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3835781 上传时间:2022-07-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二、加减混合运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自主探索三个数连加的估算、计算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学会灵活地进行计算。2、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3、在于同学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能正确的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教学准备:奥运录像片段或相应的故事图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引入、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的录像,请学生谈一谈对奥运会的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二、新授(1)出示27届至29届奥运会奖牌数的统计表。(2)请学生说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合计是什么意思?(3)教师提出要求,计算一下,第29届奥运会

2、我国一共活获得了多少枚奖牌?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计算。(4)指名去黑板上板演并交流算法。着重讲授连加竖式和连加综合算式。(5)总结连加算式的运算顺序。三、练习与巩固(1)出示第一题,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算法。(2)找学生说明题意,独立完成。讨论为什么人数是33人而不是32人。(3)在练习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并交流算法。再现奥运会开幕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观察统计表,明确统计表所表达的数学信息。自主学习锻炼学习的语言表达能力。巩固本课知识点反思:新授之前,有的学生能写出连加竖式的格式,有的学生写成两个竖式,新授后学生能明白算理,加强学生估算意识、连加竖式的准确度及规范性。

3、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情景引入:(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出教材中“还剩多少个皮球”的情景图。首先出示教材中的情景图,可以由学生看着情景图讲故事。也可以教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听的同时注意观察情境图,讲故事的同时要对学生提出要求:注意发现情景图中的数学信息。(2)引导学生看懂图意,明白要解决什么问题。首先问学生:从这幅情景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

4、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对学生提出的一步计算的简单问题可以以复习口算的形式解决。最后引出:“还剩多少个皮球”的数学问题。二、探究、交流1、小组讨论如何列出算式。先自己动脑筋想,再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或小组听。教师应有意识的训练学生完整表达自己意思的习惯和能力。在组织学生交流的时候提出适当的要求。先说自己解决问题时是怎样想的,再说自己的计算过程。2、鼓励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与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获得相关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出现的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2、交流算法(1)

5、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做法。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充分展示出来,教师可以把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对学生的算法只要正确就要加以鼓励,不正确的方法在下一步做重点的讲解、指导和纠正。 (2)教师加强指导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结合学生的算法,教师对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比如书写格式,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等。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讲解帮助所有的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方法。要注意加减混合运算竖式的书写格式,即加法进位和减法借位的指导。三、练一练(1)学生说说有哪些数学信息,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2)2、3、4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3)指名板书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来引出本课,激发学生

6、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数学信息小组之间交流讨论,体现小组合作的优越性。独立计算,为自主学习打基础。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师总结本课的重点巩固练习与实际应用反思:本节课紧接上一课的内容,在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因此在教学开始时,便通过一个动画很好地复习了这部分内容。随后又通过一个动画,形象地演示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使学生通过自主的选择,发现、掌握运算顺序。新授之前,学生把连减的格式迁移到加减混合,新授后学生能明白算理,加强学生加减混合竖式的准确度及规范性。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买书包和鞋的问题情景,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过程。2、了解小括

7、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3、在与他人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中,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法,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增强自主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难重点: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的写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 导入出示例题师:小华带100元钱到商店买了一个书包和一双运动鞋,小华还剩多少元钱?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提问:要想知道小华还剩多少元,必须先知道什么?自己进行计算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可能出现的计算方法有: 1002956 用竖式进行计算。要学生说计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减起。2、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位1002

8、9=71(元) 7156=15(元) 29+56=85(元) 10085=15(元)100(29+56)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在这一环节中,一部分学生肯定会丢掉小括号,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小括号的意义和作用。可以让学生做一做这一组算式:1527925 252116+58152(7925) 252(116+58)交流计算结果时,重点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相同点:数和运算符号相同.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带小括号的一定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二、练一练情境导入,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应用题不陌生。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怎样把两个减法算式写成一个连减算式以及连减竖式

9、的写法。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进而了解运算的顺序知识点的巩固反思:这节课出现的问题和上节课基本相同,就是多出一项有的孩子总忘记括号。尤其是算式类似,就差一个括号这类题,错误率更高,这就更考验孩子们的细心与耐心,当然也考验老师的耐心与正确引导。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索加减混合混合运算应用的过程。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估计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 导入出示情境图先说一说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教师提问:我用50元钱买了一件

10、物品,还剩20多元,猜一猜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师先引导学生审题,题中关键词是什么,审题需要注意什么?生:关键词是一件,还剩20多元。师:要想知道我买的可能是哪件物品,必须先知道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然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想的。可能出现的结果有:生: 可能买了一个书包生:可能买了一本童话故事活动2:小组几个同学一起,做猜一猜的游戏。再全班交流二、练一练1、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再请几名学生说一说他的答案。重点关注语言的准确与完整性。2、先引导学生审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3、生先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重点关注能简算的学生是否

11、简算了。4、计时口算比赛。5、数学冲浪,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重点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情境导入,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应用题不陌生。让学生学会审题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这一计算过程中,一定要指导学生先估算花了多少钱,再估算哪几样物品一共花这些钱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能简算的要简算。反思:一、加强计算的练习,提高正确率,二、教学多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第五课时套圈游戏教学目标:1、经历做游戏、记录数据、提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2、会把游戏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能根据游戏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问题。3、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准备:带有分数的几种小

12、动物卡片或模型、套圈儿、统计表、小红花教学重点:会把游戏中的数学信息进行整理,能根据游戏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教学难点: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激发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游戏准备:1、带着数学课本,纸笔,将学生带到操场,宣布游戏内容。师:小朋友,你们玩过套圈儿这个游戏吗?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玩套圈的游戏好吗?同学们都看见了什么?(操场上有很多盒子,每个盒子上面都有一个小动物的模型,每个盒子的前面都写着分数,离得越远的盒子分数越大等等)2、讲解游戏规则、分组并提出要求。(1)分组(2)讲解游戏规则(3)讲解注意事项二、游戏开始(建立数据)学生

13、开始游戏:每人投三次,并记录每人每次套中的分数学生游戏过程中,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对游戏做必要的指导。并注意学生的安全。三、成绩统计(整理数据)把小组中的分数记录在统计表中(游戏结束后)下面,各小组的同学想办法把你们小组同学套圈的情况整理在33页的统计表中。小组成员互相汇报自己的套圈结果,共同做记录。四、(1)向小组成员提出要求:根据你们小组统计的结果,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和时间,然后学生针对自己小组的统计结果提出相关的问题。(2)小组成员共同解决。(对于表现较好的同学,奖励一朵小红花)(3)学生先自行讨论,再汇报交流小组讨论,并把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和结果与同学交流。五、出

14、示亮亮和丫丫、聪聪三人前两次投完后的得分统计表师:根据三人钱两次的得分,你能判断出第三次投完后谁的得分最高吗?议一议:第三次投出什么结果,聪聪得分最高?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对游戏进行简单总结,对学生提出和解答的问题给予鼓励,同时每小组评选出一名最佳套圈手,在下次活动时评选全班最佳套圈手。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得出隐藏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思辨及逻辑能力反思:以套圈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兴趣高涨,学习积极性很高,学生都能说出套中哪两个得分最高,套中哪两个得分最低,但对于开放性的不知道第三次的得分,来估计谁得分最高,谁最低,学生有难度,想不全,教师这时引导学生考虑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