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随堂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25394429 上传时间:2023-09-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随堂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随堂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随堂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随堂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国际经济学随堂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随堂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随堂练习及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 1、C2、D3、D4、A5、B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9.1.1国际收支1、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 A、经常项目收支 B、贸易收支 C、外汇收支 D、资本和金融项目收支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收支概念是() A、仅指贸易收支 B、仅指外汇收支 C、狭义的国际收支 D、广义的国际收支3、IMF判断居民和非居民的标准是() A、国籍 B、地理位置 C、民族 D、经济利益中心4、根据IMF对国际收支的定义,经济体的含义比国家要() A、广 B、窄 C、二者相同 D、二者无法比较5、广义国际收支强调的基础是() A、现金 B、交易 C、贸易 D、服务 参考答案 1、A2、B3、AB

2、CD4、ABCD5、ABDE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1.1重商主义理论1、最早对国际贸易提出较为系统的理论解释和主张的是() A、重商主义学派 B、自由贸易理论 C、保护贸易理论 D、新古典贸易理论2、早期的重商主义理论称为() A、贸易差额论 B、货币差额论 C、重工主义 D、重农主义3、货币差额论主张() A、绝对禁止金银出口 B、在对外贸易中要多卖少买 C、以金银的多少来衡量国家的财富 D、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对外贸易 E、搁置不用的货币是不会产生货币的4、晚期的重商主义同早期重商主义的不同之处在于() A、不反对将货币输出国外 B、不要求对每一国的贸易都是顺差 C、主张大力发展本国

3、的工场手工业 D、开始把重心转向生产领域 E、认为货币也是商品5、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A、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B、贸易的流向 C、国际交换的比率 D、贸易对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E、贸易的利益参考答案 1、C2、B3、CD4、A5、ABC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1.2绝对优势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的提出者是经济学家() A、托马斯.孟 B、大卫.李嘉图 C、亚当.斯密 D、俄林2、斯密认为,财富的源泉是() A、金银 B、劳动 C、资本 D、土地3、斯密指出,增加财富的方法有() A、开采金银 B、保持顺差 C、发展分工 D、增加资本 E、限制进口4、斯密在批判重商主义

4、的同时还提出了() A、自由贸易思想 B、保护贸易思想; C、管理贸易思想; D、干预贸易思想5、绝对优势理论的不足在于() A、假定机会成本不变 B、无法解释全面处于劣势的国家为什么也能参与贸易 C、没有说明国家之间产品交换的内在等价要求 D、没有将劳动分工的概念扩大到国际范围 E、理论过于复杂参考答案 1、C2、ABCDE3、AC4、A5、B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1.3比较优势理论1、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占绝对劣势,该国仍能进行对外贸易,这引证了() A、重商主义 B、绝对优势理论 C、比较优势理论 D、保护贸易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假定() A、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 B、两国实行

5、自由贸易 C、规模收益不变 D、国际经济是静态的 E、只有一种生产要素3、比较优势可以分解成() A、来自贸易的利益; B、来自保护的利益; C、来自分工的利益; D、来自管理的利益; E、来自征收关税的利益4、如果机会成本可变,则规模相近的两国之间不能进行完全分工,这种说法() A、正确 B、错误 C、无法判断5、如果两国国内交换比价完全相同,则两国() A、仍能进行贸易 B、不具备进行贸易的条件 C、说明比较优势理论有重大缺陷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ABCD2、C3、B4、ABCE5、A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1.4比较优势理论的现代分析1、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

6、投入商品生产的劳动量,这种假定不正确,原因在于() A、劳动不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B、劳动力不完全同质 C、劳动投入的比例也不相同 D、还有其他生产要素存在 E、劳动不是财富的源泉2、如果小国比大国小得多,则其进出口量对大国国内价格的影响是() A、使大国国内价格接近小国 B、发生大幅震荡 C、不发生影响 D、无法判断3、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参加贸易的大国和小国,在分工过程中会() A、都完全分工 B、都不完全分工 C、大国完全分工,小国不完全分工 D、大国不完全分工,小国完全分工4、交易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是() A、降低了国内生产的专业化程度 B、减少了贸易量 C、减少了贸易利益 D、没

7、有影响 E、一般不影响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贸易5、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有多个国家和多种商品参与国际贸易,在这样的情况下,比较优势原则() A、仍然适用 B、不再有理论价值了 C、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D2、C3、C4、B5、ABC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1.5特定要素模型1、特定要素模型研究的是() A、国际贸易的交换比例 B、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C、国际贸易的格局 D、国际贸易对国家内部收入分配的影响2、国际贸易对国家和国内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是() A、都有利 B、有不利 C、对国家有利,但通常对某些利益集团会造成伤害 D、对国家不利,对所有利益集团有利3、特定要素是指() A、可以自

8、由配置的要素 B、可以自由流动的要素 C、只能用来生产某种产品的要素 D、仅指劳动这种要素4、如果某种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则() A、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要素的收入将下降 B、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要素的收入将增加 C、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和非特定要素的收入都将下降 D、生产这种产品的特定和非特定要素的收入都将增加5、国际贸易对要素收入的影响为() A、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 B、使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 C、对流动要素的影响不确定 D、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损 E、使与进口竞争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 参考答案 1、B2、AB3、AD4、ABCDE5、B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

9、随练返回目录2.1要素禀赋理论1、要素禀赋理论假设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为() A、1种 B、2种 C、3种 D、4种2、要素禀赋理论的提出者为() A、俄林 B、赫克歇尔 C、萨缪尔森 D、斯托尔珀 E、李嘉图3、赫-俄模型假定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意味着两国() A、社会无差异曲线的位置相同 B、两国的国内价格相同 C、两国的生产能力相同 D、两国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位置相同 E、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4、赫-俄模型假定() A、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 B、要素在两国间完全不能流动 C、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特点 D、没有运输成本 E、两国的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5、赫-俄模型仍然沿用了

10、李嘉图比较利益理论的2*2*1模式,这种说法是() A、正确的 B、错误的 C、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ABDE2、B3、B4、C5、C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1.2生产要素的密集度和丰裕度1、生产四要素是指() A、土地 B、劳动 C、信息 D、资本 E、企业家才能2、要素密集度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某种要素投入数量的多少,如果某种要素投入得多,我们就说这种要素密集程度高.这种说法() A、正确 B、错误 C、无法判断3、如果某种要素供给所占比例大于他国同种要素的供给比例,则其要素相对价格比他国同种要素的价格相对要() A、高 B、低 C、不一定 D、取决于其他因素4、通常用来表示要

11、素丰裕度的方法是() A、以实物单位的多少 B、以实物的比例 C、以相对要素价格 D、以绝对要素价格5、按照要素禀赋论的假定,如果生产Y商品的资本/劳动比例大于生产X商品时的资本/劳动比例,则成Y产品为() A、劳动密集型产品 B、劳动丰裕型产品 C、资本密集型产品 D、资本丰裕型产品 参考答案 1、C2、ABE3、D4、A5、B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1.3赫克歇尔-俄林理论1、国际收支平衡表所依据 的是() A、贸易的作用 B、贸易的利益分配 C、贸易的模式 D、贸易对收入的影响2、俄林认为,贸易的流向应该是() A、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该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B、劳动力丰富的国家

12、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C、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D、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E、资本丰富的国家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3、俄林认为,决定各国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是() A、要素的需求 B、消费偏好 C、技术水平 D、要素禀赋4、俄林认为,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是() A、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 B、要素价格的国际绝对绝对差异 C、技术水平的国际绝对差异 D、消费偏好的国际绝对差异5、根据赫-俄理论,一国进口的应该是密集使用本国最丰裕要素生产的产品.这种说法() A、正确 B、错误 C、用赫-俄理论无法解释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 1、D2、B3、D4、A5、ABCD

13、E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3要素禀赋理论的实证分析1、里昂惕夫应用实际数据验证要素禀赋论() A、得出了完全相同的结论 B、得出了基本相同的结论 C、得出了部分不一致的结论 D、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2、人力资本理论认为,熟练劳动应该属于() A、劳动力 B、资本 C、技术 D、企业家才能3、一种给定商品在劳动力丰富的国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在资本丰富的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就是() A、消费者偏好不同 B、两国的关税水平不同 C、两国的生产要素异质 D、要素密集度逆转4、人力资本理论和人力技能理论的共同点在于() A、都强调人力技能的重要作用 B、都认为熟练劳动是资本 C、都

14、认为数量劳动是特殊的劳动力 D、都认为熟练劳动是企业家才能5、下列说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里昂惕夫之谜的有() A、要素禀赋论忽略了劳动力和资本之外的其他生产要素 B、美国实施的关税政策改变了贸易格局 C、生产要素具有异质性 D、现实中存在要素密集度逆转的情况 E、还应该考虑消费者的不同偏好 参考答案 1、C2、CDE3、D4、5、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4国际贸易新理论1、要素禀赋论无法解释下列现象() A、一国进口密集使用自己稀缺资源的产品 B、一国出口密集使用自己丰裕资源的产品 C、同一行业的双向贸易 D、以上三种现象2、新贸易学说认为的新要素包括() A、劳动力 B、资本

15、C、人力资本 D、研究与开发 E、信息3、下列理论中,用需求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新贸易格局的是() A、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B、产业内贸易理论 C、规模经济理论 D、需求偏好相似理论4、需求偏好理论的提出者是() A、林德 B、克鲁格曼 C、弗农 D、里昂惕夫5、林德认为,影响一国需求结构的各种因素当中,最主要的因素是() A、消费习惯 B、消费结构 C、人均国民收入水平 D、生产能力参考答案 1、2、3、4、5、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4.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技术差距论认为决定国际贸易流向的关键因素是() A、技术差距 B、产品价格差异 C、需求偏好不同 D、要素禀赋不同2、波斯纳在

16、分析时将新产品从诞生到模仿的过程分为() A、发明时滞 B、使用时滞 C、需求时滞 D、模仿时滞 E、消费时滞3、弗农将产品生命周期分为() A、新产品阶段 B、成长阶段 C、成熟阶段 D、标准化阶段 E、衰退阶段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解释的是() A、贸易的流向 B、贸易的利益分配 C、贸易的原因 D、贸易的利益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运用的是() A、静态分析 B、比较静态分析 C、动态分析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参考答案 1、2、3、4、5、关闭 国际经济学随堂随练返回目录2.4.3产业内贸易理论1、产业内贸易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 A、要素禀赋差异 B、技术水平差异 C、规模经济 D、产品差异化 E、要素密集度逆转2、在规模经济递增的情况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