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完博士论文(巨经典推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24771198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写完博士论文(巨经典推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如何写完博士论文(巨经典推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如何写完博士论文(巨经典推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如何写完博士论文(巨经典推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如何写完博士论文(巨经典推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写完博士论文(巨经典推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写完博士论文(巨经典推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揭秘 | 如何一年写完博士毕业论文2015-09-07人大经济论坛论坛君作者将她完成博士毕业论文期间遇到的问题总结出经验策略与大家分享,同时送与大家一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再好的经验也要执行了才有用,要付出努力才有收获。写作思考过程写这篇需要有内容、有条理、有深度、有意义的文章的时候,我的脑子里经过了如下的思维过程:列一个生动传神的标题,明确告诉别人我的主题;头脑风暴哪些因素在我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有重要的影响,在诸多因素中选取最重要的十条;每条总结归类,列出10字以内内容鲜明的小标题;按逻辑、时间以及重要性关系排列;每条下面列举非常具有典型的代表人物事作为佐证;如果每条写6

2、00字,10条6000字,加引言结尾应该可以达到7000字,篇幅不错;在周一之前写完初稿,那么还有三个晚上将近10个小时这不是一篇毕业论文,只是我出于兴趣和分享的态度想要写出来的文字,但是我的思考过程中涉及选题、架构、举例、字数分配、逻辑关系、时间截点等等要素,这些在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间非常重要。前言曾经看过一个美国博士生研究报告结果颇为吓人,在通过了博士资格考试的美国博士生(candidate)中,有70%的学生保持着ABD(All But Dissertation)的状态,因为没有完成毕业论文以及人生的其他选择最终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在我的学校里,有学姐三次痛改博士研究课题、人到了博士学习的

3、第十年还在毕业的边缘挣扎;有同事有人被“两个老板”整得头都大了,两位导师指导的方向和期望相差甚远,他听了一个导师建议、花很多时间新写了30页,另一位导师坚决不要他添加那30页;有朋友们硬是被导师留下了一个学期到一个学年不等,因为论文质量还不过关,导师不予放行,不说白花花的银子如水流,心里的压力非常之大博士生们的经历说多了都是泪,所以学弟学妹们不要轻易问我们“什么时候毕业啊?”因为有时候我们也不知道,老板不放行,想也只是白想啊!作为30%不是ABD的幸存者,作为幸运避免了以上列举情况的博士生,我觉得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博士论文撰写经历分享出来,也许可以帮到某些正在水深火热的朋友们。我写的是文科英

4、语系的博士论文“Exploring Academic Socialization and Identity of Chines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the U.S.”,去年6月16日正式开写第一个字,今年6月12日上交了最终稿,获得了美国华盛顿大学英语系博士学位,论文被ProQuest资料库和华大校方图书馆收录。最终成文270页英文,六大章节。包括导言及理论、方法论、介绍研究对象、发现第一章、发现第二章、建议及结论,六章末加上附件文摘。论文委员会四位教授:三位英语系大牛,一位人类学系教授,另外一位教育系GSR(Graduate School Represent

5、ative)。本文适合阅读对象:文科类论文撰写者(隔行如隔山,文科不一定都合适,但可以参考);所撰写文章较长、较系统者(如果亲需要写较长的硕士论文,也可以看看);能吃苦、愿意为目标奋斗的朋友们(要不然策略学了你也不会下功夫用,白学)本文不完全适合阅读对象:实验为王、三篇发表论文+引言模式的理科论文作者可能从中所得相对有限;亲只要写个十页之内的文章,也不大需要看;想要一步登天、不劳而获,本文也帮助不到你;我的毕业论文是英文的,但是我觉得中英博士论文应该有相通之处,可以互相交流。好了,我们开始吧!一、提早开始,早比晚好关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论文这个事情,我觉得我卡住了一个很好的点:博士资格考试通过

6、以后,我花了一个学期做研究计划以及获得研究课题的校方审批同意,然后一个学期搜集数据,然后就马不停蹄开始准备论文的写作了。开始写论文并不需要等待你的理论读得完美,采访资料整理得一丝不苟就像你说英语不需要等待英语完美再说,而是因为说英语才慢慢变好。我建议研究资料搜集得差不多就可以开始写论文了,开始写方法论、理论框架、导言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更多地引经据典。如果你只是等待等待,可能越等越害怕越觉得没有准备好。没有人是完全准备好才开始写论文的就像开始学游泳的时候哪怕你还不会,可是旁边有教练看着、理论知识听了一些,你就需要鼓足勇气跳进池子开始扑腾。现在回想起来,我特别庆幸在我的论文最开始阶段加入了

7、“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那是华大写作中心为了博士生写论文开设的一个全新项目,面对全校各个专业的要写论文的同学,费用是25美元用来购买食物,时间是6月16日-20日一周早上9点到下午5点,内容包括讲座、座谈会、分组讨论、一对一培训、论文写作、全组分享等等。一共有20名博士生入选。我很庆幸自己在很早的时候加入了这样一个训练营,开始写下了我博士论文的第一个字,列出了第一个基本框架,在每个人都奋笔疾书的时候开始整理我的采访内容,和辅导的同学谈话说我的论文思路。我很庆幸在论文最开始的阶段,在这个为期五天的朝九晚五的训练营里,我得以完成了从零到一的转化,有了一些基本的论文写作的思路,认识了一些可以互相

8、鼓励的朋友。这个开头,开得漂亮。而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别拖延,该开始时就开始,该出手时就出手。二、别等完美, 兼顾各章我的公共事务系的David Layton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你千万不要花很多很多时间,试图把论文的一章也到完美然后再交给导师看因为一方面,达到你认为的完美需要花很多很多时间,另一方面,无论你觉得多么完美,交到导师手中还是会被修改,有时候还可能改得面目全非。这样看来,你多花的“达到自己完美的时间”属于浪费。经济效益里面有个“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也可以用来解释。在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理想的90%-99%的水平,这其中每一分的提高都要花很多时间精力,每一分投

9、入获得的增长减小。对于论文的初稿没有必要花很多时间达到心中的完美如果能够达到自己水平的优良,觉得无愧于自己的中上水平,不会让老师看了直摇头,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始上交初稿等待回馈了。导师的回馈非常重要,他们的一席话、一些反馈可能可以减少你花一两个月的冤枉时间在黑暗里独自摸索。在等待回馈的同时也可以开始下一章的初稿撰写工作了,多头抓起而不是只顾一头,也是保持论文效率的一个关键。毕竟一篇博士论文不是靠一个章节的质量取胜,而是总体的效果。建议大家合理平衡的分配时间,努力兼顾到每一章。“短板效应”里面讲到,一个桶子到底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如果别的板子都很长可是有一块很

10、短,桶子总容量还是大不到哪里去。此概念放到写论文这个浩大工程里,我们应该尽量平衡时间让每一章节都质量不错,而不要花了绝大部分时间精力在某一两章,结果其他寥寥草草不合格。别等待完美才交初稿,兼顾各个章节。三、每天坚持,保持惯性如果同样是20个小时,一种是每天4个小时坚持五天,一种是两天每天10个小时,前者效率会比后者好很多。写作需要形成一种习惯,一种格式。如果每天都能有写作的时间和规律,每次需要切换到写作状态的时间所需更短。其实每天坚持,保持惯性这一点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特别好在我的一年的博士论文写作过程中,曾经有两次长期的停止状态:一次是夏天回国45天,雄心壮志想要整理好所有采访录音并且写好一个发

11、现章节,最后回美国前一天发现只写了不到三页,而且录音也没怎么整理。一次是春假去夏威夷的两周,同样也是想得很美好,资料随身带,结果没写几页。所以我知道了自己是那种放假玩只能尽情玩,同时想要学习只是美好幻想的人。所以我一年中的两个月时间可以说是没有写论文的。我发现放假回来以后进入状态,甚至于逼迫自己在电脑前静下心来都是困难的。我也发现经过长时间的停滞,想要突然一下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是不大可能的。每次大的停滞总是需要花时间又从零开始,积累效率。而个人写作效率很高的时候,一个是暑假回国前每天在Suzzallo图书馆的9-4点,那时候我白天写作,中午带上中饭、水果和酸奶,下午去打羽毛球或者游泳,把“方

12、法论”一章和“介绍学生”这章的大部分搞定。另一个是春季学期和清华男神L教授在法学院图书馆自习的晚上7-11点,在三个月里,我订正、调整、收尾,效率也是很高。我注意到这两段高效率的时间我都是基本固定写作时间、地点,没有长期中断。从我个人和周围朋友的经验角度来说,如果说大家可以的情况下,不妨每天都安排一些时间出来固定写作,中间不要有长距离的空隔和中断。并且在每次停笔的时候,记住自己写到了哪里,明天或者下一次应该从哪个方面接下来写。给自己的一个小笔记能够成为下次重新获得灵感的线索。让写作保持一种惯性,一旦惯性开始,就不要轻易丢掉这种惯性。四、联系导师, 主动跟进如果说我觉得自己有哪个方面做得很好,我

13、觉得我充分利用了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资源,跟他们保持了紧密的联系和亲切的互动。首先,教授是非常忙的,需要指导的学生也不是我一个从研究生学习很早很早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会叫的鸟儿有虫吃,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如果你不主动联系教授而等着人家大忙人来找你,那么有一阵好等的。所以一定要积极主动。在整个委员会中有一位主席(Chair)具有很高的生杀大权,至少在我们系,如果chair点头,你被其他成员为难的机率不大而如果其他成员都赞同而主席不放你,你还是毕不了业。我在学年开始就告诉了我的chairSandra Silberstein教授心中的时间安排我希望一年之内可以把文章写完并且毕业。她思索了一下,告诉我在她的教学

14、过程中这样的例子很少,但是有过,而且我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做到。她承诺会尽力配合。我于是制作了一个详尽的进度表,并且在每次写完一章节、请英语为母语的朋友帮我修改过语法以后发给她(这样教授的时间精力不会浪费在帮我改英语语法上面,而且到了博士程度,英语写作水平也应该不会太差)如果有特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会在章节末尾用不同颜色的字标注。Sandra教授会看完以后用Word 的Track Changes 和Comments 功能标注她的修改和意见。然后我把所有的修改看过以后和她约着见面一小时一方面讨论一些她的评价修改意见里我不太懂的地方;一方面讨论下一章的思路、写法。和她见面的这一个小时对我来说非常有益:

15、我常常带着笔记本去记下我们的对话,Sandra教授对于不同问题的看法、她指导过那么多学生的经验、她写文章的思路然后我会把这些对话记录下来,引导我写作下一个章节。除了她以外,我也常常和另一位导师人类学的Stevan Harrell教授见面聊论文:他会说普通话、彝族话还有粤语,是个正宗的中国通,教过的中国学生无数,对于我的研究课题非常感兴趣。是他从我的论文初期开始便热烈地鼓励我,认为课题具有现实意义;是他在我每个章节写完以后很快地回复我,并且给予真挚且积极中肯的评价;也是他邀请我到他的班上做演讲,分享我的研究成果被一位经验丰富、了解中国的老教授一路带着、鼓励着、指引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因为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也知道有人为我摇旗呐喊、加油鼓劲。五、与人作伴, 同写互助还记得我前面提到的“论文写作小组一周训练营”吗?那是一个与人作伴、同写互助的典型例子,我在一个团结互助的集体里,如同海绵吸水一样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聆听各种资源策略。第一天的自我介绍,我知道了大家来自华大的各个专业从机械工程到心理学,从历史到女性研究,当然还有学英语的我;我知道了大家的论文进度分布在各个地方有人只差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