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2379109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八、氧气吸入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一)目的 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二)准备1、仪表整洁、举止端庄、自我介绍。2、环境要求:清洁、干燥、宽敞。3、用物准备:氧气筒、氧气扳手、流量表、湿化瓶、棉签、换药碗、吸氧卡、吸氧管、灭菌注射用水、启瓶器、弯盘、湿小毛巾 2 块(擦瓶、擦氧气筒用) 、胶布、手消毒剂。(三)操作评估1、评估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及缺氧程度。2、评估患者鼻腔情况;鼻腔有无分泌物阻塞、鼻腔黏膜有无炎症、鼻中隔弯曲、息肉等,既 往有无鼻部疾患。3、患者心理状态、合作程度。4、评估患者氧疗效果。(四)操作步骤转抄核对医嘱查对床头卡、腕带、解释-评估患者

2、全身及局部-再次核对医嘱-洗手-戴口 罩-备物-到氧气间装表:检查氧气筒空满标识-擦灰-消毒手-打开总开关-除尘-装表- 接湿化瓶(倒灭菌注射用水1 / 3或1 / 2) -关小开关-开大开关-开小开关-检查吸氧装置 是否通畅、漏气-关小开关-推治疗车、氧气筒装置至床旁-查对床号、姓名、输氧卡-评估 环境-取舒适位-选择清洁鼻孔-连接鼻导管管-开小开关-根据医嘱调流量-湿润鼻塞并 检查是否通畅-轻插鼻孔固定-取舒适位-整理床单位-交代注意事项-固定氧气筒-消毒 手-核对、记录开始吸氧时间、氧流量并签名-整理用物-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名-吸氧 过程中巡视观察缺氧是否改善。停止吸氧:准备用物(一

3、次性手套、弯盘、纱布、消毒液)-核对解释-戴手套取下鼻塞-擦 净鼻面部-关小开关-关总开关-开小开关放余气-分离吸氧管-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卸下流量表、湿化瓶-消毒手-记录停氧时间-用物终末处置-洗手-取口罩-记录签全 名。(五)并发症及预防处理1、无效吸氧预防: 用氧前仔细检查吸氧装置、流量表指示与流量是否正确,吸氧管保持通畅不漏气。遵医嘱调节氧流量,吸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缺氧状态有无改善。及时消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分泌物结痂堵塞吸氧管。处理措施:立即查明原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尽快恢复有效氧气供给-严密观察用氧效果-记录2、气道黏膜干燥预防: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时补充湿化瓶内的

4、蒸储水,保证吸入的氧气充分湿化。根据病情调节氧流量,吸氧浓度一般控制在45犯下。过度通气的患者要多补充水分,张口呼吸的患者可用湿纱布覆盖口腔,定时更换。双侧鼻孔交替插管,减少鼻粘膜的刺激和压迫。处理措施:保证有效的湿化-指导患者呼吸-调节氧气流量-观察呼吸道刺激症状-记录3、氧中毒预防: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恰当的给氧方式。严格控制吸氧浓度和时间,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尽量避免长时间、高流量给氧。给氧过程中加强巡视,认真观察氧疗效果。准确记录患者用氧浓度、起止时间。告知患者及家属勿随意调节氧流量。处理措施:通知医生-遵医嘱降低吸氧流量-动态监测血气分析-观察病情变化-记录4、腹胀预防:选

5、择合适的给养途径,正确掌握鼻导管给养的方法,插管前应仔细测量深度,以防插入过深,鼻导管误入食管。处理流程:通知医生-取半坐卧位-遵医嘱进行胃肠减压和肛管排气-观察腹胀缓解及用氧效果记录5、肺组织损伤预防:吸氧时,需调节好流量后,方可连接鼻导管给患者吸氧。吸氧过程中需要改变流量,先把吸氧管和患者的鼻导管断开,流量调节适宜后在连接。向患者宣传用氧安全,切勿自行调节氧流量。处理流程:通知医生-遵医嘱对症处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6、感染预防:定期更换吸氧管,每日更换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每日口腔护理两次。插管动作宜轻柔,以保护鼻腔黏膜的完整性,避免发生破损。处理流程:评估-初步判断-通知医生-遵医嘱

6、用药-测量体温-口腔护理-观察病情变化-记录。7、二氧化碳麻醉预防: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并存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对慢性呼衰病人采用限限制性给氧,常用低流量持续鼻导管(或)鼻塞吸氧。加强对病人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特点和重要性。避免病人或家属擅自调大吸氧流量。在血气分析动态监测下调整用氧浓度,以纠正低氧血症、不升高PaCO次原则。 准确记录还在的缺氧程度、用氧浓度、起止时间及用氧后疾病改善情况。处理流程:评估-初步判断-通知医生-遵医嘱调整氧流量-用呼吸呼吸兴奋剂-持续不缓解者做好人工气道术前准备-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缺氧改善状态-记录。8、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预防:合理用氧是护理及预防的关键。对新生儿,尤其是早产低体重儿勿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吸氧浓度小于40%对于曾长时间高浓度吸氧后出现视力障碍的患儿应定期行眼底检查。处理流程:评估-初步判断-通知医生-遵医嘱监测血气-做好术前准备-观察病情变-记录。9 、烧伤预防:氧气筒应放在阴凉处,注意安全用氧,严禁烟火。为病人吸氧时要妥善固定吸氧装置, 防止氧气外漏氧气表及螺旋口处勿涂有, 不可用带油的 手拧螺旋。病人吸氧时要着棉质外衣。勿穿着用月青纶材料做的枕巾和衣服, 避免由衣服或头发与枕巾摩 擦产生静电火花而引起火灾。处理流程:迅速关闭氧气开关-用床单保护患者-及时疏松其他人员-控制火情-报警察病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