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振兴成果造船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4769946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振兴成果造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十大振兴成果造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十大振兴成果造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十大振兴成果造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十大振兴成果造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大振兴成果造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振兴成果造船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大振兴成果造船1.2万吨特种多用途船成果序号:210成果类别:造船完成单位:中国长航江东船厂研究时间:2005.01 至2006.01课题来源:自选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成果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成果属性:国内技术二次开发成果水平:国内先进应用状态:稳定应用转让范围:允许出口联 系 人:宋树群联系人电话:0553-3938888简要技术说明:该项目运用了船货舱双层底分段无余量合拢精度控制工艺方案,通过对船货舱双层底分段建造过程和翻身后的控制、测量以及修整,达到无余量大合拢精度的要求。在建造液压舱盖系统时候采用了“反变形控制”技术,在该船的无余量合拢工艺实施的同时,采取了集装箱“箱脚分段的预装工

2、艺”,提高了船舶的预装率。 (405834)250吨船尾液压柔性桨舵安装平台成果序号:211成果类别:造船完成单位: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时间:2005.03 至2006.04课题来源:地方基金成果体现形式:新装备成果所处阶段:中期阶段成果水平:国际先进应用状态:稳定应用转让范围:允许出口联 系 人:何先美联系人电话:021-34206897联系人email:简要技术说明: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承接制造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LNG)船以及中国国内目前最大的8530TEU大型集装箱船,其螺旋桨和舵叶的尺寸和重量均超过过去所造船舶,原有的安装设备无法满足生产,如用简易方法安装,操作周

3、期长,生产安全差。鉴于LNG船和8530TEU大型集装箱船螺旋桨和舵叶安装所存在的实际困难,为适应大吨位船舶船尾桨舵安装的需要,上海交通大学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立项联合研制用于船尾施工的液压工作平台,双方合作进行250吨船尾液压工作台车研制项目的开发,在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走国产化的道路。 该工作平台主要用于大型船舶的舵叶定位安装以及螺旋桨与尾轴的装配安装工作。整个系统主要由液压行走台车、舵叶安装升降架、螺旋桨安装升降架、液压系统及电控系统等五大部分组成,可以纵向和横向运动,舵叶安装和螺旋桨安装共用一个液压主平台,与舵叶安装支架配合可以实现舵叶的快速安装,与螺旋桨安装支架配合则

4、可以实现螺旋桨的快速安装。控制系统以Siemens S7-300 大中型PLC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采用拉绳式位移传感器实现油缸位置的精确检测,通过比例伺服阀实现主顶升油缸流量的精确控制,在安装过程中,用户可以选择近控或者远控方式来方便地实现设备的安装,是一个精密的、高效的数字化安装设备。该平台最大顶升能力可达250吨,同步控制精度可以始终控制在5mm以内,安装高度可达16m,可以实现最大桨叶直径12m,桨毂厚度2.2m,最大重量120吨螺旋桨的安装,也可以实现最大重量200吨,最大外形尺寸(高宽厚):15.5m8.8m2m的舵叶的安装。 对于主平台的四个主顶升油缸的同步升降,采用拉绳式位移传感

5、器配合比例伺服阀形成闭环控制,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Master/Slave的液压多缸主/从同步控制策略,提出了网格法台车结构设计法,并利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的优化设计。另外主平台中部凹型结构提升系统的安装容量,采用方形结构从而等轨距方便了小车的纵横向运动的转换,以及舵叶安装支架顶部设计了可自由伸缩的操作滑台等许多创新性的人性化设计。从软启动到相序检测以及操作的唯一性等健全、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保证了系统操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使用该工作平台进行船舶螺旋桨和舵叶的安装,使原需的生产周期大大缩短:原安装一套螺旋桨和舵叶需一周的时间,现只需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同时操作的安全性也大大增加。自2006年4月至今

6、,已成功完成沪东船厂LNG天然气船、4250TEU集装箱船、74500吨散货船等15艘大型船舶的舵叶以及螺旋桨的安装工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工作平台主要用于大型船舶舵叶以及螺旋桨的安装,也可以用于具有类似结构的其它大型设备的安装。目前该项技术成果已逐渐在国内各个造船行业推广,至目前为止,已有大连船厂、葫芦岛渤海船厂等5家大型船厂陆续要求转让该项技术成果,以提高其造船装备的自动化水平。 该项目在上海交通大学和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坚持自主创新,第一个实现了该产品的国产化,并申请了相应的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5篇,已陆续在大连船厂、渤海船厂等多家造船行业推广。

7、目前,该项目已申报国防科工委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奖项。该产品的研制成功,对于提高中国造船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鉴定意见: 2006年10月22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部在上海主持召开了250吨船尾液压工作台车研制项目的技术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和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结报告和用户使用报告,审查了有关技术文件及资料。经讨论,形成鉴定意见如下: 一、所提交的技术资料齐全,数据翔实,符合鉴定要求。 二、该项目解决的关键技术和主要创新点如下: (1)行走台车四台主顶升油缸采用Master/Slave主/从液压多缸闭环同步控制,利用模糊推理实现PID参

8、数的在线自整定,其同步精度控制在5mm以内; (2)在垂直油缸配置双向液控单向阀,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采用行走轮转向传感器,实现了在大载荷状态下液压驱动马达的自动转向,保证了行走轮转向的准确性; (4)螺旋桨安装支架采用闭环位置差控制技术,既保证了螺旋桨安装的精度,又可用于LNG船等非水平船尾轴螺旋桨的安装。 三、该技术成果(已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外在该领域内的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自2006年4月至今,已应用在LNG船、4250TEU集装箱船、74500吨散货船等五艘大型船舶的建造中。该液压工作平台基本达到设计功能要求,效果令人满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

9、社会效益,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鉴定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本项目的技术鉴定。 (407071)4000t全回转起重打捞工程船开发成果序号:212成果类别:造船完成单位: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八研究所研究时间:2004.07 至2007.03课题来源:横向委托成果体现形式:新装备成果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成果属性:原始性创新成果水平:国际先进应用状态:稳定应用转让范围:允许出口联 系 人:虞捷联系人电话:021-63161688-1813联系人email:简要技术说明:1、任务来源本项目是广州打捞局投资建造的一艘以起重打捞为主的多功能海洋工程作业船(船名:华天龙),2004年4月委托我所设计,

10、2007年3月建成交船。2、研究目的随着全球范围内海洋石油开采,资源争夺的日趋激烈,海洋开发装备向近海、外海延伸,海上大型结构物的吊装工程对起重作业工程船的要求逐渐向大型化、多功能方向发展。全世界现有3000t以上大型海洋起重工程船屈指可数,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因此大型起重船的开发建造有广阔的前景。3、成果特点、通过主尺度和船型优化,综合平衡稳性和摇摆性能的关系,有效改善船舶耐波性能,提高海上作业效率和对海况的适应能力。、大型起重船起重作业时船体承受巨大的集中载荷,确保船体总纵强度和船尾起重机附近结构的局部强度是结构设计的关键。以有限元分析为工具,合理有效的进行结构设计,确保结构强度安全。

11、、成功开发设计作业水深300米的12点锚泊定位系统。、合理设计压载和抗倾调载系统,确保全回转起重作业时船舶的正确浮态和稳性安全。、作为一艘全电力驱动的大功率电气化工程船,采用6kV中压电力系统,是国内首次自主完整设计的中压电力系统船舶。、从气候统计学原理出发,合理选择空调设计参数。空调系统采用先进的完全封闭式水循环系统。在不增加额外控制费用的条件下,实现了空调作用区域可分可合性的设计要求。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华天龙”号总长约175米,型宽48米,型深16.5米,最大作业吃水11.5米,排水量83700吨,主钩最大起重能力:固定吊4000吨40米,回转吊2000吨45米,主钩最大起升高度,甲板

12、以上95米,12点锚泊定位,由12台电动变频恒张力绞车收放,船尾设2台1500kW全回转推进器,船首设1台2000kW隧道式推进器,设置4台2200m3/h压载水泵,用于快速抗倾调载。5、成果应用该船由振华港机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是目前亚洲第一大起重船。“华天龙”投入运行以来,已圆满完成了“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打捞、香港海域乌克兰沉船打捞作业等颇具影响力的工程项目。该项目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西方国家在海上大型起重工程船领域的技术垄断,为我国进入该领域打下了良好基础。鉴定意见:2008年7月24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科技部在上海主持召开了“4000t全回转起重打捞工程船(华天龙号

13、)开发”技术鉴定会。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组所作的技术总结报告和用户使用报告,审阅了相关技术文件和资料,经认真讨论和评审,形成鉴定意见如下:1、 提交的技术文件资料齐全、数据翔实,符合鉴定要求。2、 “华天龙”船的开发,突破了大型起重船设计中稳性浮态、作业耐波性、船体结构设计、锚泊定位、抗倾调载、中压电力系统、大型船舶空调系统等多项关键技术。主要创新点有: (1) 应用可变作业吃水的方式解决了稳性和耐波性的矛盾,适应各种工况和海况; (2) 国内首次自主完整设计船舶中压电力系统; (3) 国内首次设计节能环保型全封闭水循环、可分可合空调系统。3、 大型海洋起重船是一种技术含量高、造价昂贵的工程船

14、,全球拥有量稀少,“华天龙”船的开发成功,打破了少数西方国家在该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我国进行大型海洋起重船开发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有开创性的意义。4、 “华天龙”船交付使用以来,已圆满完成了举国关注的“南海一号”宋代古沉船打捞、香港海域沉船打捞作业等重大工程,社会效益显著。5、 “华天龙”船起重能力和船体尺度均位居亚洲第一,技术先进、性能优良,达到当前同类船型的国际先进水平。鉴定委员会一致通过该项目的鉴定。 (504153)57000吨大灵便型散货船设计与建造成果序号:213成果类别:造船完成单位: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研究时间:2006.01 至2008.05课题来源:其他成果体现形式:新技术成果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成果属性:原始性创新成果水平:国际领先应用状态:稳定应用转让范围:允许出口联 系 人:杜春晖联系人电话:021-64035305联系人email:简要技术说明: 57,000吨散货船是2006年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根据船舶、航运市场的发展动态,针对国际航运市场干散货运力紧缺以及IMO关于船舶结构共同规范即将生效的客观形势,结合我院多年来大灵便型船的设计经验,率先研发并及时向市场推广的一款新一代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