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引导的数学教学策略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25652260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思维引导的数学教学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基于思维引导的数学教学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于思维引导的数学教学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思维引导的数学教学策略(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于思维引导的数学教学策略 摘要:数学概念的学习离不开数学思维的掌握。一味地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数学概念,有时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为参照,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内在动力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思维引导方法,教师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辅助作用,带着学生顺利掌握数学知识。关键词:思维引导;教学策略;初中数学;课例分析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也是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涉及的数学知识点十分庞杂,对许多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学生对于不同数学概念的作用、定义往往认识不清,还没有完全领会之前学过的概

2、念,又要开始接受新的概念,最后陷入思维混乱状态,对数学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附属学校陈磊老师的?因式分解?这节课为例,分析怎样在课堂上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自发地领悟数学概念。学生作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主体,其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方式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一、教学内容与目标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4章第3节?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一种重要的多项式转化方法,通过因式分解,可以将一个多项式转化为多个整式的乘积,以便对其进行除法运算。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因式分解的定义将一个多项式转化为多个整式的乘积、性质整式相乘的逆过程、作用用来进行整式除法运算和

3、方法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因式分解的定义与方法。二、教学对象与教学策略本节课程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几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的根本定义、类型以及整式之间的根本运算方法。本节课程需要在此根底上,进一步向学生讲授因式分解的相关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能力还比较薄弱,教师如果完全按照教材中的内容编排顺序进行授课,有时会导致学生对数学概念感到困惑,从而难以完成后续的教学任务。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需要设置适当的思维引导过程,一步步地将学生引向数学概念,让学生自发地领悟知识,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将知识抛给学生。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把握课堂教学,做到教与学的和

4、谐,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教学过程分析一因式分解概念的引入在本节课程中,教师为了增强思维引导效果,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进行了巧妙的更改。我们可以看到,在教材中,本节内容首先是通过“整式相乘的逆过程这一性质来引出因式分解的概念,然后直接开始介绍因式分解的两大类方法,整节内容都没有提及因式分解的作用。这样的内容编排方式,只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没有让学生理解到知识的用处,也没有说明本节课程与之前所学的课程之间的联系。而经过陈磊教师的更改之后,在课堂上首先回忆了之前所学的各种整式运算方法,从中发现“多项式除以多项式这局部

5、内容还需要进行探索。这样,就顺利地引出了因式分解的概念,既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程所学知识的具体作用,又强调了本节课程与之前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稳固了整体知识架构。二因式分解定义和性质的讲解每一局部知識教学的展开,都需要有针对性教学,在教材中,绝大多数篇幅都是在介绍因式分解的方法,对于因式分解的定义和性质仅仅只是用两句话带过。如果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方式来进行教学,学生就很可能对因式分解的定义和性质缺乏深入了解。在根本的性质都没有充分掌握的情况下,后续的解题方法教学也就成为了空中楼阁,教学效果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节课程对因式分解的定义和性质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讲解。通过详尽的举例,让学

6、生更加明确地体会到因式分解的根本定义,对因式分解这一概念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也就更便于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三因式分解的方法教学在前半节课打下的坚实根底上,我们顺利地进入了因式分解的方法教学环节。在这一环节,依旧延续了之前以思维引导为根底的教学方法。教师既没有直接向学生讲解各类多项式的分解方法,也没有直接把例题交给学生自行探索,而是别出心裁地在黑板上展示了一些已经完成的例题,然后与学生一同分门别类地研究这些例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既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让自己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又充分发挥了教师对课堂的引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

7、引导下,自发地探索并领悟了因式分解的各类方法,最后再由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顺利完本钱节课程的教学任务。四、结束语本节课程始终贯穿了以思维引导为根底的教学策略,教师既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进行自发的思考和探索,同时又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对教材内容顺序的巧妙更改,使得因式分解的作用、定义和性质更加清晰,与之前所学的内容之间的联系也更加明确。在因式分解的方法教学环节,同样兼顾学生的自发探索和教师的思维引导,从而顺利完成整节课程的教学任务。参考文献:【1】张玲玲.发挥主导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初中数学课上教师的精心点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7:98.【2】孔春芳.基于课例的初中数学概念引入的教学方式探究J.教育界,202114:22-24.【3】邵长虹,侯文静.初中数学课问题教学模式的建立分析及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105: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