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汇总及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23915078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汇总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汇总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汇总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汇总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汇总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汇总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试题汇总及答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6%)每个2分 1、粘性土:塑性指数大于10的土 2、自重应力:由土体自身重力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 3、压缩模量:在完全侧限条件下,竖向压应力与压应变的比值 4、最终沉降量:地基土层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不断产生压缩,至压缩稳定后地基表面的沉降量 5、正常固结土:超固结比等于1的土 6、地基承载力: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7、临塑荷载:地基土开始出现(塑性区)剪切破坏时的地基压力 8,附加应力:由建筑物的荷载或其他外载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1、 主动土压力:在墙后填土作用下,墙发生离开土体方向的位移,当墙后填土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2、3、

2、 软弱土层:把处于软塑、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层,处于松散状态的砂土层,以及未经处理的填土和其他高压缩性土层视作软弱土层。4、5、 换填垫层法:换填垫层法是一种直接置换地基持力层软弱土的处理方法,施工时将基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除,分成回填砂、碎石、灰土等强度较大的材料,并加以夯实振密.6、7、 桩基:依靠桩把作用在平台上的各种载荷传到地基的基础结构。8、9、 地基处理:软弱地基通常需要经过人工处理后再建造基础,这种地基加固称为地基处理。10、二、选择题1、土中水自下而上渗流时,会导致土中有效应力(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某原状土样的天然重度=17kN/m3,含水量

3、 w=22。2,土粒比重ds=2。72,则该土的孔隙率为( )。A、25.3% B、53.7% C、34.1% D、48。8%3、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的三个基本物理性指标是( ).A、 w、 、e B、w、Sr、e C、 w、ds、 D、 w、 ds、 Sr 4、土的压缩系数越( )、压缩模量越( ),土的压缩性就越大. A、高,低 B、低,高 C、高,高 D、低,低5、在饱和粘性土上施加荷载的瞬间(即t=0)土中的附加应力全部由( )承担。 A、有效应力 B、孔隙水压力 C、静水压力 D、有效应力与孔隙水压力共同6、在达到同一固结度时,单面排水所需时间为t,则同样条件下,该土双面排水所需时间为

4、( )。7、土中某点处于剪切破坏时,破坏面与小主应力作用面间的夹角是( )。 A、90o + B、45o +/2 C、 D、45o /28、比较临塑荷载、临界荷载和极限荷载的大小( )。 A、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 B、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 C、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 D、临塑荷载临界荷载极限荷载9、产生三种土压力所需的位移之间的关系是( )。A、三者相等 第2页B、主动状态位移被动状态位移静止状态位移C、主动状态位移静止状态位移被动状态位移 D、主动状态位移被动状态位移静止状态位移1、B 2、D 3 、c 4、A 5、B 6、D 7、D 8、C 9、C一. (共74题,共148分)

5、1。 用粒径级配曲线法表示土样的颗粒组成情况时,若曲线越陡,则表示土的 ( ) (2分) A。颗粒级配越好 B。颗粒级配越差 C.颗粒大小越不均匀 D。不均匀系数越大 参考答案:B 2. 判别粘性土软硬状态的指标是 ( ) (2分) A.塑性指数 B。液性指数 C。压缩系数 D。压缩指数 参考答案:B 3. 产生流砂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动水力 ( ) (2分) A。方向向下 B。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C.方向向上 D。方向向上且等于或大于土的有效重度 参考答案:D 4。 在均质土层中,土的竖向自重应力沿深度的分布规律是 ( ) (2分) A.均匀的 B.曲线的 C.折线的 D。直线的 参考答

6、案:D 5。 在荷载作用下,土体抗剪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 ) (2分) A.附加应力的变化 B。总应力的变化 C.有效应力的变化 D。自重应力的变化 参考答案:C 6。 采用条形荷载导出的地基界限荷载P1/4用于矩形底面基础设计时,其结果 ( ) (2分) A。偏于安全 B。偏于危险 C。安全度不变 D.安全与否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A 7。 下列不属于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常用图表的是 ( ) (2分) A.钻孔柱状图 B。工程地质剖面图 C.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D。土工试验成果总表 参考答案:C 8. 对于轴心受压或荷载偏心距e较小的基础,可以根据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k、Ck按公式确定地基承载力的

7、特征值。偏心距的大小规定为(注:Z为偏心方向的基础边长) ( ) (2分) A。e/30 B。e/10 C.eb/4 D。eb/2 参考答案:A 9。 对于含水量较高的粘性土,堆载预压法处理地基的主要作用之一是 ( ) (2分) A.减小液化的可能性 B。减小冻胀 C.提高地基承载力 D。消除湿陷性 参考答案:C 10。 用以衡量土透水性大小的指标是 ( ) (2分) A.水头梯度 B。渗透系数 C.动水力 D.相对密实度 参考答案:B 11. 关于自重应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2分) A.由土体自重引起 B。一般不引起地基沉降 C.沿任一水平面上均匀地无限分布 D。大小仅与土的天然重

8、度相关 参考答案:D 12. 土体的总应力抗剪强度指标为c、,有效应力抗剪强度指标为c、则其剪切破坏时实际破裂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为 ( ) (2分) A。 B. C. D。 参考答案:C 13. 太沙基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理论假设基础底面是 ( ) (2分) A。粗糙的条形面积 B。光滑的条形面积 C.粗糙的矩形面积 D.光滑的矩形面积 参考答案:A 14。 当挡土墙后填土中有地下水时,墙背所受的总压力将 ( ) (2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A 15。 详细勘探探孔的深度以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为原则,当基础宽度不大于5m,且沉降计算深度内无软弱下卧层时,对

9、条形基础,探孔深度一般可取基础宽度的 ( ) (2分)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参考答案:C 16. 基底附加压力式中d表示 ( ) (2分) A.室外基底埋深 B。室内基底埋深 C。天然地面下的基底埋深 D。室内外埋深平均值 参考答案:C 17. 对于砌体承重结构,在计算地基变形时,控制的变形特征是 ( ) (2分) A.沉降量 B.倾斜 C。局部倾斜 D。沉降差 参考答案:C 18. 以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桩基础,桩顶嵌入承台的长度不宜小于 ( ) (2分) A。10mm B。20mm C。50mm D。150mm 参考答案:C 19。 一般情况下,软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值小于

10、 ( ) (2分) A。1OkPa B。20kPa C.40kPa D.60kPa 参考答案:B 20。 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可以用试验直接测定的指标是( ). (2分) A。含水量 B。孔隙比 C。土的密度 D.土粒的相对密度 参考答案:A,C,D 2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分) A.当IL0时,粘性土处于坚硬状态 B。当I1.0时,粘性土处于流塑状态 C。当IL=0。2时,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 D。当IL=0。72时,粘性土处于硬塑状态 参考答案:A,B 22. 基底压力的分布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2分) A.基础的大小及刚度 B.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大小和分布 C.地基

1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D。地基的均匀程度 参考答案:A,B,C,D 2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分) A.框架结构的变形由沉降差控制 B.单层排架结构的变形由沉降差控制 C。多层或高层建筑结构的变形由倾斜值控制 D.高耸结构的变形由倾斜值控制 参考答案:A,B,C,D 24. 通常称的软土,应有下列哪些特征:( ) (2分) A。含水量较高 B。结构性较强 C.抗剪强度较高 D。压缩性较低 参考答案:A,B 25. 靠近山区坡底的洪积土,具有的特点是 ( ) (2分) A。颗粒细小、地下水位较深 B.颗粒较粗、地下水位较浅 C.颗粒细小、地下水位较浅 D.颗粒较粗、地下水位较深 参考答案

12、:D 26。 某土样的液限WL=36,塑限wP=21%,天然含水量w=26,则该土的液性指数为( ) (2分) A。0.15 B.0.33 C。0。67 D。15 参考答案:B 27. 地下水位上升将使土中自重应力 ( ) (2分)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在砂土中增大,在粘性土中减小 参考答案:C 28. 某一土层加荷经历一定时间后,其平均固结度的大小 ( ) (2分) A.与加荷经历时间成线性关系 B。与土层厚度成线性关系 C.与固结系数相关 D.与土的内摩擦角大小相关 参考答案:C 29. 土体达到极限平衡时,剪切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1作用方向的夹角为 ( ) (2分) A。 B。 C.450 D. 参考答案:D 30。 下列因素中,与无粘性土的土坡稳定性相关的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