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23843381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技术培训与考核题库磁粉.doc(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是非题1.1 磁粉检测中所谓的不连续性与缺陷,两者的概念是相同的。 (B )1.2 磁粉检测与检测元件检测都属于漏磁场检测。 (A )1.3 磁粉检测的基础是不连续性处产生的漏磁场与磁粉的磁相互作用。 (B )1.4 工件正常组织结构或外形的任何间断称为不连续性,所有不连续性都会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 (B )1.5 磁粉检测不能检测各种不锈钢材料,也不能检测铜、铝等非磁性材料。 ( B)1.6 磁粉检测方法只能探测表面开口的缺陷,而不能探测表面闭口缺陷。 (B )1.7 磁粉检测难以发现埋藏较深的孔洞,以及与工件表面夹角小于20的分层。 ( A)1.8 采用磁敏元件探测工件表面漏磁场时,检

2、测灵敏度与检查速度有关,与工件大小无关。( B)1.9 如果被磁化的试件表面存在裂纹,使裂纹产生漏磁场的原因是裂纹具有高应力。 ( B)1.10 磁粉检测对铁磁性材料表面开口气孔的检测灵敏度要高于渗透检测。 (B )1.11 一般认为对表面阳极化和有腐蚀工件的表面检测,磁粉检测通常优于渗透检测。 ( A)1.12 用磁粉检测方法可以检出焊缝的层间未熔合缺陷。 (B )1.13 磁粉、渗透、涡流检测都属于表面缺陷无损检测方法。 ( )1.14 磁粉检测可以发现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微米级宽度的小缺陷。 ( )2.1 由磁粉检测理论可知,磁力线会在缺陷处断开,产生磁极并吸附磁粉。 ( B)2.2

3、磁场强度的大小与磁介质的性质无关。 ( A)2.3 顺磁性材料和抗磁性材料均不能进行磁粉检测。 ( A)2.4 铁磁性材料存在磁畴的原因是铁磁性材料具有较高的原子(或分子)磁矩。 (A )2.5 铁磁性材料是指以铁元素为主要化学成分的、容易磁化的材料。 (B )2.6 磁力线在磁体外是由S 极出发穿过空气进入N 极,在磁体内是由N 极到S 极的闭合线。( B)2.7 真空中的磁导率为1。 ( B)2.8 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 ( A)2.9 铁磁性材料在加热时,其磁导率会减少。 ( B)2.10 漏磁场形成的原因是由于缺陷的磁导率远远低于铁磁性材料的磁导率。 (A )2.11

4、 由于铁磁性物质具有较高的磁导率,因此在建立磁路时,它们具有很高的磁阻。(B )2.12 由于铁磁性物质具有较大的磁导率,因此在通以相同电流的情况下,其磁场强度比非铁磁性物质高得多,所以能够实施磁粉检测。 ( B)2.13 磁滞回线只有在交流电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因为需要去除剩磁的矫顽力。 (B )2.14 所谓“磁滞”现象是指磁场强度H 的变化滞后于磁感应强度B 的变化的现象。 (B )2.15 漏磁场的产生与缺陷和工件的磁导率差异有关,如果铝制工件表面存在钢的夹杂物,由于两者磁导率的差异,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也会产生漏磁场。 ( B)2.16 因为漏磁场的宽度要比缺陷的实际宽度大数倍至数十倍,

5、所以磁痕对缺陷宽度具有放大作用。 ( A)2.17 因磁感应强度B 和磁场强度H 都是矢量,由公式BH 可知:磁感应强度B 和磁场强度H 的方向始终是一致的。 (B )2.18 在非铁磁性材料中,磁力线与电流方向成90角。 ( A)2.19 铁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不但和外加磁场强度有关,而且与其磁化历史状况有关。(A )2.20 当两个相互垂直的磁场同时施加在一个试件上,产生的合磁场的强度等于两个磁场强度的矢量和。 (A )2.21 磁场强度单位,在电磁单位制中用“奥斯特”,在国际单位制中用“特斯拉”。 ( B)2.22 钢管通交流电或直流电磁化时,钢管内表面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均为零。 (A

6、 )2.23 用不同半径的导杆对空心试件进行正中放置穿棒法磁化时,即使磁化电流相同,对试件的磁化效果也是不同的。 (B )2.24 宽度相同的缺陷,其深度比越大,产生的漏磁场也就越大。 ( A)2.25 铁磁性材料上的表面裂纹,在方向适当时能影响磁感应线的分布并形成漏磁场。( A)2.26 缺陷的漏磁场的大小与工件磁化程度有关,一般说来,当外加磁场强度大于最大磁导率m 对应的磁场强度Hm 时,其磁阻增大,漏磁场也迅速增大。 ( B)2.27 只要在试件表面上形成的漏磁场强度足以吸引磁粉,那么表面上的不连续性就能检测出来。 (A)2.28 一般说来,在相同的磁场强度下,材料磁导率大于工件的有效磁

7、导率。 (A )2.29 铁磁性材料近表面缺陷产生的漏磁场强度,随着缺陷埋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B)2.30 表观磁导率不仅与材料性质有关,还与零件的形状有关。 ( A)2.31 磁化同一工件,交流电比三相全波整流电产生的退磁场小。 ( A)2.32 应用磁粉检测方法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缺陷的灵敏度较高;对于近表面缺陷,则缺陷距表面埋藏深度越深检测越困难。 ( A)2.33 矫顽力与钢的硬度的关系是:随着硬度的增加矫顽力增大。 (A )2.34 铁磁性材料经淬火后,其矫顽力一般说要变大。 ( A)2.35 铁磁性材料经热处理后,其矫顽力一般说要变大。 ( B)2.36 冷加工影响材料的硬度和矫

8、顽力,随着压缩变形率增加,矫顽力和剩磁均增加,漏磁场也增加。 ( B)2.37 对穿过钢管的中心导体通以一定的电流,钢管中的磁感应强度以内表面为最大。( A)2.38 工件材料晶粒大小影响缺陷漏磁场,晶粒愈大,磁导率愈小,矫顽力愈小,漏磁场愈小。 ( B)2.39 管状试件和圆棒试件材质、外径和长度均相等,则管状试件反磁场比圆棒试件要大。( B)2.40 在电流不变的情况下,导体长度缩短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其表面磁场强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 倍。 ( B)2.41 在通电线圈电流不变的情况下,线圈中圆形试样直径减少为原来的1/2,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将增大到原来的2 倍。 (B )2.42 退磁因子仅

9、与工件的形状尺寸有关,与磁场强度大小无关。 ( A)2.43 为使试件退磁而施加磁场称为退磁场。 (B )2.44 退磁场仅与试件的形状尺寸有关,与磁化强度大小无关。 ( B)2.45 当试件被磁化时,如没有产生磁极,就不会有退磁场。 ( A)2.46 采用长度和直径相同的钢棒和铜棒分别对同一钢制筒形工件作芯棒法磁化,如果通过的电流相同,则探伤灵敏度相同。 (A )2.47 用线圈法纵向磁化时,试件越短,施加的磁化电流可以越小。 ( B)2.48 两管状试件的外径和长度相等,但其厚度不同,如果用交流线圈磁化,且安匝数不变,则厚壁管的退磁场比薄壁管的退磁场要大。 (A )2.49 已知磁场方向,

10、判定通电导体的电流方向用右手定则。 ( A)2.50 铁磁物质在加热时,铁磁性消失而变为顺磁性的温度叫居里点。 ( B)2.51 只要试件中存在缺陷,被磁化后缺陷所在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漏磁场。 (B )2.52 只要试件中没有缺陷,被磁化后其表面就不会产生漏磁场。 (B )2.53 退磁场大的工件,退磁时较容易。 (B )2.54 磁路定律是指磁通量等于磁动势与磁阻之商。 ( A)2.55 采用长度和直径相同的钢棒分别对同一钢制筒形工件作芯棒法磁化,如果通过的电流相同,则交流电和直流电的探伤灵敏度相同。 ( B)2.56 矫顽力的单位与磁场强度相同。 (A )2.57 通电线圈形成的磁场在线圈

11、横截面上的磁场强度以线圈中心处为最大。 (B )2.58 若采用步进式方法将交叉磁轭固定位置进行分段磁化,只要在交流电一个周期内,仍可形成圆形磁场进行磁化和检测。 ( B)2.59 产生旋转磁场的必要条件:一是两相正弦交变磁场夹角为直角,二是两相交流电相位差为90。 ( B)2.60 采用线圈法磁化,当被检工件太长时,应进行分段磁化,也可以用加长磁化时间移动线圈来完成。 ( B)2.61 磁感应强度也称为磁通密度。 ( )2.62 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 ( )2.63 通电的无限长螺管线圈,内部磁场分布均匀。 ( )2.64 通电的无限长螺管线圈,磁场只存在于线圈外部。 ( )

12、2.65 钢棒通电磁化时,其中心处的磁场强度为零。 ( )2.66 顺磁性材料的磁感应强度远大于磁场强度。 ( )2.67 剩磁指的是铁磁性材料中剩余的磁场强度。 ( )3.1 磁化方法的选择,实际上就是选择试件磁化的最佳磁化方向。 ( A)3.2 常用的纵向磁化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螺线管式线圈磁化方法。 ( A)3.3 直流电和交流电组合不能形成复合磁化。 ( B)3.4 利用交叉磁轭可以进行剩磁法检测。 (B )3.5 采用轴向通电法时,在保证不烧坏工件的前提下,应尽量使通过的电流大一些。( B)3.6 了解试件的制造过程和运行情况,对选择检测方法和判定非连续性的类型是很重要的。( A)3

13、.7 采用交流电磁化工件时,决定最大磁化场强度的是峰值电流。 ( A)3.8 采用中心导体法磁化管状工件,既能检测外表面周向缺陷,也能检测内表面周向缺陷。( B)3.9 触头法磁化时,触头间距应根据磁化电流大小来决定。 ( B)3.10 直接通电法磁化管状工件,能够检测工件内外表面的纵向缺陷。 ( B)3.11 复合(摆动磁化、旋转磁化)均不能用于剩磁法。 (B )3.12 中心导体法,对于大直径和管壁很厚的工件,管外表面的灵敏度比内表面有所下降。( A)3.13 用交叉磁轭磁化时,无论磁轭行走与否,在检测区域内任意位置均会产生旋转磁场,可以检出不同方向的缺陷。 ( B)3.14 线圈法纵向磁

14、化所产生的磁场强度仅取决于磁化电流值。 (B )3.15 感应电流法可以形成纵向磁场。 (B )3.16 当工件的外径相同和通过的电流值相同时,轴向通电法和中心导体法在工件外表面产生的磁场强度相等。 (A )3.17 当磁极和探伤面接触不良时,在磁极周围不能探伤的盲区就增大。 ( A)3.18 采用中心导体法直流电磁化时,管外表面的灵敏度比内表面有所下降,主要因为外表面离中心导体的距离较远。 (A )3.19 触头法中(点状电极)两触点连线上任一点的磁场强度方向与连线相垂直。 ( )3.20 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总比其峰值小。 ( A)3.21 交流电通过电阻在一周期内所发的热量和直流电通过同一电

15、阻在相同时间内发出的热量相等时的交流电值称为有效值。从交流电表上读出的电流值是有效值。 ( A)3.22 用交流电和直流电同时磁化工件称为复合磁化。复合磁场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摆动磁场。( A)3.23 用于轴向通电法的磁化规范,同样适用于中心导体法。 (A )3.24 对同一工件进行线圈法纵向磁化,产生的磁场强度决定于线圈匝数和线圈中电流的乘积。 ( A)3.25 整流电流中包含的交流分量愈大,检测近表面缺陷的能力愈小。 (A )3.26 当触头间距增大时,其磁化电流应当减小,因为两极磁场产生的相互干扰相应降低了。( B)3.27 用固定式电磁轭检测截面变化大的工件时,使用交流电在变化截面处产生的漏磁要小于直流电。 ( A)3.28 使用永久磁轭检测时,工件的厚度增加,会导致检测灵敏度下降。 (A )3.29 只要冲击电流值足够大,就可以一次磁化进行剩磁法检测。 (B )3.30 为检出高强度钢螺栓螺纹部分的周向缺陷,磁粉检测时一般应选择:线圈法、剩磁法、荧光磁粉、湿法。 (A )3.31 试件烧伤可能是由于夹头通电时的压力不够引起的。 ( A)3.32 当采用触头法检测时,工件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