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国有安全知识保障程度提高的八大因素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24392508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约国有安全知识保障程度提高的八大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制约国有安全知识保障程度提高的八大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制约国有安全知识保障程度提高的八大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制约国有安全知识保障程度提高的八大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制约国有安全知识保障程度提高的八大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约国有安全知识保障程度提高的八大因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制约国有安全知识保障程度提高的八大因素 “安全第一”的观念还不牢靠,管理机制不完善 部分煤矿经营者坚持“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不强,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安全。对安全生产法所确立的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保障制度不落实,往往是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投入没保障,规章制度不完善。甚至一些煤矿,受利益驱使,“要钱不要命”。近年来,在煤炭市场需求旺盛、煤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许多煤矿超能力突击生产而导致的事故明显增多。 安全投入不足,欠账较多 近年来,煤炭企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安全投入有所增加,但安全欠账仍然较高,其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煤炭供应增长主要依靠生产矿井挖潜改造,煤矿原有的安全生产设施和

2、设备多数已不适应能力增长的要求;二是国家对安全知识生产的标准提高,矿井原有的“一通三防”、机电运输、巷道支护等安全设施、设备和工程,需要进一步改造和完善;三是国有煤矿历史安全欠账太多;四是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煤炭企业经济状况仍然较差,企业自我投入的实力较弱。 安全基础薄弱 煤矿防灾系统不健全,防灾系统能力不足,发挥不好,相当多的矿井防灾系统的设施陈旧,技术装备落后和老化。40%的高瓦斯矿井还没有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大多数安全知识监测监控系统局限于监测方面,缺少监控功能。1/3的国有煤矿产能的瓶颈是通风系统能力。有的煤矿排水抗灾能力小,防治水措施不足,有淹井危险。多数国有地方煤矿通风系统存在问题

3、,包括通风机老化、通风断面小等。机电和运输设备老化,保护装置不齐全,防爆性能差等问题。根据对黑龙江省四大矿业集团和大雁煤业公司调查,主要设备超期服役率高达40,其中50年代设备占30%;机电固定设备新度系数仅为0.5。 小煤矿仍然是制约安全知识生产的主要矛盾 全国现有的28000处煤矿中,小煤矿25000多处,占煤矿总数的90。这些小煤矿生产方式落后,安全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大部分不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而且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许多人缺乏应有的安全常识。这些年,煤矿发生的重特大事故有70%以上是发生在小煤矿。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 国有煤矿中采掘一线工人相当一部分是农民工,特别在经济

4、效益较差的西部地区煤矿。多数农民工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安全意识较低。农民工一般采用协议工的形式,一般在煤矿干几年,有的刚熟悉了工作,就卷铺盖走人,流动性较大,安全教育缺乏针对性,违章作业现象时有发生,人的不安全因素较为突出。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全国各地煤矿对外承包工程比较普遍。外包队伍整体技术素质差,缺乏安全装备,流动性大,难管理,是煤矿生产建设中极不稳定的队伍,有些包工头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顾工人生命安全,违章施工。2004年6月29日某煤矿发生的塌冒事故,就发生在外包队伍。如何加强煤矿外包队伍和外包工程的监管是摆在煤矿监管部门和煤炭企业的重要课题。 煤矿重大科技攻关课题难以实施,重大安

5、全技术问题难解决 目前我国煤矿在“一通三防”、防治水、矿井深部地压、冲击地压、高温害和支护等方面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严重威胁着安全知识生产。这些涉及行业技术发展共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技课题,国家支持范围和力度与过去相比大大减少,基本上处于中断状态。重点煤炭企业下放后,受单个企业和科研院所经济实力限制,难以开展技术攻关。 煤矿专业技术人才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 目前国有煤矿中,大专以上程度的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为60以上。在近40个年产50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炭企业中,工程技术人员不足2000人。由于煤炭行业困难,地矿类专业学生在全校学生中所占比例,由几年前的40%下降到目

6、前的5。据9所原煤炭高校的不完全统计,19992002年共有毕业生37931人,到煤炭行业就业的只有3538人,占9.3。某矿业集团近10年流失人才900多人,其中技术人才270人,10年内未进1名大学生。技术人员匮乏和层次低使技术措施不到位,制约安全知识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煤炭行业管理相对弱化,宏观调控乏力,安全管理缺乏有力的体制保障 安全知识监察体制不完善。近年来,随着煤炭行业管理机构的撤销,国家对煤炭行业的宏观调控乏力。特别是一些产煤省撤销了煤炭管理机构,政府对煤炭工业的行业监管弱化,资源管理、技术政策、劳动管理、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监管都不到位。从国外主要产煤国家的情况看,对于作为资源性能源产业的煤炭工业,政府监管和调控的手段都比较强。美国年产煤炭10亿吨左右,美国能源部拥有14000名直接雇员,其中2000人左右从事与能源政策相关的工作。能源部下属的能源信息署拥有600多名职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