代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以马斯洛和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冲击着在美国很有势力的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经验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促进人健康成长和潜能实现加里培林注意有:选择、保持、调节和监督功能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1885 年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遗忘进程不均衡,规律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智力理论:1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2 .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3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内容、操作、产品)智力测验:1. 比纳 — 西蒙智力量表(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智力测验表,发表于 1905 年,为了鉴别儿童学习能力的工具,智力年龄用心理年龄表示)2 .斯坦福一比纳智力表,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改造比纳一西蒙智力量表,用智商IQ表示一个人心理年龄(MA)IQ=MA/CAn4理年龄/实际年龄(也叫比率智商)3 . 韦克斯勒智力表:分为三种: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16 岁以上成人智力)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定6—16 岁儿童智力)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评定4—6 岁半儿童智力)韦克斯勒提出了“离差智商” ,是对个体智力在同龄人当中相对位置的度量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谢里夫:社会标准化倾向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一、初期(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1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里化”思想,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

2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于 1868 年发表《人是教育的对象》 ,对心理发展成果进行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国教育家卡普捷列夫 1877 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这是俄国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 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 ,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1913 年 — 1914 年,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1908 年,方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教育实用心理学》 ,这是我国第一部教育心理学著作二、发展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 — 50 年代)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育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1924 年, 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 《教育心理学》 教科书, 1926 年, 心理学家陆志韦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 《教育心理学概论》 三、成熟时期( 20 世纪 60 年代 — 70 年代末)教育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的学科20 世纪 60 年代初,教育心理学研究由行为主义转向认知范畴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从人本主义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的研究” ,推动了苏联学制与课程改革20 世纪 70 年代,奥苏泊尔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由系统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加涅则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四、完善时期( 20 世纪 80 年代后)1980 年初,心理学家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出版,反映了中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研究成果心理发展理论:1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发生认知论)…2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3 .维果斯基的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创立了著名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公认为当今学习理论 中社会建构主义和情境学习理论的先驱维果斯基观点:1.历史文化发展理论两种工具”说(物质/精神生产的工具)2 .心理发展观:语言是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3 .最近发展区(教学和发展的关系)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书中先后提出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机械学习、有意义学习)冯忠良学习分类:依据所接受经验内容不同,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规范的学习行为主义理论:【刺激(S)、反应(R)联结过程】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1 .尝试一错误说 2.尝试一错误学习的规律(学习主律和副律)主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人和动物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①强化(正强化:实施奖励;负强化:撤销惩罚)②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③消退④惩罚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再现、动机)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体谅模式的理论特征有:1、坚持性善论;2、坚持人具有一种天赋的自我实现趋向;3、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德育目标。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