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现象微课设计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24050372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心现象微课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离心现象微课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离心现象微课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离心现象微课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离心现象微课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离心现象微课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心现象微课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离心现象微课教学设计【课题】离心现象【教学时间】15分钟【教学对象】高一学生【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安排:本节课将系统地介绍离心现象的特点、产生条件及应用:首先,教材在学习了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需要向心力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时,物体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改变?引发学生思考并实行预测。其次,通过实验验证学生的猜想并对实验实行分析,给出离心现象的概念和条件。最后,通过一些生活实例,说明离心现象的应用及防止。教材的特点: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粤教版的特色就在于其内容的编排顺序。它是先让学生知道离心现象产生条件后,再引出生活

2、中的例子。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学生顺利将向心力知识迁移至本节课中,降低了学生分析实例时的难度,突出了实验探究。【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基础:在学习离心现象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和向心力的相关知识,理解圆周运动和向心力之间的关系。2、兴趣特点:作为高一的学生,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一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希望能利用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 3、认知困难:针对离心现象这门课,同学们认为存有着离心力的作用,难以将离心现象与向心力联系起来,这对学生理解整个物理本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离心现象的特点;(2)掌握离心现象产生的条件;(3

3、)明白生活中离心现象的利用和防止。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得出离心现象的特点及产生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让同学们感受到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并乐于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教学重点】 离心现象的产生条件【教学难点】 离心现象运动轨迹的分析2、教学媒体设计:充分利用实物、视频、图片等材料,为学生学习物理规律提供必需的感性材料。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离心现象发生时物体运动的位置和力两者同时变化的情况,强化学生的感性理解;通过离心轨迹演示仪和自制的脱水机模型将离心现象体现于学生面前,协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现象的本质,使感性理解上升为理性理解,定性分析上

4、升为半定量分析。既增大教学容量,又提升教学效率。3、学法指导:(1)联系新旧知识(2)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观察、思考、总结(3)联系生活【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离心现象演示仪、乒乓球塑料盖、橡皮、自制脱水机模型【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1、观看视频(1)两个同学正在手拉手绕着一个中心点旋转:让学生观看两个玩轮滑的同学在绕着一个中心点旋转的视频,并提出问题。 让同学观察到两个同学松开手后就会相互远离,从而再次提出问题,引出新课。引导观察:注意玩轮滑的同学的运动情况。问:为什么两个同学松手后会相互远离?根据前苏联心里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5、”理论,创设稍高于学生原有知识水平的物理情境, 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所以,借助视频这个多媒体手段来展示生活中的例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疑问。选择滑轮这个素材的原因除了它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以外,更主要是它体现了有无向心力的不同情况。观察实验学生实验:乒乓球的运动用手晃动塑料瓶盖,当停止晃动塑料瓶盖时,乒乓球将沿着瓶壁做圆周运动,当用手拿走塑料盖时,乒乓球将远离原来的圆心运动。绳子与乒乓球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用手拉动绳子,使绳子带动乒乓球做圆周运动,当手松开绳子之后,乒乓球也会远离原来的圆心运动。分别将实验现象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当中:实验目的: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发现当物体提供向心力的合外

6、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提供所需向心力,物体会做什么运动,让学生感受实验。实验要求:1、明确实验中怎样做能够使合外力小于所需向心力,以及合外力突然消失。2、要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实验过程: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课堂,对学生的实验实行指导。教师实验:将黑色的小物块放在圆盘上面,转动圆盘,小物块将随着圆盘做圆周运动。当我们持续增大圆盘的转速,小物块将会远离圆盘的圆心运动。将实验的结论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当中:由学生对以上三个实验的实验现象实行总结,可归纳其有一个共同特点,并得出离心现象的定义。引导问题:1、乒乓球一开始做的是什么运动?2.如果充当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提供所需向心力,物体会做什么运动

7、?演示:小球做圆周运动。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实验要求。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实验鼓励学生大声表达。注意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总结实验给出概念思考期望回答:1、合外力等于所需向心力。预测现象观看听讲记录动手实验展示解说听讲理解听讲记录表述 与学生进行复习,顺利将向心力与该现象联系在提起,避免了学生不自觉的运用错误前概念来分析问题。同时为实验探究做好充分的理论引导。实验器材为教师自制教具,可以根据具体实验情况调整。实验操作简单,可行性高,现象明显。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体现探究的理念,锻炼设计实验能力;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达到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使学生体验成功,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让

8、学生自己开口说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借助多媒体课件回顾实验,将抽象的物理情境清晰地、分步骤地展现出来,有利于把学生的巩固对整个实验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讨论1、建立概念可是,离心现象的产生需要满足某种条件,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2、实验分析借助动画,教师逐步讲解,肯定学生的结论,得出实验结论。 得出离心现象满足的两个条件。由教师给出离心现象的概念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充当向心力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所需向心力,出现逐渐远离圆心这一现象,称为离心现象。3、解决课前问题提问:物体远离圆心运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提问结合多媒体,分步讲解。讲授思考听讲、思考期望回答:1

9、、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运动。2、保持力消失瞬间的运动继续运动。3、是圆周的切线方向。思考记录理解听讲记录离心现象的轨迹,课本并不要求学生学习。但适当提及这一问题,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将本节课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半定量的层次,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由于在高中阶段学生没有掌握曲率半径、角速度方向等知识,因此无法从法向加速度的角度与学生解释曲线。为此突出运用了圆周运动中取临界点分析法、数学逻辑的排除法来与学生讲解,化抽象为形象,化陌生为熟悉。 回顾课前实例,尝试让学生独立分析,即锻炼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体验成功感。生活应用1、分析脱水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自制的脱水机模型,教师当场

10、演示脱水机从启动到停止的整个工作过程。提示水珠所需的向心力由它的附着力提供。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尝试自己解释当中的离心现象2、有害离心现象限速牌减速带防护罩演示实验提示:对于海绵中的水,它与海绵之间的附着力是它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一开始转的慢是没有甩出,因为它足够提供向心力。提醒学生平时应多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展示有害离心现象。强调事物具有两面性。思考观看观察思考思考 以自制的脱水机教具直观的展示脱水机的整个工作过程,有助于学生了解离心现象是如何应用其中的。将课堂教学全面推进应用阶段,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离心现象,培养学生具有将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体现物理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