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6要素地面气象观测标准方大天云科技**目录第1章地面气象观测场1322.1环境条件要求1322.2观测场1322.3观测场内仪器设施的布置1322.4站址迁移及其比照观测要求1352.5观测值班室135第2章地面气象观测仪器1363.1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1363.2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根本技术性能1363.3维护和检验1373.4换用不同技术特性的仪器及平行观测要求137第一编气象要素的观测138第3章云1384.1概述1384.2云状1384.3云量1414.4云高141⑴云幕球测云高141⑵激光测云仪测云高142⑶云幕灯测云高1424.5夜间及特殊情况下云的观测和记录143第4章能见度1455.1概述1455.2白天能见度的观测1455.3夜间能见度的观测1475.4能见度观测仪148第5章天气现象1496.1概述1496.2天气现象的特征和符号1496.3观测和记录1526.4天气现象观测仪1546.5纪要栏的记载154第6章气压1557.1概述1557.2水银气压表155⑴安装155⑵移运156⑶观测和记录156⑷维护156⑴安装157⑵移运157⑶观测和记录157⑷维护1577.3气压计1587.4电测气压传感器159⑴构造原理160⑵安装和维护1607.5计算海平面气压160⑴水银气压表拔海高度低于15.0M的气象站〔当低于海平面时为其绝对值,下同〕,用以下公式计算高度差订正值:161⑵当水银气压表拔海高度到达或超过15.0M时,海平面气压的计算方法:161第7章空气温度和湿度1628.1概述1628.2百叶箱1628.3干湿球温度表1638.4最高温度表1658.5最低温度表1668.6温度计1678.7铂电阻温度传感器1678.8毛发湿度表1688.9湿度计1718.10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1728.11遥测通风干湿球传感器1728.12通风干湿表173第8章风向和风速1759.1概述1759.2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1759.3EN型系列测风数据处理仪1789.4海岛自动测风系统1799.5轻便风向风速表1799.6单翼风向传感器和风杯风速传感器1799.7螺旋桨式风向风速感应器180第9章降水18110.1概述18110.2雨量器18110.3翻斗式雨量计182⑴工作过程182⑵安装与检查183⑶记录器183⑷观测和记录整理183⑸调整与维护18410.4虹吸式雨量计18510.5双阀容栅式雨量传感器187第10章雪深和雪压18911.1概述18911.2观测地段18911.3雪深观测18911.4雪压观测189⑴体积量雪器是测量雪压用的一种仪器(见图11.2)。
由一内截面积为100CM2的金属筒、小铲、带盖的金属容器和量杯组成189⑵观测和记录190⑶维护190⑴观测和记录190⑵雪压的测定和计算190⑶维护191第11章蒸发19212.1概述19212.2E-601B型蒸发器19212.3小型蒸发器194第12章辐射19613.1概述196⑴太阳短波辐射196⑵太阳常数SO196⑶地球长波辐射196⑷全辐射196⑸净全辐射E*(辐射平衡)19713.2总辐射的观测198⑴安装19813.3净全辐射的观测19913.4太阳直接辐射的观测201⑴TG的定义与计算公式204(2) TG的观测条件20413.5散射辐射与反射辐射的观测204⑴订正系数的理论值CQ206⑵业务上使用的遮光环订正系数CQ220613.6长波辐射的观测206⑴构造原理206⑵仪器的安装使用与维护207EL*=EL↓-EL↑20713.7辐射自动观测仪208第13章日照21014.1概述21014.2暗筒式日照计21014.3聚焦式日照计21114.4日照传感器212第14章地温21415.1概述21415.2玻璃液体地温表214⑴观测地段与仪器安装214⑵观测和记录215⑶观测地段和仪器维护215⑴观测地段与仪器安装216⑵观测和记录216⑶仪器维护21715.3铂电阻地温传感器217⑴安装217⑵维护217⑶铂电阻地面温度传感器被积雪埋住时仍按按正常观测,但需在观测簿备注栏注明。
217⑴安装217⑵维护218第15章冻土21916.1概述21916.2冻土器219第16章电线积冰22117.1概述22117.2电线积冰架和观测辅助工具22117.3观测和记录22217.4考前须知224第17章地面状态22418.1概述22418.2场地的选择22518.3观测记录225第二编自动气象观测系统226第18章自动气象观测系统22619.1概述22619.2构造及工作原理22619.3硬件22719.4系统软件22919.5采样和算法229⑴平均值229⑵极值选取230⑶降水量、日照时数、蒸发量、辐射均计算累计值23019.6安装23019.7日常工作23119.8维护23119.9自动气象站网231第三编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232第19章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23220.1月报表的编制要求23220.2月报表的填写规定23220.3观测记录的计算机处理23520.4观测记录的统计方法23620.5三次观测站02时记录的统计规定23820.6夜间不守班站天气现象的填写方法和统计规定23920.7月报表格式239第20章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24121.1月报表的填写规定24121.2观测记录的计算机处理241⑴极值检查241⑵相关性检查24221.3观测记录的统计方法24221.4月报表格式242第21章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24422.1年报表的编制要求24422.2年报表的填写规定24422.3观测资料的计算机处理24422.4观测资料的统计方法245⑴初、终日期246⑵初终间日数,各种天气现象和界限温度的初终间日数,是指包括初日和终日在内的初终日期之间的日数。
初终间日数,可按下式求得:247①霜、雪、积雪、结冰和最低气温≤0.0℃、地面最低温度≤0.0℃、草面〔雪面〕最低温度≤0.0℃的初终间日数,按年度(去年7月1日至今年6月30日)统计247②雷暴的初终间日数,按年份(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统计247⑶无霜期日数,按以下规定分别统计247①当上年度终霜日和本年度初霜日出现在同一个年份内时,那么无霜期日数为上年度终霜日的次日至本年度初霜日的前一天之间的日数247②当上年度终霜日和本年度初霜日不在一个年份内时,那么无霜期日数按年份(1月1日至12月31日)统计24722.5三次与四次观测、白天守班与昼夜守班观测资料合并统计的规定24822.6站址迁移前后观测记录的统计24822.7年报表的格式249第22章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25023.1疑误记录的处理方法25023.2缺测记录的处理方法2507-8时曝辐量H8=(296+657)/2×(60×60)=1715400J·M-2=1.72MJ·M-225123.3不完整记录的统计规定251⑴ 4次〔或3次〕定时记录平均值的统计规定252⑵ 24次定时记录平均值的统计规定252附录1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根本技术性能254附录2湿度参量的计算公式2571.饱和水汽压257LOGEI=-9.09685[T1/(T-1)]-3.56654LOG(T1/T)+0.87682[1- T1/(T-1)]+0.786142572.水汽压257⑵当使用湿敏电容、毛发表或湿度计等直接测得相对湿度时,由相对湿度求水汽压公式2573.相对湿度257⑴使用干湿球温度表测湿时,空气中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257⑵使用毛发湿度表〔计〕测湿时,空气中相对湿度的计算公式2574.露点温度257附录3风力等级表2591.估计风力2592.目测风向2593.风力等级表259附录4气象辐射观测常用的公式2611.时间2612.太阳位置261DE=0.3723+23.2567SINQ+0.1149SIN2Q-0.1712SIN3Q-0.7580COSQ2613.日地平均距离修正值262附录5气象辐射量新旧符号与单位换算2631.气象辐射量定义及新旧符号对照表2632.不同辐照度的单位换算2633.不同曝辐量的单位换算263附录6月观测记录质量检查方法和内容2651.日极值与定时值的比拟检查2652.要素的相关性检查2653.工程的逻辑检查2654.工程之间的差值检查2655.气候极值比拟检查266附录7辐射观测中常用的附表267⑵一般情况〔即不符合1992年、12时、120°E条件〕查此表时,最大误差不大于6×10-4。
270附录8日照量别日数时数值表〔小时〕1⑵查表时,本站纬度准确到半度,即01′-14′不计,15′-44′作半度〔30′〕计,45′-59′作1度计〔度数的个位数应加1〕5- 优选第1章 地面气象观测场2.1 环境条件要求地面气象观测场必须符合观测技术上的要求⑴地面气象观测场是取得地面气象资料的主要场所,地点应设在能较好地反映本地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特点的地方,防止局部地形的影响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防止设在陡坡、洼地或邻近有丛林、铁路、公路、工矿、烟囱、高大建筑物的地方避开地方性雾、烟等大气污染严重的地方⑵在城市或工矿区,观测场应选择在城市或工矿区最多风向的上风方⑶ 观测场的周围环境应符合?中华人民**国气象法?以及有关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的法规、规章和标准性文件的要求⑷地面气象观测的环境必须依法进展保护⑸无人值守气象站和机动气象观测站的环境条件可根据设站的目的自行掌握2.2 观测场⑴观测场一般为25m×25m的平整场地;确因条件限制,也可取16m〔东西向〕×20m〔南北向〕,高山、海岛站、无人站不受此限。
⑵ 观测场四周应设置约1.2m高的稀疏围栏,围栏不宜采用反光太强的材料观测场围栏的门一般开在北面场地应平整,保持有均匀草层〔不长草的地区例外〕,草高不能超过20cm对草层的养护,不能对观测记录造成影响场内不准种植作物⑷ 为保持观测场地自然状态,场内铺设0.3~0.5m宽的小路,人员只准在小路上行走有积雪时,除小路上的积雪可以去除外,应保护场地积雪的自然状态⑸ 根据场内仪器布设位置和线缆铺设需要,在小路下修建电缆沟〔管〕电缆沟〔管〕应做到防水、防鼠,并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