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4479570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学复习资料(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 生 物 学 复 习 资 料题 型一、名词解释(共56小题,每小题2分,共1012分)二、写出下列微生物相应的拉丁文或中文名称(共810小题,每小题1分,共810分)三、选择题(共20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022分)四、是非题(共10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024分)五、填空题(共2024空格,每空格1分,共2024分)六、简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考试时间:约1小时内容:上课讲过的,没讲过的不考。书中附录1记下列微生物相应的拉丁文或英文(810个,810分):放线菌属(Actinomyces)、固氮菌属(Azo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巨大芽孢

2、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毛霉属(Mucor)、青霉属(Penicillium)、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根瘤菌属(Rhizobium)、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3、)、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诺卡氏菌属(Nocardia)、假丝酵母属(Candida)、粗糙脉孢霉(Neurospora crassa)、米根霉(Rhizopus oryzae)、木霉属(Trichoderma)、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蛭弧菌(Bdellovibrio)、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支原体(Mycoplasma)、衣原体(Chlamydia)、古生菌(Archaea)、霉菌(mold)、酵母菌(yeast)、蓝细菌(Cyanobact

4、eria)、病毒(Viruses)、阮病毒(Prion)。例子:放线菌属:Actinomyc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Trichoderma viride:绿色木霉第1章 绪 论一、教材1、微生物学,沈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一版);2006(第二版);2016(第八版)2、参考书:(1)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第一版)。(2)“Brocks Biology of Microorganism 9TH”, Michael T. Madigan John M. Martinko Jack Parker,Prentice Hall,1999。(3)“Micr

5、obiology”, Lansing M. Prescott, Donald Klein, John Harley,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2000。3、参考杂志:“微生物学报”、 “微生物学通报”、“微生物学杂志”。二、微生物与我们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1、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 1)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2)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帮助消化、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组成生理屏障。3)微生物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如有机酸、酶、各种药物、疫苗、面包、奶酪、啤酒、酱油等等4)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2、少数微生

6、物也是人类的敌人!鼠疫;天花;艾滋病;疯牛病(病原体?变异普里昂蛋白);羊搔痒症(病原体?变异普里昂蛋白);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3、微生物的重要性可以说,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残忍”的破坏。它给人类带来的利益不仅是享受,而且实际上涉及到人类的生存。简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简述微生物的重要性?三、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与发展(一)古代人民对微生物的认识(二)微生物的发现(列文虎克)1676年(17世纪),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微生物的发现

7、者)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三)微生物学的奠基:二位主要奠基者是:(3)巴斯德(Louis Pasteur)、柯赫(Robert Koch)主要贡献要点1、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3) 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德研究了几种对人类和牲畜危害很大的疾病,如鸡瘟、牛羊炭疽病、人的狂犬病等,并发现引起这些病害的病原体,制成疫苗,用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为免疫学奠定基础。(挽救了许多人、畜生命)。 (4)其他贡献如巴斯德消毒

8、法:6065作短时间(15-20min)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的方法。2、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18431910)(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四)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1928 Griffith 发现细菌转化;1929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9、1953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1977 Woese 提出古生菌是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殊类群;19821983 Prusiner发现朊病毒(prion)1995 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团组序列测定完成;1997 第一个真核生物 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基因组测序完成。(五)20世纪的微生物学1、十九世纪中到二十世纪初微生物学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形成。微生物学研究热点:鉴定病原菌、研究免疫学及其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寻找化学治疗药物、分析微生物的化学活性。2、20世纪40年代后微生物自身的特点使其成为生物学

10、研究的“明星”,微生物学很快与生物学主流汇合,并被推到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微生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按研究对象分:细菌学;病毒学;真菌学;菌物学;原生动物学等(六)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汤飞凡:沙眼病原体的分离和确证(国际领先);陈华癸等:根瘤菌固氮作用的研究(开创农业微生物学);抗生素的总产量已耀居世界首位;两步法生产维生素C的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七)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1、微生物自身的特点(共性和特性)将会更加受到关注和利用。共性: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生长、繁殖、代谢、共用一套遗传密码等,甚至其基因组上含有与高等生物

11、同源的基因,充分反映了生物高度的统一性。特性:微生物具有其它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例如可在其他生物无法生存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殖,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代谢途径和功能,反映了微生物极其丰富的多样性。2、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四、微生物的类群及特点微生物:是微小生物的总称,一般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其进行观察。微生物类群:病毒;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生物(真菌:酵母、霉菌、蕈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级界宽、变异易、抗性强、休眠长、起源早、发现晚1、个体小测量单位:微米或纳米;最小:火

12、星陨石中发现的细菌化石(直径 10 nm);50 nm最大:德国科学家H. N. Schulz等1999年在纳米比亚海岸的海底沉积物中发现的一种硫磺细菌(sulfur bacterium),其大小可达0.75 mm,Thiomargarita namibiensis,-“纳米比亚硫磺珍珠”。2、结构简:无细胞结构(病毒);单细胞;简单多细胞;3、胃口大:4、食谱广:微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其食谱之广是动植物完全无法相比的!5、繁殖快:大肠杆菌一个细胞重约10 12 克,平均20分钟繁殖一代;6、易培养:很多细菌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人工培养;7、数量大:在自然界中(土壤、水体、空气,动植物

13、体内和体表)都生存有大量的微生物!8、分布广:人迹可到之处,微生物的分布必然很多,而人迹不到的地方,也有大量的微生物存在!9、种类多: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代谢产物种类多;微生物的种数“多”;10、级界宽:Whittaker的五界分类系统;魏泰克(R.whittaker)于是1969年提出的五界系统(细胞生物)。细胞生物 :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Woese 三原界分类系统:真细菌界;古生菌界;真核生物界11、变异易:微生物个体一般单细胞,且常为单倍体,加之繁殖快,故极易发生变异。如青霉素产生菌产黄青霉(Penicillum chrysoysenum)产量变异:194

14、3年,20单位/ mL发酵液,现在达1000050000单位/ mL发酵液。12、抗(逆)性强:A 抗热:有的细菌能在265个大气压,250 的条件下生长;自然界中细菌生长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13 ;有些细菌的芽孢,需加热煮沸8小时才被杀死;B 抗寒:有些微生物可以在-12 -30的低温生长;C 抗酸碱:细菌能耐受并生长的pH范围:pH 0.5 13;D 耐渗透压:蜜饯、腌制品,饱和盐水(NaCl, 32%)中都有微生物生长;E 抗压力:有些细菌可在1400个大气压下生长;第2章 纯培养和显微技术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一、无菌技术(aseptic technique):在分离、转接及培养

15、纯培养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技术。1、微生物培养的常用器具及其灭菌1)用于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器具事先不含任何微生物;2)常用的器具有:试管、瓶子、培养皿(Petri dish)等3)常用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高温干热灭菌。t操作过程:在转接、培养微生物时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2、接种操作操作过程:在转接、培养微生物时防止其它微生物的污染。无菌操作:1)火焰附近(酒精灯、煤气灯)进行。2)在无菌箱或操作室内无菌的环境下进行。二、用固体培养基分离纯培养培养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混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纯培养物: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菌落(colony):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菌苔(lawn):众多菌落连成一片。不同微生物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菌落或菌苔一般都具有稳定的特征(形状、颜色等),可以成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