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3874066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体育学是研究体育科学体系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各种体育现象,揭示各种体育现象的过程、本质与规律。健康学主要研究人类如何保持健康及如何更科学地遵循生命规律和健康规律。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可以认识和发挥人体的运动能力,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两门学科中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重要的作

2、用,对于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各个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战术与技能、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实践能力,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具有健康的人格、强健的体魄,为学生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和应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学科核

3、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1.运动能力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体育展示活动和比赛,显著提高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能够掌握和运用所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比赛规则,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依据职业特点,独立或合作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做出合理的评价;能够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体育文化理解能力和运动欣赏能力。2.健康行

4、为健康行为是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和环境适应。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具备基本的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健康管理,了解职业健康安全知识:情绪稳定、包容豁达、乐观开朗,善于与人交往与合作,具备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存和生活的能力。3.体育品德体育品德是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

5、神风貌。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具有自尊自信、勇敢顽强、超越自我、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正确对待比赛的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能够胜任不同的运动角色,具有团队合作意识与负责任感;能够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二)课程目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够喜爱体育运动,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学会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增强体育运动能力,提高职业体能水平;树立健康观念,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道德现范和行为准则,发扬体育精神,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增强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团队意

6、识。使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三、课程结构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的要求,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强等特点,同时满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科学合理地设定本课程基础模块、拓展模块的课程结构和学时。(一)课程模块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个部分构成。总学时不低于144学时。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内容。基础模块包括体能和健康教育2个子模块,教学时数各18学时,总36学时。体能模块又包括健康体能、运动体能和职业体能,其中运

7、动体能可结合拓展模块中的运动技能系列实施。2.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继续学习与个性发展等方面需要的选修内容,分为拓展模块一-和拓展模块二。拓展模块一为限定性选修,包括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类运动、冰雪类运动、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类运动和新兴体育类运动7个运动技能系列。每个运动技能系列由若干运动项目组成,如足球、走与跑、啦啦操、自由泳、滑冰、太极拳、花样跳绳等。每个运动项目又由3个教学模块组成,以便学生对所选运动项目进行较为系统的学练。运动技能系列中每个项目的3个教学模块教学时数为54学时,两年共108学时。各地与各校可根据地方资源、学校特色、教师特长、专业需要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等,自

8、主选择拓展模块一的教学内容。拓展模块二为任意选修,具备条件的各地与各校在完成8个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自主进行4个学分的学习。3. 课程内容中的体能、健康教育和拓展模块一,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运动技能系列中各运动项目3个教学模块之间呈递进关系,即下一个模块是上一个模块的延续和发展,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衔接递进、螺旋上升或逐渐拓展的关系,如足球模块一、足球模块二、足球模块三。体能和健康教育可集中或分散安排在运动技能系列项目的教学之中。4. 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等,是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要纳入整体课程结构设计和教学计划中,列入作息时间安排中,与体

9、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相衔接,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二)学时安排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需修满8个必修学分,共计144学时,一般18学时折合为1学分。1818108四、课程内容(一)基础模块1. 体能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体能可分为健康体能、运动体能和职业体能3个教学模块。其中运动体能可结合拓展模块中的运动技能系列实施,此处不再列出。(1)健康体能健康体能的内容是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针对学生常见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素质不足等问题而设计的。该部分将田径(跑、跳、投)、体操(支撑、攀爬、悬垂、平衡、腾跃)中的练习,以及各种具有安全性、趣味

10、性、健身性、竞争性、集体性的活动进行合理组合,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内容要求 了解发展健康体能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健康体能锻炼计划制订的程序与方法,学会根据自身情况确定锻炼的方式、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评价自己的健康体能水平,并及时改进健康体能锻炼计划。 掌握并运用改善身体成分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改善体形,合理安排锻炼的时间、频率和强度等。 掌握并运用发展心肺耐力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耐久跑、游泳、跳绳、有氧健身操、长距离骑行和登山等。 掌握并运用发展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仰卧起坐、

11、俯卧撑、双杠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举重物和拉力器弯举等。 掌握并运用发展速度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小步跑、后蹬腿跑、加速跑、牵引跑、上坡跑接下坡跑等。 掌握并运用发展力量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进行蛙跳、快速推举重物等练习发展爆发力;运用重复练习法、负重抗阻力练习法、阶梯式极限用力法、静力练习法等发展最大力量。 掌握并运用发展柔韧性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坐位体前屈、压腿等静态拉伸和动态拉伸。 掌握并运用发展灵敏性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十字象限跳、六边形跳、“z”字形跑、折返跑、变向跑、“8”字绕环跑和移动躲闪等。 掌握并运用发展平衡能力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单腿站立

12、、燕式平衡和平衡站立等静态平衡练习;悬吊、双腿提踵下蹲、原地跳单脚落地、双足脚跟或双足脚尖走、单腿或双腿下蹲、弓步侧转体或弓步向后旋转等动态平衡练习。掌握并运用发展协调性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跳绳、踢毽、跨步跳、单足跳、交叉步跑、后退跑、钻栏架和跳栏架等。 掌握并运用发展反应时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固定信号源、移动信号源单-信号或选择信号练习等各类信号刺激练习法;根据口令快速变换动作练习,两人一组相互模仿对方动作练习,足球、篮球、排球两人一组的对抗练习等。(2)职业体能职业体能的内容是依据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如久站型、久坐型经久高度注意力型、局部力量型、局部耐力型、枯燥重复型、

13、高空作业型、狭小空间型、灵敏需要型)有针对性地训练与发展特定体能而设计的。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需求将具有锻炼性、职业针对性的练习内容加以开发和组合,设计出具有本校特色的职业体能教学方案。下面以久站型、久坐型、经久高度注意力型、特定职业型为例制定教学计划。内容要求 了解发展职业体能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理解职业体能对自已未来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与身心健康的关系:学会根据自身职业(劳动)特点制定职业体能锻炼计划。 掌握并运用针对久站型工作发展体能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膝关节保健操、踝关节保健操、双腿伸展放松保健操、仰卧拉伸操等;如器械健身练习,发展腰腹力量和下肢力量;如健身

14、跑、健身操练习,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尤其是腰部、腿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改善和消除肌肉疲劳。 掌握并运用针对久坐型工作发展体能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通过坐姿和站姿进行基本体操.舒展骨骼保健操、护理颈椎保健操练习缓解脑疲劳;如器械健身练习,发展腰部、背部、肩项部和腕部肌肉力量;如健身走、健身跑;等练习,改善和消除肌肉疲劳。 掌握并运用针对经久高度注意力型I作发展体能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强心肺保健操等;如器械健身练习,发展上肢、下肢肌肉力量:如通过闭目旋转接直线走、垫上侧滚翻等练习,加强抗眩晕能力:如隔网对抗球类项目练习,重点发展手腕灵活性和手臂力量,以及身体的协调性;如练习瑜伽,缓解精神

15、紧张。 掌握并运用针对警务、安保与消防等特定职业型工作发展体能的基本原理和多种练习方法。如通过障碍路径的综合训练、攀爬绳(软绳、硬绳)练习,重点发展攀、爬、越、摔身体素质及职业技能等;如器械健身练习,发展上肢、下肢肌肉力量。教学提示 采用丰富多样的内容与方式进行体能练习。如采用新额有趣的结对互助练习、教学比赛、拓展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体能练习的兴趣。 将健康体能、运动体能和职业体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体能全面发展。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创设体能练习的情境,指导学生掌握体能练习的运动强度和密度,增强体能练习的效果,提高体能练习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关注学生体能发展的需求差

16、异,体能学练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尤其应创设有利于体能较弱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能练习的教学情境与活动,使学生获得体验运动的成功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指导学生利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评价自己的体能水平,鼓励学生自愿结成锻炼小组,合作制订体能锻炼计划,相互评价、相互监督,提高锻炼效果,培养合作精神。2.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包括健康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膳食营养和食品安全,常见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安全运动和安全避险,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常见职业性疾病的预防与康复,环境、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以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内容要求 掌握健康的基本知识和促进健康的原则与方法,培养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