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24766096 上传时间:2023-06-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摘要本文从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分析入手,探讨了陶诗情.景.理相融,浑然天成的艺术个性,以及其平淡自然的创作个性对后世田园诗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关键词】陶渊明 田园诗 情景事理的结合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Tao Yuanming poetry ideological content analysis proceed with, discussed Tao poetry. King. Physical blending, like nature itself - highest quality artistic personality, as wel

2、l as its plain and natural creative personality on later pastoral poems exerted an enormous influence.Keywords: Tao Yuanming idyll scene combining truth目录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4二、情、景、理相融,浑然天成5三、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6注释.9参考文献9.论陶潜田园诗的艺术个性及影响一、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在陶渊明归耕田园的二十多年中,他亲自参加劳动,与下层广大劳动人民有了较广泛的接触,与污浊的官场相比,他感受到了田园生活

3、的无比快乐,写出了大量赞美田园风光和农村纯朴劳动生活的美丽诗篇。同时他也尝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 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这一社会现实。他的田园诗题材广泛,是后来的田园诗所不能及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的田园诗的内容丰富,和郭主簿是作者最早的一首田园诗,写于归隐之前。“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此事真有乐,聊用忘华簪”描写了夏日乡居淳朴、悠闲的生活,表现出一种轻松自得、怀安知足、不慕荣华富贵追求自由生活的乐趣。又如归园田居其一,这是一首田园生活的颂歌,饱含着诗人的爱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把黑暗的现实

4、比做“尘网”、“樊笼”,把自己曾经出仕比做“落入尘网”的“池鱼”和“久在樊笼”的“羁鸟”,表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反感和鄙视。“方宅十余亩”八句,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歌颂了田园生活的幽美、宁谧、淳朴,与黑暗、污浊的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得含蓄而幽默,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政治的无比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追求。他在自传性散文五柳先生传中写道“环赌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此时的陶渊明几乎赤贫,住房破漏,衣服破旧,食不裹腹,却能安然自在,而且还写文章书怀述志,自得其乐。而在以后的归隐生活中,他的贫穷和拮

5、据每况愈下。“躬耕未曾替,寒馁常糟糠。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杂诗)作者亲自耕种,却常常受冻挨饿,连粗粮大布都得不到。诗中充满着一种无可奈何的愤愤不平的感情。“饥者欢初饱,束待候鸡鸣。”(丙辰岁八月中于下田舍获)诗人说他这个经常挨饿的人刚刚很高兴地吃了顿饱饭,又要束紧腰带起来等候鸡啼。“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饮酒二十首其十六)呼啸的北风在破烂不堪的房屋中穿行,庭院已没满荒草,忍着饥饿和寒冷,披衣坐着直等天明,漫漫长夜使他彻夜难眠,以至于怨鸡不肯打鸣,由此可见他的生活已困苦到了极点。但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尽管

6、他的生活极其贫困,但他从事耕种的志愿却十分坚定,他情愿劳动终生,一直贫穷下去,也不愿再在污浊的官场上阿谀逢迎。这些诗描写了诗人屡受饥寒的境遇,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民更加悲惨的生活情景。由此看来,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仅只是描写田园风光,而是涉及到他在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及感受。他的这些田园诗,用一个隐士特有的眼光和表现手法,一方面,通过对田园生活地描绘,讴歌了田园生活的和平、宁静与快乐;另一方面,反映了诗人农村归隐的生活并不完全都是田园生活的快乐,社会现实的黑暗使他愤愤不平,壮志未酬的苦闷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生活的贫困和潦倒,更使他的田园生活举步维艰。这些内容都体现在了他归隐以后的诗里。因此

7、,我们不能局限地把陶渊明的田园诗框定在对田园生活的描写和欢悦中,而要把它看作陶渊明归隐后他的一部思想发展史和间接的社会发展史。二、情、景、理相融,浑然天成在表现自己的田园生活上,陶渊明的态度是十分真实自然的。在归园田居之一中,他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远一近中,一动一静中,写得如此真切而又诗意盎然。在诗中,诗人把官场比“尘网”“樊笼”,将观者比作“羁鸟”、他鱼”,将自己向往的田园比作“旧林”、“故渊”,守拙与世俗,园田与尘网,这种情怀,何等真率!诗人所描摹的生活宁静淡泊,而诗中的景物悠然自得,却又显得整齐有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8、”。宁静之中自有情趣,淡泊之中颇觉得愉悦惬意。诗人在和平宁静的田园生活中抒发自己归田后的欢乐心情。这种将日常生活的诗化,比起暮鼓晨钟,斑竹老林,确是让人品得诗味的久而弥纯。在诗人心中,村中的几缕炊烟,几声鸡鸣狗吠,都能使他产生“复得返自然”的喜悦。“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这种质朴坦诚的抒写,既无矫情也不矫饰,舒缓又沉稳,很能说明陶渊明诗体的艺术特征。这种内省似的话语如此坦诚的向我们交代了他的内心,自然流露出的心灵体验十分动人。至于采菊时物我两忘的境界,更令后人神往。这种情景事,情事理,景事理的真实抒写,自然浑融,富有心灵节奏。陶渊明的田园诗,始终都建筑了诗人胸中的一片天地。他的所看所闻,所知

9、所感,所思所念,这片天地,就是一个情景事理所构筑的天地。在他的浑融之中,诗人所描摹的景与事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诗中向我们展示了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关系,比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中讲“心远地自偏”,这就是很显著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的关系。1诗人的这片天地始终是和俗世的喧嚣有很大距离的。这个距离并不单说是空间位置上的,更是心灵感情上的。只要“心远”了,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俗世的打扰。一个“远”字,就展现了陶渊明的心灵世界,人生哲学。在这种心与境的感应

10、中是有勘破的。在这片看似飘渺却充满人意的的美景中,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的情怀,人生的真谛,充溢我们心间。同时我们应当注意的是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其主观世界的展示从未脱离过客观环境,也从不是突兀的,毫无基础的展示。恰恰相反,在全诗中景的描摹,情的渲染是如此的自然和一致,以至于无法将情景事理注意分开去品味和分析。这种情景理的互见,就是因为,主观与客观的浑融。那一片客观世界早已融入诗人心中,我们的所观正是诗人的所感。“真”属于老庄道家的哲学范畴,老子把“真”视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庄子认为“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2陶渊明崇道

11、家“质性自然”,玄学“归隐”的情结亦越发强烈,后来更是将道玄思想在精神归隐中的地位提到极致。清人方东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给。”陶渊明继承正始文学阮籍的一面,表现对人生的探索,使用哲学观照的方式,从而在诗歌中表现出哲理的倾向。他明确提出了归化自然的观念,人与自然统一和谐的意识成为构成陶诗独特意境的决定性因素,使陶诗充满了哲理性。因而就呈现出陶渊明情景事理浑融的一个显要特征理真。理真,是说这个理质朴自然,不虚无。讲的是实实在在的理。大家都明白。理真,也是说这个理是陶渊明的真心真意,是诗人将生活感触的一个直接的流露,讲的是真切深刻的生活体验。理真,同时是包含着生

12、活情趣的。陶渊明在“理”与“情”之中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他在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讲“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其八)言浅意深,却是情趣与理趣相合一,给人们以心灵的启迪。白居易说,“常爱陶彭泽,文思何其玄”。何以,陶诗就如此匠心独具呢?“猛志逸四海”,有如此等豪情却最终躬身农耕,他所有的情怀,所有的理想,所有的思考都寄托在他隐逸的这片田园天地中。所有的沉淀,生成自然,生成一个真我。“平、淡、枯”的生活写实在此之中呈现出“奇、美、腴”

13、。这就是陶诗情切理真的美妙。这也是陶渊明田园诗情景事理浑融的关键所在。注入了作者人生体验,沉淀了诗人志向豪情,饱含着躬耕滋味,却蕴着率真自然的高远美,他的田园诗最终别具风格,百世流芳。三、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文学发展的贡献及影响打破了玄言诗的一统局面玄言诗盛行于两晋,此种诗风与当时的玄谈有关。玄谈风气盛起于魏末晋初,由于天下大乱,特别是司马氏的政治高压与杀戮政策,便产生了玄谈学风。西晋末年,由于永嘉之乱,玄学思想极为兴盛,与之相适应的玄言诗也盛行起来。陶渊明以他自己的创作实践打破了玄言诗的一统局面。同样是描写秋天感怀的诗,陶渊明就与同时代著名玄言诗人孙绰迥然不同。例如陶渊明的已酉岁九月九日诗:“

14、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万化相寻异,人生岂不劳。从古皆有没,念之心中焦。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千载非所知,聊以永今朝。”从思想内容来说,这首诗并不是陶渊明的佳作。但与孙绰的秋日诗对比,则一扫玄言诗风,尤其以接近口语的语言写诗,全诗一读便懂,仅就通俗这一点来说,也绝非玄言诗作者能比拟的。我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三曹、七子、特别是阮籍、左思,早已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传统,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但是在诗歌中反映田园的题材则不多见。陶渊明以田园生活为重要创作题材,写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了对

15、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有丰富的现实生活内容,无论其题材之广泛和数量之多,以及描写之深刻,在他之前是没有任何人能与他相比的,真可谓前无古人,甚至在他以后的诗人中,也不多见。陶渊明的田园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和他的诗歌内容、表现上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它的内容主要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且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率真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象是“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譬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枝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语言十分平淡,完全是跟读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