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探索影响初中生物理解题思维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24385554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论文)探索影响初中生物理解题思维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探索影响初中生物理解题思维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探索影响初中生物理解题思维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探索影响初中生物理解题思维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毕业设计(论文)探索影响初中生物理解题思维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论文)探索影响初中生物理解题思维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探索影响初中生物理解题思维的策略及其有效性的研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中文摘要3Abstract41绪论51.1文献综述51.1.1 相关概念51.1.2相关研究101.2本研究的主要意义121.2.1 本研究的基本问题思路121.2.2 本研究的总体假设121.2.3 本研究的基本方法122研究一:初中生物理学习现状调查132.1研究目的132.2研究方法132.2.1被试:132.2.2研究材料:132.2.3研究程序与方法:132.2.4数据分析:132.3结果与分析142.3.1初中生物理学习现状的调查结果142.4讨论162.4.1关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162.4.2 对中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分析与评价162.4.3 对初中生物理问题

2、解决学习状况的分析与评价182.5本研究总结183研究二:影响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193.1 研究目的193.2 研究方法193.2.1 被试193.2.2 研究材料193.2.3 研究程序与方法193.2.4 数据分析193.3 结果与分析203.3.1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203.3.2 影响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因素及其分析203.4 讨论213.4.1关于影响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观因素213.4.2 关于影响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客观因素223.5 本研究总结224论文结果的反馈:24参考文献25中文摘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影响初中生物理解题思维的策略及其有效

3、性,为适应当前创新型教育为导向的新课程改革目的同时为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新的视野,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学科问题解决及其思维补充研究案例。主要通过的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发放两份问卷,一份主要用于调查学习现状,另一份主要是调查影响因素以及有效解题策略。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初中生解题策略存在差异,部分学生能够合理利用解题策略。【关键词】:初中物理 问题解决 思维策略Abstract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al strategy for solving problems and their

4、 effectiveness, to meet the current innovative education reform-oriented curriculum for teaching purposes ,by the way to change the way providing a new vision for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disciplines problem solving and thinking to add a case study. The method is mainly through the questionna

5、ire, two questionnaires issued, mainly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a learning situation, anoth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factors, and effective problem solving strategies. Study concluded that differences i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some students can appropriately util

6、ize problem solving strategies【keyword】Problem solving Thinking strategies junior high school1绪论1.1文献综述1.1.1 相关概念1.1.1.1 问题所有的问题解决必定以对问题存在的认识为开始(John B Best 著,黄希庭等译 2000)。离开了问题,问题解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研究问题解决前首先有必要对“问题”的概念、属性及其分类有所认识。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问题的概念提出过不同的看法(王祖浩,张天若,2003)1.哲学家岩奇允胤根据主体的经验,提出问题是基于一定的科学知识

7、的完成,积累,为解决某种未知而提出的任务(马忠林,1996)2.梅耶(mayer)根据主体面临的情境,认为当问题解决者想经过某种情境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而且问题解决者不知道如何扫除两种状态之间的障碍时,产生了问题问题由三部分组成,即给定状态(或初始状态,初始条件),目标状态及阻止给定状态转变为目标状态的障碍(皮连生,1998)3.张春兴等(1998)按照认知心理学标准,认为问题是个人在有目的的,待追求的而尚未找到适当手段时感到的心理困境。4.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必须包括四个方面:即目标,给定条件,转换方法,障碍,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问题与主体有关,所有问题都是相对于问题解决者来

8、定义的;二是问题对于主体来说,一定存在困难或障碍,问题是矛盾或困难在特定主体的头脑中的反映。5.国际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Polya)根据客体在主体头脑中的反映,认为问题即困难,并将问题概括为,找出适当的行动去达到一个可见而不即时可及的目的其中困难的程度就含于问题的概念本身之中,哪里没有困难,哪里就没有问题(戴再平,1996)6.在1988年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上,“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课题组根据问题的特征,认为作为“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主要是指非常规问题(nonroutine problem),它包括了非传统的文字应用题及智力游戏题等开放问题(林革,2003)7.学科教学人员

9、进行问题解决的教学时,认为例题和习题(question)也属于问题,是一种结构良好的知识丰富的教科书问题(problem),但它不是人类尚未解决的绝对问题,而是对学生而言的相对问题,教科书中的相对问题也可分为两类:(1)事实性问题,即仅仅需要较低层次认知技能(如观察、记忆、注意等)参与就能够解决的例题和习题,它适合于事实的学习:(2)技巧性问题,即需要高级思维技能(如发散或集中思维或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例题和习题,换言之,即通过常规的方法或概念或规则不能直接解决的非常规性问题,那么,它更适合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技能的训练等(林革,2003)本研究的问题主要是指结构良好的知识丰富的相对问题,

10、即相对于初中生的物理学科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仅需要高级思维技能参与,同时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依托。问题的类型: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问题的类型不同,其加工过程亦不同。不同类型的问题要有不同的解决策略。因此,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分类是研究问题、解决策略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问题分类的方法与结果。在问题解决的研究中,对于问题类型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根据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分类。格林诺把心理实验常用问题划分为三种类型:归纳结构的问题;转换的问题;排列的问题;还有一些问题则是这三种主要类型的复合。(心理学卷 1991)每种类型的问题都有相应的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技能

11、及策略这种问题类型的划分在一般问题解决的研究中颇为常见。G波利亚在欧几里德问题分类的基础上,把问题分为“求解”的问题和“求证”的问题。(G波利亚 1982) “求解”的问题的要求是寻求(作出、产生、得到、鉴别)某一对象问题的未知量,例如,当你问“他说了什么”时,你是提出了一个“求解”的问题;“求证”的问题的要求是决定某一论断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证明它或反驳它当你问“他说了那个吗”,你便是提出一个“求证”的问题。2.根据问题提出的主体进行分类。格泽尔斯(Getzels)把问题分为他人提出的问题(presented problems)和自己发现的问题( discovered problems)。(

12、曹南燕1991)他认为,越是需要自己发现的问题,越有创新的机会。3.根据问题诸要素的明确程度进行分类。雷特曼(Reitman)把问题分为良好定义的问题(welldefined problems)和非良好定义的问题(illdefined problems)。(陈英和1996)前者是指那些具有完整的初始条件、目标状态和转换手段的问题后者是指那些在许多方面都没有明确说明的问题。4.根据问题的目标或答案状况进行分类。根据问题有无固定答案可把问题分为: (1)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在现存知识中已有肯定的答案,它与个体的关系是相对的,对有些人是问题,对另一些人就可能不是问题,如一些数学题的解答;(2)无固定答

13、案的问题。这类问题或者没有答案或者迄今还没有找到答案,或者有很多答案,如“什么食物最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彭聃玲 1996)根据问题答案的性质,可把问题分为答案开放的问题(openended problems)和证实答案的问题(solutioncomfirming problems)。(温世颂.1986)前者是指问题只要被解答,任何答案均被接受;后者是指问题的答案固定而且已被确认,学生必须求得相同的答案,以证明其原则应用的正确性。可以把这两种问题分别看作是有多个答案或固定答案的问题。前苏联认知心理学家兰达(Lev NLanda)的问题分类观为问题解决的研究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Lev N.

14、 Landa 1976)兰达划分问题类型的依据有三个方面:(1)是否所有人都能求得该问题的答案; (2)是否所有人都能求得该问题的正确答案; (3)是否所有人都能求得该问题相同的正确答案。当然,这里的“所有人”不是指个人的总体,而是指在一定范围之内,具有大致相同的知识和能力背景的群体,比如同年级的学生。兰达按照上述三条分类依据,把问题分为如下几类:算法问题。如两位数的加减乘除,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等等。这类问题,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那么,所有人都能求得问题的答案;所有人都能求得正确的答案;所有人都能求得相同的正确答案。这类问题称为“算法问题”。半算法问题。例如,请写出“两个数的和

15、的平方的通用表达式”。这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表达式,如(a+b)2=a2+2ab+b2, (x+y)2=x2+2xy+y2, (+)2=2+2+2,等等。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按照正确的解题规则,所有人都能求得这个问题的答案;所有人都能正确解决这个问题;并非所有人都得出完全相同的答案。这类问题称为“半算法问题”。半启发问题。如这样一个问题,“当两句相邻的句子中都使用了同一个词,就会给人一种单调、重复的感觉。请用一个同义词代替其中的一个,可以查阅词典。”因为可以查阅词典,所以任何人都能完成这个任务。但是由于对某些词语是否为同义词(因为词典中有些词只有近义词,并不能相互替换)的理解和判断往往带有主观性,并依赖于每个人各自的个体经验,即使可以使用词典,也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所有人得出同一答案的可能性则更小了。因此,虽然这类问题能得出答案,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得出正确答案,更不会都得出同一正确答案。这类问题就是“半启发问题”。启发问题。这类问题不能保证问题一定能得到解决,更不能保证都能正确的解决,更不必说得出同一正确的答案。这类问题是具有“创造性”的问题,在现实中也是很常见的。1.1.1.2问题解决1.心理学对问题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