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

上传人:金****8 文档编号:423867080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3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第1、7、8、9、11、12、13则选文,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2、学习和掌握加点的重点字汇:夫子矢之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领会孔子与弟子和平相处的精神,领会孔子对弟子的关爱之情;2、理解句式“予所否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平等、友爱的师生之情,感受圣人情怀。【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和掌握重点字汇:矢之难点:鉴赏9、13则选文【教学时数】二课时课型:选修课专题【教学方法】1、吟咏法,反复诵读;2、导读法;3、启发探究式【课前准备】1、课前完成导学学案

2、2、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盔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可是,你是否知道这些成语就出自孔子之口呢?你是否意识到仅仅是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就足以说明孔子的智慧之光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闪耀呢?二、语段解读(1)第一则:结合文章的内容,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翻译重点:诲:教导;女通汝(r)你;为:表判断,相当于是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是:指示代词,这。(2)第二则:根据文章的

3、内容,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等自己的过错呢?翻译重点: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凝固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指没有办法;(总)拿他没有办法;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3)第三则: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重点翻译:之1:结构助词,译为“的”;之2:表修饰,无义不译;食通“蚀”;之3:代词,他。更:改正(变)(4)第四则:(第六则、第七则)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重点翻译:厚,薄:多,少;而:连词,表并列,不译;远:形容词作动词,避免(5)第五则:第八则:(第1

4、1、12、13则)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到两处,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重点翻译:其:副词,怎么;何以行:宾语前置,以何行,靠什么行走。重点翻译:必不得已:隐含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于斯:于,介词,在,对;斯:指代词,这何先:宾语前置,先何,去掉那一项。三、体悟探究:联系课后课后两则材料,孔子提倡“诚信”的重要性,其前提是什么?谈谈孔子所说的“信”的原则。四、课堂小结:孔子的智慧最终落实为一种行动着的生动的精神,贯穿在立身处世的.各个方面。它常常由平凡甚或平淡发端,渐渐至于伟大或神奇。它意味着远方,又是迈向远方的开始;意味着巅峰,又是

5、攀向巅峰的起点。【布置作业】:完成学案中的知识巩固部分第二课时一、探讨文中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那几方面折射孔子为人处世的大智慧?从中我们将得到怎样的启发?1、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角度:求知方面-实事求是启发: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地多加以掌握。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无末如之何也已矣。”;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角度:对待错误-知错能改启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

6、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文中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炼语言,向人们道出了“知错能改”这一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3、子曰:“躬子厚而薄责于人,则远矣!”角度:与人相处方面-责己严,待人宽启发: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世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所以,“严于律己,宽恕待人”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能缺少的原则。4、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角度:从政方面-欲速则不达启发:“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对立

7、着的事物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文中孔子强烈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由此可知,干任何事物都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否则,“欲速则不达”。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角度:为人治国-讲究诚信启发:孔子认为,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也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所以无论在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方面都要讲诚信,人无信而不立。在论语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角度:为人处事-要有骨气、远大志向及惜时奋干启

8、发:文中孔子认为:人应松柏一样,要有骨气、有远大志向且要经受得起各种严峻的考验,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同时,孔子还认为时间如流水,奔流不息、一去不返。借此劝戒后人要珍惜时间,用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去。小结:本文节选孔子与三位弟子的对话,分别从“求知、为人、从政、治国、处世”等方面给予我们后人深远的启示:1、求知-实事求是、知错能改2、处世-责人严,待人宽3、从政-切记“欲速则不达”4、治国处事-“民(人)无信而不立”5、为人处事-要有骨气和远大志向且要惜时奋干二、拓展探究1、结合文章的内容,回答我们应该如何来对等自己的无知呢?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来看

9、等自己的过错呢?3、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孔子在这儿提倡的“道”是指什么呢?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在这一句话中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发?5、同学们在读了“无欲速,无则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之后,联系自己的实际,能够得到哪些启示呢?6、孔子是如何强调诚信的?三、作业一、掌握重要词语。1、为下列加线词语注音。莒父_輗_軏_彫_2、解释下列加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诲女知之乎:_、_。(2)是智也:_。(3)更也:_。(4)小人之过也必文:_。(5)人能弘道:_。(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7)子在川上曰: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

10、。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1)诲女知之乎_通_。(2)如日月之食焉_通_。(3)无欲速_通_(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通_。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其何以行之哉?三、探究研讨(见上第二课时)四、思维拓展1、孔子善于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中,感悟出深刻的哲理,请同学们从文章中找出一两处。2、请同学们谈一谈松柏有什么样的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小短文。五、达标训练谈一谈孔子所主张“信”的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1、(提示:j、f、n、yu、dio)2、(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

11、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3、4、(1)判断句(2)判断句(3)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三、探究研讨1、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面对于“无知”的问题,我们要经常念叨着“怎么办”,并且力图去解决它。2、在人生的征途上,犯错误是难免的。有过错却不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要想改正错误,首先就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不要试图去掩饰自己的过错。3、从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来回答。4、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改变自己: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5、6、(答案略)四、思维拓展1、孔子认为人没有信用是不行的,就像

12、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靠什么行走呢?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没有诚信的人可以在暂时取得成功,却不可能最终取得成功。对社会来说,诚信是政府有效运作的根本。政府如果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就不可能稳固。诚信是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根本。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五、达标训练答案儒家的忠信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符合正义。被胁迫的、在非正义的情况下而盟誓的。无须遵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学习表现孔子生存智慧的选文,讨论并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习有关语言知识,除第6、10、11、12则选文以外,其它选文都应精讲;2、

13、难点:结合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有关情境,努力使学生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三)教学步骤及内容要点:1、导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比如“欲速则不达”、“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小不忍则乱大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不同,不相为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等等。这些成语,其实都出自孔子之口,都包含了孔子的人生智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则表现孔子人生智慧的语录。2、疏通12则语录。(1)指明学生集体朗读12则语录,纠正读音错误。(2)探讨重点字词。学生提出问题,互动解决,教师加以点拨。知:通智。 末:无。 食:通蚀。 文:演示,(文过饰非)。 弘:扩大

14、、发扬。躬:自己。 宰:城邑的长官。 无:通毋,不要。 而:连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表示“如果”或“却”,这里可以理解为“却”。 兵:武器。 岁:时令。 舍:停止。(3)翻译12则语录。学生翻译,互动解决,教师点拨。3、讨论12则语录的思想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12则语录的阅读体会,要求写出发言提纲,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组内其它同学可以给予补充。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总结、深化,要点如下:第一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不要装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这句话对我们有以下启示。一是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是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

15、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是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第二则:这几句对我们有以下启示。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如果遇到问题搪塞应付,谁也帮不了他,谁也拿他没有办法;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第三则:一是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错误是正常的,所以不能害怕犯错误,畏惧犯错误的人不可能取得进步;二是犯了错误不改正就是真正的错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三是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第四则:一是有过错,别人都能看见,不要以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