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测试)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23858644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沈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沈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沈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沈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沈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测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沈阳市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虽占有备位“总统”的战略优势,但她的言行一再前合后偃 , 不仅失去了主导局面的先机,还沦落到各方面都不讨好的境地。B . 即使是一个弱小、落后的国家,也有自己的民族尊严和志气,绝不是对列强的种种侵略要求只能俯首贴耳 , 顺水推舟。C . 从个税简单的定义上看,个税无疑是每个人根据自己收入情况应该缴纳的税,是以个体为主。但是现实中,我们的家庭收入水平却呈现良莠不齐的状况。D . 村长非常关心村里的鳏寡孤独 , 经常嘘寒问暖,及时解决他

2、们的具体困难。2. (2分) (2016高三上武功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B . 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白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C . 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D . 今年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3. (2分) (2018遂宁模拟)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

3、体的一项是( ) A . 遂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送教下乡”活动,有力提升了我市教育薄弱地区的教学教研水平,得到了老师们的赏识。B . 感谢贵校邀请我担任四川省第三届“高考论坛”物理学科的点评嘉宾,届时本人定当准时莅临参加。C . 奉上拙作魏晋风骨漫谈一本。鄙人才疏学浅,书中谬误在所难免,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D . 2017年12月28日,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获奖名单揭晓。陶珊的长篇小说诗歌岁月忝列其中,得到了评委们的高度评价。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8分)4. (9分) (2018高二上临海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

4、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它

5、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

6、的恢弘气象。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

7、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人类应该有所敬畏。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这种限制

8、和规约,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1) 下列对“敬畏伦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 “敬畏伦理”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B . “敬畏伦理”促使人们有所作为,告诫人类有所不为。C . “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D . 敬畏伦理是以人类的敬畏感为基础的道德规范。(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 ) A . 西汉初年,人们就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B . 因为敬畏伦理是人类培养人格、安身立命之本,

9、所以,敬畏伦理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C . 当今时代,人们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对这种趋势,应该辩证地加以分析对待。D . 建构和谐社会,必须完善公民的人格,而这需要培育公民的仁爱之心,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敬畏必然性律令。(3) 请从“敬畏伦理”的角度阐释文中“慎独”一词的含义。 5. (15分) (2019高二上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麦粒许心龙那年夏天的一天,偏西的太阳热劲儿刚弱下来,父亲将饭碗一推,抹把汗,就喊娘和我到场里收麦子。凌乱的麦秸屑亲切地附在父亲泛黄的

10、短发里。一晃,父亲在打麦场上忙乎了半月多,该颗粒归仓了。父亲摊开的一大场麦子很快变成一堆小麦山。麦山按捺不住地弥漫着麦香的热气。父亲伸出左手弯腰抓起一把温热的麦子,用力握了一下,伸开手掌盯了一会儿,又用右手食指来回划拉几下。“干透了吧?”我娘问道。父亲没有搭腔,而是拈起几粒麦子准确无误地投入口中。随着颚骨的上下移动,父亲嘴里发出了清晰的嘎嘣嘠嘣的脆响。“我要的就是麦粒嚼在嘴里的嘎嘣嘎嘣脆响!”父亲不容置疑地说。“装麦!”父亲将军般地命令。面对饱满的麦子,父亲的精气神儿也是永远饱满的。“麦子晒干了,不会生虫。”父亲边扎袋口边说,“交公粮时心里也踏实。”“我说多少遍了,从今年起,不再交公粮啦。”我

11、强调说。“你以为你是皇上,说免皇粮就免了?”父亲头也不抬,接话道。我娘不置可否地笑笑,那意思是责怪我想得倒美。我望望仅会歪歪扭扭写出自己名字的二老,无语了。无知者无过,只是后来我才知道,父亲是想借这年的饱满麦子,好好出口上年在乡粮站交公粮时受的恶气。上年排队交公粮时,有人趁父亲去厕所,把一袋掺有土坷垃的秕子麦调换给了父亲。面對土坷垃秕子麦,父亲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他因此受到了大喇叭的广播批评。受了奇耻大辱的父亲回来就找村长伸冤。村长笑笑,拍拍父亲的瘦肩膀,说:“公粮交掉不就好了,再争论还有意思吗?”父亲叹一声,气得夜饭也没吃就蒙头睡了。睡梦中,父亲还呓语连连:“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

12、子!”十多袋麦子规矩地躺在了架子车上。父亲还跟往年一样,要提前一晚上去乡粮站排队。这时,我看到村长朝我们的麦场走来。“老陆,今年麦子咋样?”村长走近了,瞅着父亲问道。“亩产一千一二百斤吧。”父亲笑答。父亲说着就解开一袋麦子,抓出一把,说,“来,村长你看看。”“嘎嘣嘎嘣响呢!”父亲说着就拈起几粒麦子投入口中。很快,嘎嘣嘎嘣的响声就从父亲嘴里传出。我看到父亲咀嚼得很耐心很卖力很幸福。父亲的那嘴钢牙好像就是为了麦粒生长的。最终父亲很满足地咽下那口麦面,说:“村长,我再打开一袋你看看吧。”“不必了。你呀,就跟这麦粒一样瓷实。”村长点点头,说,“村里最过硬的,就是老陆了。”“用这样的麦子交公粮,没问题吧

13、?”父亲胸有成竹地问道。“交啥公粮?”村长笑道,“呵呵,你交公粮交上瘾了吧?你不知道公粮免征了吗?”父亲呆若木鸡。无疑,村长的一番话在父亲看来显得惊天动地。“老陆,不交皇粮就违法的时代过去啦!”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村长显然也很激动。“村长,你可不敢开这样的玩笑呀!”父亲盯着村长,小心地说。“连我的话你也不信?电视上都播放了呢!”村长拍拍父亲的瘦肩膀,一本正经地说,“老陆,对去年交公粮的事还放不下吧?”“我真咽不下这口气。”父亲说,“我的麦子粒粒嘎嘣嘎嘣脆响,交恁些年公粮了,从没有过二样的。”“老陆,别恁较真了,都过去了。”村长安慰道。“看看我的麦子哪粒不嘎嘣嘎嘣脆响?”父亲执拗地说,“那袋土坷垃秕

14、子麦,打人的脸呀!”“好了,别伤心了。”村长再次拍拍父亲的肩膀,说,“你就用这车麦子卖了钱买辆三轮车吧,也一把年纪了,该省点儿力气了。”“听村长的,买辆三轮车吧。”我娘忙说。我娘望村长一眼,继续说:“没见过恁一根筋的,弄啥事就怕別人吃了亏。”“呵呵,谁不知道老陆!”村长笑说,“我说老陆呀,这就是变迁,可不能坐在福中不知福。”父亲一屁股坐在了车尾的麦袋子上,右手不停地一下一下捶着鼓鼓的麦袋子。半夜里,父亲的高声喊叫把我惊醒。父亲喊道:“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如今,年迈的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我就再也听不到父亲嚼麦粒时发出的嘎嘣嘎嘣的响声了。父亲嘴里没有了牙齿,那嘴就成了舌头的天下。那自

15、由的舌头时常翻滚:“那不是我的麦子,那不是我的麦子”(1) 画直线的句子刻画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2) “嘎嘣嘠嘣”在文中出现了七次,试简析如此处理的作用。 (3) 赏析画线的句子。 与父亲年龄相仿的村长显然也很激动。那自由的舌头时常翻滚6. (4分) (2019高二上牡丹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当前,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为改革的热点和受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生涯规划教育要求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全面地规划。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为谁”等问题。实行新高考以后,学生学会选择是其在高中阶段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最基本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