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2476697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初三(2)班 张凯奕 先问大家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你认为阴阳是两样东西还是一个东西,如果你的答案是二,那么你的思维已经被西化了。西方人认为阴就是阴,阳就是阳,而我们中国人是把他们合起来看(PPT显示太极图)。比如我们熟知的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西方和中国在行为举止以及观点看法等各方面都有差异,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我们举几个有趣的例子,先看行为举止上,西方人不理解中国人也是中国人很厉害的一点,就是中国人可以同时说两句相互矛盾的话。比方说开会时一个人介绍他的设计方案,然后请其他人来提意见。西方人很直爽,有意见就说有意见,没意见就说没意见。而中国人回答的惯例是:我没有意见,但

2、是我认为(说很多),搅得西方人顿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们中国人怎么睁眼说瞎话,刚说完自己没有意见,紧跟着却提出不少意见”。西方人被弄得一头雾水。我们再说送礼,倘若你送西方人礼物,他会当场收下,并告诉你这是他最喜欢的礼物。中国人不太会这样,尤其是成年人之间送礼总有这样说不完的话“不要不要,千万不要,你赶快拿走”。听到这话,你把东西放在地上就好了。小时候我很讨厌这一套,好端端地却要表演得很猥琐。这是我们的习惯,与其说是我们的习惯,倒不如说是我们的智慧。我们站在没有意见的立场上去提意见,就不会乱讲;我们站在“不要”的立场上去“要”,就不会乱要。所以一些研究中国的西方学者和教授坦白:如果你看不懂中

3、国人,那你就活活被中国人气死;当你看懂中国人之后,你会发现,中国人很可爱。再看观点看法上(PPT显示),西方认为“万物皆变”,而我们的观点是:变中必有不变。我们认为无论是看得见的东西,还是无形的东西,总有恒不变的。因为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如果没有不变,怎么会有变。西方很流行一句话:不自由毋宁死。但这句话只说了一半,另一半是由一位中国学者补充的:一自由就堕落。不自由不好,太自由更不好。可见走极端都不好。那么这里就有问题了,既然西方和我们有如此多的差异,我们是否还要学习西方。答案是肯定的,很多方面我们不及西方,比方说电影制作、科技,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法律体系等等,都值得我们借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

4、向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样:上下一致学西方。因为这样的学习多少有些盲目。我们看,西方人脑子是一根筋,考虑问题只考虑一半。我们把阴阳合为一体,我们已懂得二者兼顾了,如果这时我们仍然去盲目地学习西方,岂不是让大脑退化吗?我们学习西方要把握原则,就是我们常说的两句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PPT显示)。我们既不要通篇照搬西方的东西,也不要去全部排斥,我们也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但我认为这个学习有两个前提。第一要看是否实际,也就是要看是否符合我们所处的环境。西方的某些东西,尤其是西方的观点,我们最好不要照搬,原因很简单:不符合我们所处的环境。第二,在我们学习西方之前,我们应该把我们的精华学透。西方人也一直在

5、学习中国,不过他们是在学好自己的精华之后再学习我们的,这一点也同样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是中国人,“中”不左不右、不走极端,那就是恰到好处。所以我们做事要找到合理点,把握好尺度。我们是否要学习西方,学多少等等。最后,请大家回顾这张图(PPT显示太极图)。大家看,这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经典,西方都在学习它,我们更不该丢掉它。我们应该把它学好、用好。怎么用?我们学习西方也像这样,把握好平衡。谢谢大家!感言(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感言颇多,若都说恐怕会和演讲稿一样长,看着都烦,更不说打字了。于是简明扼要地概括几点。第一,也是最感慨万千的是“想不到”,也真正体会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精准,以前时常

6、怀疑的话却在此时被我当作真理,真是“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因为我从未想过(也不敢想),这次演讲的效果竟出奇的好,我也从不指望它能引发大家很多的思考。这是最大的“想不到”,同时,与其说是最大的“想不到”,不如说是最大的惊喜。恰是体验“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二,演讲对我的收获是提高“合并同类项”的能力。有了演讲主题的设计灵感,便开始寻找素材。当我读到学者的话时,把他们改编为我演讲举的例子(提意见、送礼、万物皆变VS变中必有不变、不自由毋宁死VS一自由就堕落),再将我的例证充斥在讲话中,最后通篇完善、整理,就定稿了。在此不妨说出第二个“想不到”,我没有练很多,只在脑中想,嘴不说,即脑动嘴不动。当然有些侥幸,因为听说读写对于语文样样不可缺少。下次要“其不善者而改之”。最后谈几句题外话,我赞同这项活动的开展。在演讲完后,大家各持己见,在全班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演讲者与听众互相启发,形成一种沟通、对话,好比一个“学术论坛”在班中开放,妙哉! 张凯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