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工程给排水及消防系统安装施工方案1、消防系统概况1.1 防火分区综合舱和电力舱的舱室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h的不燃性墙体 进行防火分隔,防火分隔处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管线穿越防火隔断 部位应采用阻火包等防火封堵措施进行严密封堵防火门尺寸应满足 舱室内最大尺寸管道或阀件搬运要求,本工程共有22 组消防分区, 以防火墙配甲级防火门隔断1.2 灭火器 综合管廊所有舱室沿线,人员出入口、防火门处、投料口、通风 口、逃生口设备布置间、分变电所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灭火器的配置和数量暗《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要求计算确定火灾危险性分类综合舱和电力舱为丙类,舱室按中危 险等级,为E类火灾计算确定灭火器数量,最大保护距离为20m设 置间距不大于50m,每处设置2具,型号为MF/ABC4,充装4kg灭 火剂1.3自动火灾灭火系统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50838--2015规范第7.1.9 条,在管廊电力舱设置火灾自动灭火系统,选用 S 型热气溶胶灭火系 统,全淹没式布置,在电缆接头处应设置自动灭火装置管廊内电 力舱电缆采用阻燃或不燃电缆,监控与报警系统中的非消防设备的仪 表控制电缆,通信电缆采用阻燃电缆,消防设备的联动控制电缆采用 面耐火线缆。
1.4 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1.4.1 本设计为热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产品按热气溶胶发生剂 的主要化学成分分为 K 型和 S 型,本工程拟选用 S 环保型,产品应 得到公安部消防产品 3C 认证1.4.2 保护对象为综合管廊内电力电缆,一综合管廊内划分的防 火分区作为一个防护区进行保护,系统采用全淹没灭火方式管廊内 其每台充装量 8kg1.4.3 设计原理本系统具有自动、手动二种控制方保护区均设有两路独立探测 回路,当第一路探测器放生火灾信号时,发出警报(警铃报警),指 示火灾发生的部位,提醒工作人员注意;防第二路探测器亦发出火灾 信号后,自动灭火控制器开始进入延时阶段(0~30 秒可调),此阶段 用于疏散人员(声光报警器等工作)和联动设备的动作(关闭通风、 空调设备、防火卷帘门等),延时过后,启动QH气溶胶灭火装置进 行保护区灭火,当报警控制器处于手动状态,报警控制器只发出报警 信号,不输出动作信号,由值班人员确认火警后,按下报警控制面板 上的应急启动按钮或保护区门口处的紧急启动按钮,即可启动喷放 QH 气溶胶1.4.4 保护区要求a、各保护区必须为独立的区域b、保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强不宜小于1200Pa。
c、 防护区的通风系统在喷放药剂前应关闭,并设置防火阀d、 防护区在无法自然通风的情况下,应有排风设备,释放灭火 药剂后应将其废气排净后人员方可入内,进行检修,如需提前进入需 要佩戴氧气呼吸器e、 为保证灭火的可靠性,在灭火系统释放灭火药剂前或同时, 应保证必要的联动操作,即灭火系统在发出灭火指令时,由控制系统 发出联动指令,切断电源,关闭或停止一切影响灭火效果的设备f、 防护区内应配备专用的防毒面具,设置于防火门两侧2. 消防安装方法2.1 施工2.1.1当防护区内有多台气溶胶装置,应将所有的气溶胶装置分 多组并联,每组不超过10个串联,然后通过两根线连接到气体控制 器上开关反馈信号,应将所用的气溶胶装置内反馈开关(常开型) 并联在一起,然后通过两根线连接到气体控制器灭火系统各组成部 分及装置的不带电外壳应可靠接地,并应考虑防雷击电流干扰灭火系 统的措施2.1.2灭火装置喷口正前方0.5m内不允许有障碍物2.1.3 本设计灭火装置的安装为悬挂式,不受位置高低的影响,灭火装置严禁擅自拆卸,安装后不允许移动2.1.4 在电缆,电力接头处需设有气溶胶2.2 操作与使用2.2.1 自动控制:在防护区无人时,将自动灭火控制器内控制方 式转换开关拨到“自动”位置,灭火系统处于自动状态。
当防护区第 一回路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时,发出警报,指示火灾发生的部位,提 醒工作人员注意:当第二回路探测器发出火灾信号后,自动灭火控制 器开始进入延时阶段,同时发出联动指令,关闭联动设备及防护区内 除应急照明外的所有电源,自动延时30秒向控制火灾区内所有的QH 气溶胶灭火装置发出灭火装置发出灭火指令,喷放气溶胶进行灭火作 业2.2.2手动控制:在防护区有人工作或值班时,将自动灭火控制 器内的控制方式转换开关拨到“手动”位置,灭火系统即处于手动控 制状态,当防护区发生火情,可按下自动灭火控制器内的手动启动按 钮,或启动设在防护区门外的紧急启动按钮,即可按上述程序启动灭 火系统,实施灭火,在自动控制状态下,仍可实现电气手动控制,手 动控制实施前,防护区内的人员必须全部撤离2.2.3 当发生火灾警报,在延时内发现不需要启动灭火系统进行 灭火的情况时,可按下自动灭火控制器上或手动控制盒内的紧急停止 按钮,即可阻止灭火指令的发生,停止系统灭火程序2.2.4 发生火灾后,保护区两端大门应及时关闭,以免影响效果2.2.5 同一个防护区的灭火装置必须嫩同时启动,动作响应时差不得大于 2s3. 排水施工方法3.1 排水系统重力流排水管±0.000 以上用硬聚氯乙烯排水塑料管(PVC-U),粘接;土0.000以下用离心机制铸铁排水管,胶圈接口。
3.2 预制加工:根据图纸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按预留口位置测 量尺寸,绘制加工草图根据草图量好管道尺寸,进行断管断口要 平齐,用铣刀或刮刀除掉断口内外飞刺,外棱铣出15°角粘接前 应对承插口先插入试验,不得全部插入,一般为承口的3/4 深度试 插合格后,用棉布将承插口需粘接部位的水分、灰尘擦拭干净如有 油污需用丙酮除掉用毛刷涂抹粘接剂,先涂抹承口后涂抹插口,随 即用力垂直插入,插入粘接时将插口稍作转动,以利粘接剂分布均匀, 约30s至lmin即可粘接牢固粘牢后立即将溢出的粘接剂擦拭干净 多口粘连时应注意预留口方向3.3 干管安装:首先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坐标、标高预留槽洞或 预埋套管埋入地下时,按设计坐标、标高、坡向、坡度开挖槽沟并 夯实采用托吊管安装时应按设计坐标、标高、坡向做好托、吊架 施工条件具备时,将预制加工好的管段,按编号运至安装部位进行安 装各管段粘连时也必须按粘接工艺依次进行全部粘连后,管道要 直,坡度均匀,各预留口位置准确安装立管需装伸缩节,伸缩节上 沿距地坪或蹲便台70〜100mm干管安装完后应做闭水试验,出口 用充气橡胶堵封闭,达到不渗漏,水位不下降为合格地下埋设管道 应先用细砂回填至管上皮100mm,上覆过筛土,夯实时勿碰损管道。
托吊管粘牢后再按水流方向找坡度最后将预留口封严和堵洞3.4 立管安装:首先按设计坐标要求,将洞口预留或后剔,洞口 尺寸不得过大,更不可损伤受力钢筋安装前清理场地,根据需要支 搭操作平台将已预制好的立管运到安装部位首先清理已预留的伸 缩节,将锁母拧下,取出U型橡胶圈,清理杂物复查上层洞口是 否合适立管插入端应先划好插入长度标记,然后涂上肥皂液,套上 锁母及U型橡胶圈安装时先将立管上端伸入上一层洞口内,垂直 用力插入至标记为止(一般预留胀缩量为20〜30mm)合适后即用 自制U型钢制抱卡紧固于伸缩节上沿然后找正找直,并测量顶板 距三通口中心是否符合要求无误后即可堵洞,并将上层预留伸缩节 封严3.5 支管安装:首先剔出吊卡孔洞或复查预埋件是否合适清理 场地,按需要支搭操作平台将预制好的支管按编号运至现场清除 各粘接部位的污物及水分将支管水平初步吊起,徐抹粘接剂,用力 推入预留管口根据管段长度调整好坡度合适后固定卡架,封闭各 预留管口和堵洞3.6 器具连接管安装:核查建筑物地面、墙面做法、厚度找出 预留口坐标、标高然后按准确尺寸修整预留洞口分部位实测尺寸 做记录,并预制加工、编号安装粘接时,必须将预留管口清理干净, 再进行粘接。
粘牢后找正、找直,封闭管口和堵洞打开下一层立管 扫除口,用充气橡胶堵封闭上部,进行闭水试验合格后,撤去橡胶 堵,封好扫除口3.7 排水管道安装后,按规定要求必须进行闭水试验凡属隐蔽 暗装管道必须按分项工序进行卫生洁具及设备安装后,必须进行通 水通球试验且应在油漆粉刷最后一道工序前进行3.8 地下埋设管道及出屋顶透气立管如不采用硬质聚氯乙烯排水 管件而采用下水铸铁管件时,可采用水泥捻口为防止渗漏,塑料管 插接处用粗砂纸将塑料管横向打磨粗糙3.9 粘接剂易挥发,使用后应随时封盖冬季施工进行粘接时,凝固时间为2〜3min粘接场所应通风良好,远离明火3.10 排水透气管出屋面高度非上人屋面为0.7m;当透气管4m内有门窗,透气管应高出门窗顶 600mm 或引向无门窗的一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