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 6_1_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学案(新版)济南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3858648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册 6_1_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学案(新版)济南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6_1_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学案(新版)济南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生物下册 6_1_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学案(新版)济南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下册 6_1_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学案(新版)济南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册 6_1_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学案(新版)济南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于影响课 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于影响课 型新授课执笔人 教研组长审核签字 级部审核 时间第13周第2导学稿教师寄语放飞希望 收获成功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2、确立保护环境和珍爱生命的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设置不同条件下的对照组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学重点描述具体生物实例,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与环境相适应的辩证关系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 学 过 程一、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梳理(先熟读课本,然后不看

2、课本,完成下列知识检测)【知识目标】 1、(一)、生物与环境的适应1、睡莲的根和茎、仙人掌的叶和茎分别适应什么样的生活环境?2、野鸭的蹼、猫头鹰的爪、啄木鸟的爪分别适应什么样的生活环境?(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1、通过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完善设计方案,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予肯定和鼓励。 为什么要把实验装置放在黑暗处?2、生物兴趣小组代表发言,讲述各自的探究操作过程,并展示各自的实验结果。 实验装置在黑暗处放置一段时间后,沙与土的分界是否还那样明显?这能说明什?3、实验后蚯蚓应如何处理?二、精讲点播:三、问题探究、合作学习:1、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吗? 2、在

3、图1.3-11中分别找出可生殖范围、可生长范围、可生存范围,讨论,“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生物灭绝速度”的关系。3、请你列举几种生物改变环境的例子。四、能力提升、课堂训练、:【课堂练习】1、俗语说“鱼儿离不开水”。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2、冬天,杨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郁郁葱葱,这说明( )。A二者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B.白杨不适应寒冷的环境C.松树比白杨更适应寒冷的环境 D.松树与白杨进行生存斗争3、在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的是( )。A可生殖范围 B.可生存范围 C.可生长范围 D.不能判定4、下列植物特征中

4、,适于在比较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是( )。叶变态为刺 叶上有蜡质层 叶大 叶小 植株高大 植株矮小 根系发达A B. C. D. 5、有四名同学每人举了一个例子,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其中正确的是( )。A黄鼬遇到敌害时能释放臭气 B.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D.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其地下的根特别发达6、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把大量水分散失到大气中,增加了空气湿度,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生物都适应环境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密不可分7、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地球土壤层的形成,为动植物在陆地上定居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这说明(

5、 ).A.生物不能改变环境 B.生物能改变环境C生物与环境之间没有关系 D.生物能改变环境,而环境不能影响生物8、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B.蚯蚓白天爬到地面活动,夜间穴居C蚯蚓的粪便能增加土壤肥力 D、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9、向日葵向光生长的现象,说明A、生物体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 B、生物体能适应和影响环境C、向光生长是植物的共同特点 D、生物体能够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营养10、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季进行冬眠,这说明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逃避敌害11、下列生物中,对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是A、家蝇 B、大熊猫 C、丹顶鹤 D、 扬子鳄12、下列成语中,能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得是A、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B、螳螂捕蝉,黄雀在后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教 学 反 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