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23858649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和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和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和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和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和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和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和思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和思考一、什么是励志教育“励志”, 源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励: 古同“厉”、“砺”, 磨炼、振奋、劝勉之意。“志”有志气、志向、意志之意, 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规定做成某事的气概, 体现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心,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意为振作精神, 奋发志气, 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去实现远大目的。在辞海中解释为“鼓励心志, 集中心力干某种事业”。“励志教育”, 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 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 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 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 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

2、, 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在通俗意义上,简朴地讲就是指那些鼓励学生树立志向, 并积极发明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二、为什么要开展励志教育1.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 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社会对人才的规定越来越高, 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公司一方面通过多种途径挖掘人才, 另一方面越来越注重通过励志培训来鼓励自己和员工, 增进自身和公司的成长和壮大。然而, 纵观教育, 诸多家长抱着“考上大学就是成功”、“大学毕业就有工作”的观念, 忽视了孩子的成功品质的培养。这导致了一部分中学生进入大学后, 变得无所适从, 甚至自暴自弃。因此如何尽早培养孩子们可以受用毕生的成功品质, 如何为社会

3、培养富有德性和富有自我鼓励精神、敢于和蔼于应对人生多种挑战、努力追求成功的年轻一代, 是摆在我们广大教育者眼前的一种重大课题。作为教育部门, 作为培养人才基地的广大中档教育学校, 及时引进励志教育, 培养学生成功品质, 应当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2. 学校教育任务回归本源的需要学校教育应当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成功服务。教育家B.F.Skinner 曾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 最后剩余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所谓“剩余来的东西”, 其实就是一种人在追求人生成功中应当具有的基本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就应当摒弃那些急功近利的做法, 把重点放在对学生毕生起着核心用的东西的培养上

4、。哈佛大学的研究成果表白, 人生成就至多只要20%归诸智商,80%则受其她因素影响, 如意志力、自信心、情绪控制、人际关系、团队精神、自我鼓励、思考措施等。这些决定着学生终身发展的成功品质的培养有赖于系统的励志教育的实行和开展。3. 提高学校德育实效性和科学性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德育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状况。网络文化的泛滥, 单亲家庭的日趋增长, 隔代抚养教育的普遍增多, 独生子女的百千宠爱集一身, 家长的重分轻德, 学校在高考指挥棒重压下的急功近利, 现代快节奏社会下家长和孩子沟通的缺少, 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学生的心理问题、德性问题、品行问题越来越突出

5、, 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担忧。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忧虑和思考。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觉得人有五种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涉及对成功的需要) , 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理论, 我们觉得, 学校德育要切实提高实效性, 必须从激发学生的成功需要即成就动机出发, 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和行为品质。以激发志向、培养意志、养成良好的品质修养从而走向人生成功为目的的励志教育, 正好符合德育的内在规律。4. 激发学生潜能, 增进学生充足发展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

6、( Howard Gardner) 的多智力理论觉得, 人的智能由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结识智能及自然观测智能八种密切联系、但又互相独立的智能构成。上述多种智能只有领域的不同, 而没有优劣之分或轻重之分。每个学生均有可资发展的潜力, 只是体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此, 我们始终要以增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后目的,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身上的潜在的优势智能领域, 并增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她智能领域的迁移。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核心时期, 对学生开展系统的励志教育, 让学结识自己的发展潜能, 学会自我控制和管理, 尽最大努力实现自己的潜

7、在价值。这既是对学个人负责的态度, 更是对国家、社会、民族负责的态度。5. 立足学校实际, 秉承办学理念的需要我校地处浙东宁波市镇海区。由于本地经济相对发达, 学生大都家境殷实富裕, 学生普遍没有生活压力, 但缺少学习动力。加上家庭教育的重智轻德、重体轻心, 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沉重, 却不懂得为什么要学习。学生缺少生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人际交往的宽容性和灵活性、追求抱负的坚定性和持久性、面对挫折的准备性和坚韧性, 属于典型的“柔弱且迷惘”的一代。选择励志教育, 鼓励学生树立志向, 追求成功, 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我校是由出名的宁波帮的重要人物有“世界船王”之称的包玉刚与其兄妹捐资开办的。开办

8、之初, 学校就根据开办人的意愿, 把励志作为学校教育的第一要义,制定了“励志、勤学、健身、友爱”的八字校训。规定学生树立人生志向, 磨炼意志, 锻炼品性, 发奋追求志向。我校的开办人包玉刚兄妹, 就是通过励志自强走上成功之路的。以包氏家族为代表的宁波商帮的创业经历和精神自身就是我校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生动教材。加上宁波市是浙江省甚至全国经济发达的开放都市, 各行各业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云集此地, 本地教育资源丰富。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 成为我校德育工作的可行选择。三、如何开展励志教育我校从1993 年办学之初, 就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励志教育。但是, 系统地开展励志教育, 还是从 年开始。 年初,

9、我校领导班子通过讨论, 拟定把励志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特色, 并成立课题组, 专门开展校本德育课题研究。并先后邀请浙江大学曹立仁专家、浙江教科院朱永祥专家、浙师大傅建明专家以及宁波市教科所领导来校指引本课题的研究。通过近两年的实践和摸索, 在借鉴国内外成人励志教育和公司励志培训模式的基本上, 注重知情意行的统一, 初步形成较为切实可行的励志教育的体系化模式。1. 建立励志教育专家系统即对学生进行提高结识、专家措施、发现自我、确立志向的教育。通过教育, 让学生充足结识到人生成功从励志开始的道理, 结识自身潜力, 拟定个人发展方向, 做好个人成长规划, 学会有筹划、有目的地生活。( 1) 读书励志系统

10、。学生既要读外国的励志典型书籍, 又要读中国的老式励志典型书籍。学校向全体学生发出了“读励志书籍, 经营成功人生”的公开信。规定学生高中三年必须精读三本书:论语、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和拿破仑希尔的成功法则。此外, 还得选读菜根谭、毕生要注意的50 个细节、人性的长处全集等励志书。每个暑假寒假, 学校都会布置学生读一本励志书, 撰写读书报告, 回学校后来在班级进行交流展出。学校还把11 月份作为励志教育读书月, 开展“读励志书, 写励志报告, 作励志演讲”活动。学生在认真研读励志书籍的基本上, 撰写读书报告, 分年级开展励志论坛活动。励志论坛,已经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道励志大餐。( 2) 课堂励志

11、系统。课堂是励志教育的主渠道。课堂励志涉及学科教学渗入励志、班团活动励志、开设专门的励志课程等。 年10 月份, 学校给每位教师下发了一本人性的弱点, 规定每位教师精心研读, 并且一方面在班主任中开展“励志教育论坛”。此后, 每学期给教师发一本励志书籍, 规定教师撰写励志教育论文和读书报告, 懂得励志, 懂得励志教育。学校举办励志教育研讨课, 规定每位教师在平常教学中渗入励志理念, 并做到每学期结合学科特至少开设一堂专门的励志教育课。班主任对每周的班队活动课做好精心设计和整体规划, 作为励志教育的重要阵地, 对学生传授系统的励志自强理论和措施。 年, 学校还将开发校本教材, 专门开设励志教育校

12、本课程, 在学生中进行更为系统全面的励志教育。( 3) 报告励志系统。根据年级学生的特点, 学校拟定专项, 邀请励志教育专家或者对此有研究的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励志教育报告。两年来, 学校先后邀请浙江省青年立志演说家王国权、浙江大学专家曹立仁、人民大学讲师萧宇赫等专家学者来学校作专项报告。校内负责该课题的政教处主任叶玉明、徐秧银、林耀教师等, 先后为学生作了学会理性地生活、成功从细节开始、快乐从宽容开始等多场专项报告。学校在开办人包玉书先生家属的直接支持下, 还多次邀请国家新药开发研究工程中心专家委员、宁波市天衡制药厂董事长、留美博士黄道飞等海外学人和宁波商帮成功人士来学校作成功创业报告。学校还充

13、足挖掘家长中的励志教育资源, 成立了龙赛中学家长励志报告团, 以富有感染力的报告, 鼓励学生。镇海炼化、雅戈尔集团等国有公司和民营公司的管理者, 也成为学校励志教育讲坛上的常客, 她们教会学生如何做一种受人才市场欢迎的人, 如何做一种成功经营人生的人。近两年来, 我校学生合计接受了25 场励志专项报告。2. 建立励志教育环境系统环境的育人作用不容忽视。学校应当注重并营造富有鼓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来熏陶学生, 让学生常常得到鼓励, 到处受到鼓励, 保持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规定。我校充足运用教室、寝室、食堂、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等校园空间或者其她一切设施宣传励志格言, 营造励志氛围, 建设励志校

14、园文化。学校正在逐渐做到励志格言或图像上墙壁、上课桌、上黑板, 使得学校的教学、生活、活动区域, 都发挥励志育人作用。学校还定期开展诵励志诗歌、唱励志歌曲、讲励志故事、看励志影视系列活动, 并充足运用校广播台、宣传栏和校园网站等体, 宣传励志事迹, 宣扬励志理念, 树立励志典型, 弘扬励志文化。逐渐做到让每一面墙说话, 让每一块石头说话, 让校园的每一种角落富有教育意义, 富有鼓励作用。3. 建立励志教育实践系统所有教育的成果, 最后要体目前学生的行动上。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用一辈子的成功品质, 需要依赖于励志教育实践系统的建立和有效运作。( 1) 活动实践系统。一方面, 把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励

15、志教育结合起来, 以社团活动为载体, 建立励志演讲团、励志长跑队、励志记者团、励志文学社、励志武术队等丰富多彩的学生励志社团, 鼓励学生从文体活动中励志、从爱好爱好中励志, 并通过励志发掘和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另一方面, 面向全体学生, 开展以励志为目的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贫困山区生活体验、徒步长途拉练、采访成功人士、人才市场调查、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等。在许多大中小学由于胆怯安全事故而让学生军训强度纷纷缩水的背景下, 我校始终坚持在开学前给新生组织军训, 并做到保证强度、保证时间, 让学生吃足够的苦,得到足够的磨炼, 收到良好效果。( 2) 生活实践系统。生活是励志实践的重要阵地。一种人的

16、成功品质的培养, 核心还是要靠平常生活中长期的故意磨练, 要靠建立自我反省自我管理系统, 在生活中励志, 在励志中生活。我校每学期向每位学生分发一本学生励志成长手册, 让学生每天反省, 班主任每周检查批阅。学生每天鼓励自己, 管理自己, 反思自己, 认真记录每一天的成长过程, 养成自我反思、自我鼓励、自我管理的习惯。与此相相应, 各班级以学期为单位, 常年开展“树一种标, 扬一种长处, 改一种缺陷”活动, 每位学生设立本学期奋斗目的、要发扬的长处和要改正的缺陷, 悬挂于教室后墙上, 时时自我对照, 并接受监督。这样, 学生缺陷徐徐减少, 长处徐徐增多, 品行习惯逐渐得到优化。对于某些违背学校规章制度本应接受处分的学生, 我校一改常规做法, 先让学生边读励志书, 边写励志反省日记, 并找好自己喜欢的教师作为励志导师, 时常提示自己监督自己, 一至两个月后来, 同窗和教师证明其有明显改善,则对其不作处分。实践证明, 用生活励志转化品行落后生效果也很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