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集美大学轮机工程专业

re****.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32KB
约8页
文档ID:425284524
集美大学轮机工程专业_第1页
1/8

集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一级学科名称:船舶与海洋工程 一级学科名称:0824一、学科简介集美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在我省具有较大的优势,在国内有较大影响轮机工程 二级学科是福建省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二级学科是集美大学重点学科学 院现有福建省船舶与海洋工程重点实验室、福建省船舶工程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研究生教 育创新基地、船舶工程技术研究所,自动化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主要学科方向: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舰船自 动控制与综合信息技术和船舶与海上装置能源工程在应用现代技术对轮机系统的故障诊 断、船舶空调及冷藏设备研究、船舶分段制造和精度控制、船舶自动化系统集成和虚拟仿真、 船舶电力推进等领域具有显著的特色建立船用变风量空调系统实验台、船用转轮除湿空调实验台、船舶余热驱动的吸附制 冷实验台、船舶柴油机性能实验室、机舱综合信息系统、船舶工程虚拟现实、数字化船舶设 计平台、船舶检验监测、船舶电力推进等14 个学科研究平台目前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相关的教授18 人,副教授(级)4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 师 30 人。

近三年来,学院先后完成了120 多项省级以上及横向科研课题,相关研究总经费达4000 多万元多项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得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 项 申请并获得二十多项国家专利,多项技术已和企业对接二、培养目标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一个涉及领域广泛的综合性学科,与动力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 程、机械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及交通运输工程以及力学学科密切相 关重点培养该领域设计制造、研究、规划与管理等的工程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学科,培 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21 世纪航运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其主要目标如下: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 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 2)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 语,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3)紧密跟踪和研究国际航运领域的最新 技术,为我国航运产业及部门直接输送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三、研究方向1、轮机工程(1)现代轮机管理工程研究新型传感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在船舶重要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发机电一体 化数字检测仪器及其设备;以国家钢制海船舶入级和建造规范为依据,建立船舶机电设备性 能测试平台,研究船舶机电设备性能测试方法,设计数据分析软件,建立评价体系;研究现 代轮机管理方法和手段,从轮机管理角度上,研究管控一体化系统功能和关键性技术,研究 远程故障诊断技术与手段,开发船舶动力装置远程故障诊断与专家系统。

针对船舶空调及冷藏设备的应用特点和工作过程,运用系统仿真技术和试验研究相结 合的手段,研究船舶空调及冷藏设备的优化设计及控制,研究各类先进的节能技术和余热回 收技术在船舶空调及冷藏设备中的应用,对适用于船舶制冷设备的绿色环保制冷剂展开创新 性的基础研究针对舵机、起货机、锚机等船舶液压装置的应用特点,利用现有的综合液压试验中心 的各研究平台,结合数值模拟仿真,对各类液压元件及系统的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对各类先 进技术如变频、无阀液压技术等在船舶液压装置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基于船用润滑油体系,针对船舶动力装置典型零部件的磨损故障,利用现有的油液检 测技术中心和纳米功能材料制备平台,研究润滑油纳米添加剂技术,对船舶动力装置的动态 减摩自修复技术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排气阀、缸套、曲轴等关键船机零部件,利用喷涂、电 刷镀等试验平台,开展船机零部件先进再制造技术的研究;针对游艇船体、汽轮机、增压器 和柴油机,开展新型船舶结构材料、船用高温材料,绿色涂装材料等特种船用材料的基础研 究2)轮机自动控制与仿真以现代控制理论为依托,研究船舶自动化系统特性和研发控制器件,研究船舶管控一 体化、无人机舱和远程故障诊断技术;将全集成(TIA)概念应用于船舶自动化系统中,应 用嵌入式控制器、智能化传感器和仪表、网络通信等先进的控制技术和手段,研究和构建 FCS 结构的船舶机舱综合信息系统。

研究轮机系统特性和模型,研究基于数学函数的轮机设备三维模型运动控制和接口技 术;利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利用现代控制技术和新型器件,研制新一 代轮机模拟操作训练与评估系统 3)船舶新能源与节能减排船舶是能耗大户,也是排放大户,国际国内对船舶节能和排放控制都有严格的要求 该方向通过对船舶燃烧装置燃烧过程控制、余热综合利用、制冷设备优化控制等技术的研究, 以达到降低船舶能耗的需求;通过对燃烧装置尾气净化处理技术、排放控制技术、生活垃圾 焚烧和污水处理技术等研究,达到船舶排放控制的需求;该方向还研究再生能源开发及能源 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及其在船舶领域中的应用 4)机电一体化本研究方向主要运用于船舶机械设备、工程及特种车辆及港口设备等交通运输载运工 具的机电液一体化工程、液压机械与液压系统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船舶、工程机械、港 口设备等交通载运工具的结构、特性与运行品质研究与仿真研究;机电液一体化系统设计及 可靠性研究;船舶与液压系统、机电液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全技术、标准研究、运行自动化 与控制技术、使用效益及运行环境分析与保护等2、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 1)船舶制造与可靠性研究数字化船舶建造工艺技术,研究船体和船机优化设计;以国家钢制海船入级和建 造规范 CCS 作依据,研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可靠性评价技术,建立评价体系,协助海事管理 部门开展船舶及船舶机电设备性能评价和认证工作;研究船-机-桨参数优化,研究船舶动 力系统及控制系统参数优化技术,研究船舶机、电、液系统及参数优化技术,为设计性能优 异的船舶机电设备及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2)船舶自动控制及仿真通过研究嵌入式技术、总线技术、人机界面技术等在船舶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制 船用核心控制器和输入输出模块,设计适合船舶机电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建立FCS架构的 船舶自动化系统架构;研究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在船舶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重点研究船体、船 舶机电设备及系统虚拟样机设计和立体展示,研究虚拟环境下人机交互技术,研制轮机虚拟 仿真操纵模拟器3、船舶电力推进及其控制(1) 电力推进系统控制、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研究涉及电力推进控制模型、控制方法和策略等的先进控制技术的实验研究、技术试验和 技术开发,通过实验系统或仿真验证控制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根据电力推进系统的动态 特性,深入研究各种不同推进系统的船舶在各种工况下的推进性能,探寻电力推进系统性能 优化的方法,研究推进系统的控制策略2) 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根据电力推进船舶中电力系统组成的不同,研究船舶电站电能管理系统(PMS)监测 各种不同推进系统的船舶在各种工况下船舶电力系统电压、频率和功率因数的变化及其对系 统影响,研究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检测推进电动机在起/制动、加/减速、 换向过程、以及不同推进载荷下,推进变频器输入端和输出端所产生的谐波,开展保证电力 推进系统的电网电能质量的研究。

3)舰船自动控制与综合信息技术研究提高推进效率和改善船舶航迹自动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实现推力系统的最优控 制,并进行海上结构物的动力定位系统研究探索现代控制理论在船舶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船舶自动化系统的核心控制器件开 发,基于FCS架构的新一代船舶综合信息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4)船舶电力推进系统集成技术研究 根据不同船型的参数,研究电力推进系统的构成,参数匹配,起/制动、加/减速、换 向和故障监测等功能试验,实现加/减速速率、紧急停车、安全保护等性能指标测试根据船舶的运动规律和不同工况对船舶操纵性的要求,研究螺旋桨在各种工况下的特 性曲线,建立表征电力推进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根据不同船型的参数,选择不同的负载特性,进行电力推进船舶的船、机、桨配合研 究,实现船舶航行的最优性能4、船舶与海上装置能源工程(1) 船舶及海上平台清洁燃烧技术及污染物排放控制主要开展船舶锅炉燃烧系统优化及尾气清洁排放技术研究,船舶柴油机燃烧过程NOx 排放控制研究,LNG、氢燃料及生物柴油等新型燃料在船舶动力及海上平台上的应用研究, 先进垃圾焚烧技术在大型船舶及海上平台上的应用研究,船舶及海上平台污油、污水处理及 其能源化回收利用等。

2) 船舶装置及海上平台能源利用及传递过程的节能理论与技术 开展船用冷藏及空调设备装置节能研究,船用各种高效换热技术研究及余能回收利用技术装置设计开发,船舶锅炉、柴油机等动力装置的节能改造等3) 海洋工程水动力学、多相流动及流体机械优化 开展海上装置流体机械设计及结构优化,船用及海上平台流体输送管路系统优化设计,船用多相流动、混合、分离系统研究,船舶及海上装置水动力学研究,船舶汽轮机叶轮机械 优化设计,海水淡化系统研究等4) 海洋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开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或部分代替船舶动力的研究,海洋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研究,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空调等在船舶及海上平台的应用研究等四、学习年限与学分研究生的学制为3 年,硕士研究生最长年限原则上不超过5 年硕士研究生在攻读学 位期间,应修学分要求如下:工科中的应用型学科总学分应不少于37 学分,其中学位课程 至少 20 学分,学术活动5 学分,实践环节2 学分,其余为选修课程学分学位课程的考核 必须以考试方式进行五、中期考核 在第三学期进行,由院党政负责人、导师组成员和研究生秘书组成考核小组;考核研究 生入学以来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论文选题及进展情况,合格者进入论文阶段。

考核工 作按照《集美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执行六、学位论文本节包含研究工作与学位论文、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两个部分 研究生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学位论文选题工作并提交选题报告,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必 须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上至少公开发表或录用1篇与学位论文 内容相关的论文(有CN刊号或书号)七、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及本 专业或相关学科专业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由本专业或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担任组长1、参与制定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研究方向的需要, 与导师组的教师共同研究制定硕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一式五份,四份分别由 研究生处、学院和指导教师存档,一份研究生自留2、参加研究生录取工作;3、做好研究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4、参与对研究生进行中期考核,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和开展情况进行检查;5、实践活动研究生实践活动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社会实践和其它实践活动依专业方向必要 时可安排一定生产实践教学实践从第二学年开始,包括专业课部分的课堂讲授、实验课指 导、批改作业、答疑等任务。

实践教育环节合格记 2 学分 已有一年以上大学教学实 践或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研究生可免修,仍计 2 学分6、学术活动为培养研究生查阅中、外文献,掌握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学术动态,提高其论文综述写作 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术气氛,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讲座、专题报告、小组交流 及讨论会等从第三学期开始,根据论文进度至少完成2 次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每在学术 活动上作一次专题报告计1 学分,其余学术活动每参加一次计0.1学分,在学期间至少应作 两次专题报告学术活动 5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