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秒的认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23913350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时 秒的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课时 秒的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课时 秒的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课时 秒的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课时 秒的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时 秒的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时 秒的认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时、分、秒【单元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培养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教育学生珍惜分分秒秒。【重点难点】1.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2.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问题。【教学指导】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钟表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知道了“整时”、“半时”、“几时刚过”、“不到几时”几种关于时刻的说法。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今后学习年、月、日打下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教材以各种倒计时作为

2、素材,引出一系列有关时间的问题,从而完成对时、分、秒的认识。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新千年根本没有印象,体会也不深刻,所以不易引起学生深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创设了运动场上学生赛跑时的情境。由于这些事情发生在学生们的身边,使得学生特别感兴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入对时、分、秒的认识和学习。【课时安排】建议共分2课时:第1课时秒的认识1课时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1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 秒的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

3、和习惯。【重点难点】建立秒的时间概念。【教学准备】钟表课件、实物钟表。【情景导入】引出秒的概念。1.出示第2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七、二、一!)2.老师提问: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1秒)师小结: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进行新课】一、出示学习目标: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二、出示自学指导:1.拿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2.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

4、呢?三、后教环节:1.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师说明: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最细最长的针就是秒针。2.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用课件演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的动作。请同学仔细观察。3.请同学谈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4.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并且分针走了一小格,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1分=60秒。)师总结: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分=60秒。5.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和同学们

5、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6.出示课本第4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的同学。【课堂作业】1.填一填。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1分钟写( )个字。2.填空: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从1数到30用了( )秒。1分=( )秒,120秒=( )分3.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课堂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关于秒的知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长。常

6、言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课后作业】1.了解一下自己小组的同学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回答问题:(1)谁跑的最快?谁跑的最慢?(2)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2.完成练习一的13,5,6题。第1课时秒的认识1分=60秒半分钟=30秒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时间,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数学活动引导学生体验秒、分的实际长短,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让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探究新知。本节课,教师设计开展大量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充分利用钟表模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拨一拨,认一认,想一想中主动探究新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