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月考检测试题二有答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24764242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月考检测试题二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检测试题二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检测试题二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检测试题二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月考检测试题二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月考检测试题二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月考检测试题二有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3-2014第二学期八年级月考语文试题温馨提示:同学们,请静下心来,认真答题,要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喔!另外,要注意卷面整洁,尽力去做到让老师赏心悦目啊!特此提醒:卷面分05分。一、 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畸形(q) 匿名(n)文绉绉(zu)眼翳(y)B.佃户(din) 缥碧(pio) 短褐(h ) 杳无消息(yo)c.绯红(fi) 解剖(pu) 诱惑(yu)摹画(m)D.滞留(zh)诘责(je)庶祖母(sh)脊背(j)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油光可签深恶痛疾消声匿迹翻来覆去B.广袤无垠鹤立鸡群美不胜收粗制烂造C

2、.冥思遐想不可明状神秘莫测诚慌诚恐D.花团锦簇美其名曰郁郁寡欢好意难却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出类拔萃,真让人感到骇人听闻。C. 宋小宝的表演滑稽搞笑,让观众忍俊不禁。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4,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 )(2分)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在没有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

3、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B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C拟人 反语 比喻 比喻D拟人 引用 排比 反语5,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藤野先生呐喊鲁迅B过零丁洋文天祥元朝C与朱元思书吴均南朝梁D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西晋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2分)A能否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B学校新的领导班子健全并建立了一整套班级管理制度。C为了防止这类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单位制定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 D通过这次考试,教师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7,古诗文

4、默写。(8分)(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借月抒情,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慰藉的诗句是“ , 。”(3)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4)过零丁洋中用比喻手法表现国家形势危急和个人命运悲惨的诗句是: , 。8,综合性学习(5分)曾经,网友们把“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的集体闯红灯现象称之为“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过马路”引发了人们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为进一步增强同学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号召大家争做文明交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校团委决定开展“拒绝中国式过马路”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加这

5、项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1)活动一:文明劝导周末,校团委组织学生志愿者上街开展“拒绝中国式过马路”文明劝导活动。在一个红绿灯路口,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在红灯时要过马路,面对这种情形,你将怎样劝说这位母亲?(3分) 。(2)活动二:宣传倡议校团委准备出一期以“拒绝中国式过马路”为主题的宣传墙报,下列选项中最符合本期墙报主题的一项是()(2分)A高高兴兴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B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C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D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夔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注释】

6、姜夔(ku):宋朝著名诗人。玻璃:形容西湖湖面如镜子一般。9,“卧看”二字有何表达效果?(2分) 10,用生动的描述,展现三、四句中的情景。(3分) (二)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1,解释下列加点词。(2分)亲旧( )

7、 既醉( )12,补充横线上的文字。 , 。(2分)1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是( )(3分)A.他寡言少语,性格孤僻,不好结交朋友。B.他穷困潦倒,只能借酒消愁,经常喝得酩酊大醉。C.他喜好读书,但不精心研究,因而一知半解。D.他虽然贫穷,但是安之若泰,以文自娱。14,“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是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名句,你觉得与下面的哪句话含义相同。( )(3分)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C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D衔觞赋诗,以乐其志。15,文中说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联系你以前所学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你觉得他的“志”是什么呢?(2分) 三、现代文阅读(2

8、8分)(一)一个人的奔跑(8分)那是一个再也经典不过的夜晚,喧嚣的墨西哥城终于渐渐安静了下来,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主体育场也慢慢地被笼罩在夜色之中,享誉国际的记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将当天马拉松比赛优胜者们领取奖杯、庆祝胜利的镜头都制作完毕了,才发现体育场内已空无一人。“我该回宾馆休息了。”早已疲倦的他自言自语地说。 就在格林斯潘刚要离开体育场时,他突然看见一个右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的人跑进体育场,这个人气喘吁吁、一瘸一拐地跑着,但却没有停下来。他顺着跑道跑了一周,抵达终点后,才突然一下子瘫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识到,这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格林斯潘走了过去,询问这名运动员为什么要这么吃

9、力地跑到终点。 这位来自坦桑尼亚,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轻人轻声回答道:“我的国家从两万公里外把我送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我要跑到终点,尽管我已经在奔跑队伍的最后面,但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神圣的目标:我要跑到终点,即使已经不再有人为我加油,我也必须这样做,因为我的背后有着祖国的凝望” 听了艾克瓦里的话,格林斯潘早已热泪盈眶。很快,他就用镜头将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传递到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16,请准确概括文末作者所说的“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指什么。(2分) 17,对艾克瓦里的行为,格林斯潘对先是“ ”,最后是“ ”(各填文中的一个词),这种情感变化的原因是 。

10、(3分)18,格言杂志在刊载这篇文章时配发了图片,图片下方还有一行揭示文章主旨的文字。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你觉得最可能是下列哪一句话?( )(3分)A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B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C责任重于荣誉。 D奥运会重在参与。(二)亲近自己的双腿(20分)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乘公交车去,下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也要40分钟。这么长的路,怎么走啊?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朋友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车,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车夫说。“5元?不是3元吗?”我不想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就说:

11、“上车吧,就收你3元。”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那是因为你下公交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站就只收3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当然我还是收你3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地看了看他。他穿着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50岁的年纪。车前行着,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

12、腿!他失去的是右腿。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左腿上。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眼光直直地瞪着他的断腿,瞪着悬在空中前后摇摆的那截黄黄的裤管。我觉得很不是人道,我刚30出头,有130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A)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着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误解,同时,我也是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了,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倔强地不肯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