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3870381 上传时间:2022-09-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蚂蚁的救助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蚂蚁的救助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会认的字8个,会写的字15个,会掌握的词语14个。 2、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从中感悟到做人就应该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要知道去关爱他人,关爱生命。 3、帮助学生学习课文按顺序叙述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怎样的道德准则。 教学准备: 演示稿(文字片、图片、录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课题,学习新课 1、导语: 同学们,蚂蚁是一种体型极小的昆虫,然而就是这种小昆虫的相互救助之举,却给了作者以巨大的启迪。

2、我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们会对小蚂蚁产生一种新的情感,会有更多的感悟。 2、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齐读题目,思考问题: (1)“救助”是什么意思?(2)“蚂蚁的救助”是什么意思? 3、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默读边想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说一说课文大意。 二、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请学生提出预习生字时有什么困难。 2、重点指导学生易读混,易写错的生字。 3、出示生字卡,检查学习情况。 4、自读全文,画出新词,再把词语放到语句中读一读。 5、理解词语意思 6、小结: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写法,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下的读音。如“挣扎”与“挣到”都是在本课中出现的词语,

3、但它们的读音却不一样。希望在课文的学习中,不仅能掌握字的读音,写法,还要进一步深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作用,积累下来加以运用。 三、再次读书,理清课文顺序。 1、指名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3、在书中画出不懂的地方。 4、小结:多有意思的一件事呀!读后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和同学交流。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昨天的课上,我们结识了一位可敬的动物朋友。我们了解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齐读课题“蚂蚁的救助”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2、

4、学生汇报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读中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自学提示: (1)是什么事引起蚂蚁相互救助的 (2)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3)我在一旁又做了什么呢? (4)从这件事中,我受到什么启发?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3、交流过程: 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找出事情的起因。 (2)出示语句:我没有对它们实施救助,因为花盆中的水很快会渗下去,蚂蚁就可以着陆了。 (4)提问:读读改写的句子,你明白了什么?书中为什么这样写?(强调原因) 学习第二部分: (1)当花盆水渗下去时,发生了什么情况,我怎么想的,准备怎么做? (2)按提示填空回答问题。 当时

5、( ),我想( ),我准备( )。 (3)我为什么放弃救助蚂蚁的行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品味“意想不到”的意思。换一个词,意思不变。(意料之外、出乎意料等) (4)体验这种情感再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在谈救助过程时,品味词语、句子,体验作者情感。 (6)指名读第二部分,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词语说一说蚂蚁相互救助的过程。 学习第三部分: (1)指名读,作者看到蚂蚁的救助过程是怎么想的?有什么感受? (2)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三、总结全文,深化理解 1、作者写蚂蚁的救助这篇文章是为了什么? 2、归纳板书 蚂蚁的救助 关爱他人 关爱生命 用力 互相关爱 奋力 互相帮助 继续 衔舍身相救 3、总结: 小蚂蚁虽然弱小,然而在同伴遇到危险时,它们奋力相揪,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面对它们,我们怎能不升腾起敬重之情呢?从它们身上,我们也得到了启示,那就是(看板书总结)。 4、请你对小蚂蚁说一句话。赞美它的品质、精神或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小练笔:小蚂蚁,我想对你说板书设计: 蚂蚁的救助 用力 互相关爱 奋力 互相帮助 继续衔 舍身相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