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作业管理一、作业管理概要二、作业标准(0S)与标准作业(S0)三、作业环境标准四、作业管理 作业标准(Operation Standard)是对作业步骤、内容、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标准进行设定的管理标准如果作业内容无法标准化的话,标准时间就失去了意义 一、作业管理概要 1.作业管理的意义与职能 制造业的作业管理是以顺利完成生产计划为目的,对生产作业进行标准化的统筹与管理的工作,追求的是圆滑、顺畅、标准、高效的生产作业管理它是处于生产管理与生产作业之间的具有计划、监查、管理职能的管理业务,是生产管理的基础作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在于作业标准的设定及标准作业的落实我们发现很多工场的生产的计划性很差,究其原因是生产管理的基础作业管理无法真正做到标准化管理,因此系统的可靠性非常之差,久而久之大家对计划失去了信心,于是现场管理成了以人脉关系去推动的系统,隐藏了大量浪费及不合理 作为生产管理基础的作业管理具有哪些职能呢? (1)计划——标准的设定 作为经营功能的现场实践即生产作业,需要对其作业方法、程序及标准工时进行设定,即作业标准是全部工作的基准与基础。
现代IE的作业研究方法,目的是设计最合理的省时、省力的作业方法,之后设定标准时间它是作业管理的基础,也是生产计划的基础 (2)统筹——调整与调度 根据生产计划进行生产时,总会有各种因质量、设备等系统可靠性原因造成的阻障与破坏,使计划执行出现困难此时就需要对系统进行综合的统筹与调整,使计划如期完成这种对问题进行调查、解决及资源调整指导的工作称为统筹或调度 统筹有调查、比较、调整三种职责调查是对生产计划的实施日程进行调查通过把过程与计划标准进行比较,确定执行的状态,之后对现状与计划、标准的实绩偏差进行调整与改善在这三种职能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循环调整与改善,最终提高管理的可靠性 2.作业管理与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中工艺、品质、设备、人员等职能的基础管理是作业管理,通过产品生产附加值得以实现,随之有了商业价值中的功能主体,通过作业管理的稳定及不断改进才使与生产相关的全部管理得以实现并取得进步那么,作业管理与生产管理中相关的管理职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分别进行说明 (1)工序管理与作业管理 生产过程中基本是由多个不同作业内容共同完成一道工序的有时—项作业也会完成为一道工序。
基本上作业管理与工序管理是—体的共同的管理工作,作业的质量与效率是工序质量与效率的的前提条件没有满意的作业管理,工序管理则无从谈起,基本上两者都有着追求稳定性及不断改善的共同的特征 (2)品质管理与作业管理 品质的制造是在工序内完成的,而工序是由多个作业组成的,由此可见,每次作业的质量稳定性直接决定产品品质工序质量即是评价作业质量的指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作业必须标准化,将作业标准化之后便是作业标准作业标准的可靠性水平直接影响品质水平 (3)设备管理与作业管理 在生产现场,机械与工装是完全有生命的生产要素,因为机械工装的每一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工作质量与作业效率,它强烈地作用于作业者及作业结果,同时相对于同一件工装又可以因使用方法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工作结果基于这种与作业者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我说机械与工装是有生命的,如果不进行完善的设备管理的话,作业管理则失去可靠性TPM(Total Production Maintenance)全面生产维护是作业及生产管理的重要一环 (4)成本管理与作业管理 标准成本管理方法是现代制造业普遍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
而实施标准成本的基准即是标准化作业设定的标准时间(ST),因此成本管理基础方法即包括作业管理中对标准时问的管理与更新作业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控制着成本管理的水平,是成本管理的基础 二、作业标准(0S)与标准作业(S0) 1.作业标准(0peration standard) 作业标准是对作业步骤、内容、方法、注意事项及质量标准进行设定的管理标准如果作业内容无法标准化的话,标准时间就失去了意义 下面就作业标准的编制目的、基准、规格进行说明: (1)作业标准的编制目的及重点注意事项 作业标准是为保证实现产品的规定质量,并在一定标准工时范围内完成作业的标准作业方法它重点叙述确保产品质量的过程与方法,并以IE的全部手段确保作业的效率,最终成为全员参与的作业改善的评价与检讨的基准,从而不断地提升作业的质量与效率,降低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现场作业管理中要对很多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作业标准的实现,其中编制者需要事前在作业管理及作业标准中明确的重要事项有如下几条: ①首先确保生产用材料及零件准时到位,且数量准确 ②材料及零件的质量稳定性(可靠性) ③作业中使用的机械工装是否可靠,明确操作方法。
④明确作业条件及方法步骤 ⑤设定标准时间及质量基准 ⑥出现不良及欠品时的处理方法 ⑦明确品质检查的责任人与频率 (2)作业标准要达到的效果作业标准在对作业者进行作业规范与指导时,期望达到如下效果(见表10-1):表10-1作业标准书FROM:IE部 工序标准时:10.4” NO:CGB-TOO2型号CGB Serise工位名装推杆组件入内壳额定数量IPCSNO作业顺序(步骤)作业重点(注意)质量特性,基准1取一内壳组件入装配夹具上(如图一)1.内壳组件正确装入装配夹具1.回弹弹弓必须有胶壳和推杆的米位上2将回弹弹弓2PCS(如图二)所示套入内壳米位上2.回弹弹弓位置要摆正丑弹弓套在米位上3将推杆组件之密封圈推至靠近装子弹头位置,并将推杆组件上之米位套在弹弓上如图三所示方向装推杆组件入内壳3.推杆组件之密封圈推到如[图三所示位置装配,装配后密封圈卡在内壳密槽内,且回弹弹弓套在推杆米位上2.推杆及其上密封圈正确装入相应位置装配后,推杆必须畅顺无阻4装配后应推动推杆2~3次,以确保推动畅顺无阻滞装配后之完图如图四设备工具手指套作业示意图装配夹具物料内壳(装螺丝块)推杆组件(SB002)回弹弹弓(SC577)安全事项PQC巡查保护用具版次日期编制22002-05-16谭兵IE审批:QC审批:AD审批: ①不论谁经过培训都可以实现同样的作业方法。
②作业可以保证一定的作业质量及效率,并作为成本管理的基准 ③作业方法合理,有节奏,有助于提高熟练度 ④可以作为标准时间设定与更新的基准 ⑤保证并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⑥成为生产计划的实施与结果评价的基准资料 ⑦成为作业改善的基准 (3)作业标准的编写标准 ①作业标准的编制不是仅仅将现有作业内容用语言描述即可编写的重点应包括作业内容中的步骤及注意事项以及判断作业结果的质量特性与基准见作业标准样本表10-1)① 作业标准的编写人要有基本的工程知识及文字编辑水平,以保证作业顺序、作业重点及质量特性等内容定义清晰,逻辑连贯,言简意赅对重点及复杂工序的操作必须由IE工程师及现场的负责人进行详细讲解,培训后才可以进行生产③当作业步骤过多时,以作业重点检查表的形式,压缩作业标准内容总之作业步骤、作业重点与质量特性是作业标准必须提示的内容④当作业方法复杂,需要时间配合精确的人机联合作业时,应考虑采用人机联合作业分析的形式表述 (4)作业标准的样式 作业标准因企业、产品、用途、目的不同而有很多样式,但无论怎样它都要使作业者在经过适当的培训后,达到作业标准所要求的方法、品质及效率。
为此作业标准内需要有以下项目 ①产品简图(或照片); ②标准时间; ③作业顺序与步骤; ④安全注意事项; ⑤作业内容的重点及注意事项; ⑥质量检查的频率与责任人; ⑦需达到的品质基准 2.标准作业(Standard 0peration) (1)标准作业(S0) 何为标准作业?很多人都会认为有了作业标准之后,严格执行有关方法与程序不就是标准作业吗?但其实这一理解是有偏差的标准作业是对周期性的人--机作业中有关人的作业动作程序进行标准化,目的是消除复杂人一机作业的动作浪费,固化增值动作的程序 标准作业包括三个要素: ①标准作业的周期时间; ②一个标准作业周期中手工作业顺序; ③标准在制品的数量(WIP)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标准作业所要达到的目的,生产现场在严格执行作业标准的同时,也有权力及义务对效率提出改善及革新的提案,前提是新方法必须有数据证明确实优于现行方法切忌现场管理者凭感觉判断任意更改标准,那样只会给生产造成混乱,严重时影响到生产计划的按期完成 因此,标准作业等于执行作业标准的同时在效率、成本、交期上进行科学改善与革新,特别是集中在作业者的动作上。
(2)标准作业图表 首先来理解标准作业程序(SOP),它是用来确定作业顺序和周期时间的,SOP显示总的加工时间,包括人一机作业时间以及作业者行走的时间在S0P基础上建立标准作业图表 标准作业单描述了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它包括了标准作业的三要素以及其他信息,如重点工位、质量控制点、安全检查点等(参见表10-2)另外作业指引是为了加深作业员对SOP的理解,对SOP的具体化的描述,是现场主管用于培训员工的工程文件,它包括了作业标准图的全部要素表10-2“标准作业综合单”,包括了“标准作业单”与“作业指导书”,图与表合二为一 三、作业环境标准 1.照明色彩 通过时间分析的作业时间评价,我们知道环境状态会直接影响到作业效率及作业者,不断检查改善作业环境是现场非常重要的工作下面就不同环境要素的标准进行说明: (1)照明 作业现场特别重要的环境条件之一,是照明对于精密作业与目视作业(检查),尤其重要它会影响到作业效率,及从业人员的疲劳度照明范围以拉台照明为主 (2)照度基准 一般照度请参照下表执行,对于特殊作业请参照该行业的标准标准照度(LX)作业区分作业场地1000(700~1500)超精密作业超精密机械加工、精密检查、电子零件、手表、照相机的装配、皮革、印刷活字的检查、制版修正、精加工500(300~700)精密作业精密机修加工,收音机、机、打印机、马达的装配,绕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